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粽叶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粽叶芦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粽叶芦

学 名:Thysanolaena maxim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亚 科:芦竹亚科 Arundinoideae

属:粽叶芦属 Thysanolaena

种:粽叶芦

分布区域:中国台湾广东广西

贵州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

粽叶芦(zòng yè hú lu),种拉丁名: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Kuntze,别名 Thysanolaena latifolia (Roxburgh ex Hornemann) Honda,异名:Thysanolaena maxima Melica latifolia Agrostis maxima ,又名莽草海南),粽叶草云南)。单子叶植物,被子植物门,多年生,丛生草本。直立粗壮,质硬,截平,叶片披针形,具横脉.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具柄。一年有春夏或秋季两次花果期。秆可作篱笆或造纸,叶可裹粽,花序用作扫帚,栽培作绿化观赏用。生于山坡、山谷或树林下和灌丛中,主产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根:甘,凉。清热利湿,止咳平喘。用于泄泻,小儿消化不良,哮喘,风热咳嗽。 [1]

粽叶芦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草本。秆高2—3米,直立粗壮,具白色髓部,不分枝。叶鞘无毛;叶舌长1—2毫米,质硬,截 平;叶片披针形,长20—50厘米,宽3—8厘米,具横脉;

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具柄。圆锥花序大型,柔软,长达50厘米,分枝多,斜向上升,下部裸露,基部主枝长达30厘米;小穗长1.5—1.8毫米,小穗柄长约2毫米,具关节;

颖片无脉,长为小穗的1/4;第一花仅具外稃,约等长于小穗;第二外稃卵形,厚纸质,背部圆,具3脉,顶端具小尖头;边缘被柔毛;内稃膜质,较短小;

花药长约1毫米,褐色。颖果长圆形,长约0.5毫米。一年有两次花果期,春夏或秋季。染色体2n=24(Larsen1963,Tateoka1963)。

粽叶芦分布范围

产台湾、广东、广西、贵州。生于山坡、山谷或树林下和灌丛中。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有分布。北美引种。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粽叶芦主要价值

秆高大坚实,作篱笆或造纸,叶可裹粽,花 粽叶芦(5张) 序用作扫帚。栽培作绿化观赏用。

粽叶芦医药

【藏药】格夏:叶延年益寿,培元强身《中国藏药》。

【傣药】哥先如:治虚弱多病,痛经血崩,解毒《傣医药》。哥香人(西傣):全草治体弱多病,支气管炎,肝炎,汗斑,食物中毒《滇药录》。哥香入:茎、叶用于体弱多病,经常疼痛,妇女血崩,支气管炎,急性肝炎,汗斑,解食物毒《版纳傣药》。

【哈尼药】阿杆:根治腹泻,疟疾《哈尼药》。 根:甘,凉。清热利湿,止咳平喘。用于泄泻,小儿消化不良,哮喘,风热咳嗽。

粽叶芦参考文献

Thysanolaenamaxima(Roxb.)Kuntze,Rev.Gen.P1.2:794.1891;Hitchc.I11Lign.Sci.Jourrl.7:207.1931,ctMan.Grass.U.&569.1951;OhwiinActaPhyto—tax.Geobot.10:272.1941;bjr,Grass.BurmaCeyl.Ind.Pakist.650.1960;HsuinF1.E.Himalaya378.1966;Back.EtVandenBrink,F[.Java3:528.1968;Gill·,F1.Malaya3:45.1971;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340,图280.1959;台湾的禾草237.图13.1975;海南植物志4:370,图1180.1977;台湾植物志5:393,P1.1374.1978.——Agrostisrna.27imaRoxb.F[.Ind.1:319.1820.——MelicalatifoliaRoxb.F1.1nd.1:319.1820.——ThysanolaenaagrostisNessinEdinb,NewPhil.JOHm.18:180.1835.——Thysanolaenalatifolia(Roxb.)Honda,inJourn.Fac.Sci.Imp.Univ.TokyoSect.III‘Bot.3(1):312.1930.

参考来源

  1. 粽叶芦,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