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粽葉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粽葉蘆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粽葉蘆

學 名:Thysanolaena maxim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亞 科:蘆竹亞科 Arundinoideae

屬:粽葉蘆屬 Thysanolaena

種:粽葉蘆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廣東廣西

貴州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

粽葉蘆(zòng yè hú lu),種拉丁名: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Kuntze,別名 Thysanolaena latifolia (Roxburgh ex Hornemann) Honda,異名:Thysanolaena maxima Melica latifolia Agrostis maxima ,又名莽草海南),粽葉草雲南)。單子葉植物,被子植物門,多年生,叢生草本。直立粗壯,質硬,截平,葉片披針形,具橫脈.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具柄。一年有春夏或秋季兩次花果期。稈可作籬笆或造紙,葉可裹粽,花序用作掃帚,栽培作綠化觀賞用。生于山坡、山谷或樹林下和灌叢中,主產於台灣廣東廣西貴州。根:甘,涼。清熱利濕,止咳平喘。用於泄瀉,小兒消化不良,哮喘,風熱咳嗽。 [1]

粽葉蘆形態特徵

多年生,叢生草本。稈高2—3米,直立粗壯,具白色髓部,不分枝。葉鞘無毛;葉舌長1—2毫米,質硬,截 平;葉片披針形,長20—50厘米,寬3—8厘米,具橫脈;

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具柄。圓錐花序大型,柔軟,長達50厘米,分枝多,斜向上升,下部裸露,基部主枝長達30厘米;小穗長1.5—1.8毫米,小穗柄長約2毫米,具關節;

穎片無脈,長為小穗的1/4;第一花僅具外稃,約等長於小穗;第二外稃卵形,厚紙質,背部圓,具3脈,頂端具小尖頭;邊緣被柔毛;內稃膜質,較短小;

花葯長約1毫米,褐色。穎果長圓形,長約0.5毫米。一年有兩次花果期,春夏或秋季。染色體2n=24(Larsen1963,Tateoka1963)。

粽葉蘆分布範圍

產台灣、廣東、廣西、貴州。生于山坡、山谷或樹林下和灌叢中。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有分布。北美引種。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粽葉蘆主要價值

稈高大堅實,作籬笆或造紙,葉可裹粽,花 粽葉蘆(5張) 序用作掃帚。栽培作綠化觀賞用。

粽葉蘆醫藥

【藏藥】格夏:葉延年益壽,培元強身《中國藏藥》。

【傣藥】哥先如:治虛弱多病,痛經血崩,解毒《傣醫藥》。哥香人(西傣):全草治體弱多病,支氣管炎,肝炎,汗斑,食物中毒《滇藥錄》。哥香入:莖、葉用於體弱多病,經常疼痛,婦女血崩,支氣管炎,急性肝炎,汗斑,解食物毒《版納傣藥》。

【哈尼藥】阿杆:根治腹瀉,瘧疾《哈尼藥》。 根:甘,涼。清熱利濕,止咳平喘。用於泄瀉,小兒消化不良,哮喘,風熱咳嗽。

粽葉蘆參考文獻

Thysanolaenamaxima(Roxb.)Kuntze,Rev.Gen.P1.2:794.1891;Hitchc.I11Lign.Sci.Jourrl.7:207.1931,ctMan.Grass.U.&569.1951;OhwiinActaPhyto—tax.Geobot.10:272.1941;bjr,Grass.BurmaCeyl.Ind.Pakist.650.1960;HsuinF1.E.Himalaya378.1966;Back.EtVandenBrink,F[.Java3:528.1968;Gill·,F1.Malaya3:45.1971;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340,圖280.1959;台灣的禾草237.圖13.1975;海南植物志4:370,圖1180.1977;台灣植物志5:393,P1.1374.1978.——Agrostisrna.27imaRoxb.F[.Ind.1:319.1820.——MelicalatifoliaRoxb.F1.1nd.1:319.1820.——ThysanolaenaagrostisNessinEdinb,NewPhil.JOHm.18:180.1835.——Thysanolaenalatifolia(Roxb.)Honda,inJourn.Fac.Sci.Imp.Univ.TokyoSect.III『Bot.3(1):312.1930.

參考來源

  1. 粽葉蘆,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