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糟糕馍 |
洋县枣糕馍是陕西省洋县地区传统名点,名满陕南。
枣糕馍是用绳串成串串提着,是走亲访友,馈赠待客的礼品,洋县枣糕馍洁白没有裂纹,外酥里软、韧、松、甜,存放时挂在风凉处不变味,存放上三、四个月,还能恢复原来的软度,好像刚蒸的馍,在没有保鲜、冷冻技术设备的年代里,是不可多得的面制食品。
在洋县饭馆、作坊、家庭都能制做。枣糕馍用黄酒渣发酵,和面时加白糖,根据四季气温把握好水温,和成的面要反复采揉,馍馍做成后要盖上被单,发酵半小时后,用大铁锅蒸焖,出锅时按上花印即成。 面粉、砂糖、菜油及红枣蒸焖印花,以绳贯之放通风处,虽数月不变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洋县枣糕馍
主要食材; 黄酒,白面
分类; 族传统名点,糕点
口味; 甜
制作工艺
原料配; 富强粉50千克黄酒渣子500克白糖3.5~4千克水20千克
制作方法; 1.发酵面:黄酒渣子500克做酵子,加温水化开,过丝罗后,发面5千克,温水量冬天5千克,夏天2.5千克,春、秋3.5千克左右。发面盆冬天放在热地方,以热到不烘干面盆为准;夏天则应放最阴凉的地方。
2.和面:一般是头天晚上发面,第二天早上和面。每50千克面粉中加白糖3.5~4千克,包括发酵面用水在内,用水量在20千克左右。冬天水温要求在60~80℃,春、秋水温50℃左右,夏天水温应更低一些。和面时,先将酵面稀释,然后和面,和面动作要利索,千万不要把面烫了。夏天先
和进25千克左右,余下20千克左右按情况掺兑;冬天先和进,30~40千克,余下5~10千克按情况再掺兑。和成的面越硬越好。
3.成型:和成的面要揉光揉好,再拧成100克左右的面蛋,揉成长条,并沿长平面中间按一条沟沟,沟沟内抹上香油,翻个身,沟沟朝下,再夹捏成17厘米左右的长条,横放,用手掌从两头压下,呈凸状,再将中间部分压成平面,即成扁平状,平面四角各按上个枣瓣(枣子去核切成四瓣),最后由两头对卷,翻身,使抹油的沟沟翻在上面,如意状的馍馍就做成了。馍馍做成之后,要摆在盘子里,冬天蒙上棉被,夏天蒙上单子,再涨(即饧发)半小时左右。
4.蒸焖:当地使用大铁锅,将饧好的馍放入笼笆(竹片编成的笼箅),上面扣上铁盆,旺火烧开15分钟,回汽10分钟即熟。使用铁盆是为了防止馍馍水分过大。
5.印花:出笼的馍馍,用一根小竹杆刻成的点花印,蘸食用红水,按一下,花朵即成。
折叠编辑本段技术要领 其一,要反反复复的踩面。面要和硬,此点极重要。先称出全部面粉的三分之一,用甜酒醅发酵。面胀起之后,在连续踩进三分之一的面粉,这道工序俗称 "接面"。接好的面叫"酵面"。接面进行到最后时,取少许白砂糖溶于热水之中,再将热糖水加进另外的三分之一的干面粉之中和匀后同酵面混合,不断地使劲揉槎,直到面团细腻光滑。弹性足,硬度大为好,全凭手把关。
其二,造型别出心裁,可视性强,有雕塑感。将踩好的面团搓成交场得粗条形状,并将其揪成小块,每块约于面粉二两。然后,最快揉搓多次,每块擀成一匝长、三指宽、一指厚的面饼。饼面可涂少许香油,接着用刀在饼面上顺长轻轻划一下。接下来,提起面饼两端向面饼中心卷去,待两端迎住之后馍胚便告完成。
其三,装饰颇具匠心。红枣去核切块镶入两只"耳朵"中央,给人以无限的情趣。
其四,馍胚做成后不要急着蒸,要付以棉被,捂半小时,让其充分发胀。
其五,正是把握火候是关键。大锅内放适量水,将竹箅置水上,水烧开后将馍胚有序的排列于篦上,盖好锅盖用大火蒸。等蒸汽逸出便改用文火。蒸气回锅即熟。起锅时用食用红画上梅花。蒸一锅馍大约需要半点钟。
食品特点
1、枣糕馍不用兑碱,洁白而没有裂纹,吃起来松、韧、甜。
2、存放时,用绳子串起来,挂在风凉处。
3、口味酥脆香甜。
4、形状独特。整体为弧形,上弯下平。中央顺长裂开。这种样子便于携带。因为馍上裂有长口子,底面又平,所以每两个馍底面相对为一组,用细草一组一组把几十个馍拴串起来,走亲访友时,将馍串搭在肩上或挂在胳膊上,很方便。
传统习惯
枣糕馍作法讲究,和面要用甜酒发酵,放适量白砂糖,用力揉搓匀称。
馍的两侧镶碎枣块四只,再在馍面上捺出梅花图案,故名"枣糕馍"。洋县人有一个传统习惯,每年腊月二十六到除夕.家家都要蒸五六斤上等白面的枣糕馍供神献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日子和美,家人安康,在正月走亲戚时也用枣糕馍送礼,祖祖辈辈,年年如此,沿袭至今。
腊月里,人们准备年事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在水磨坊里磨出上等面,做出枣糕馍,一部分作为敬神或祭祀祖宗的贡品,一部分作为走亲戚的礼品,还有一部分作为春节自个儿享用的食品。一般的情况是,大部分家庭以在腊月下旬蒸三四十斤或五六十斤年个精面粉的枣糕馍。纸纺街很有一些烹饪枣糕馍的"馍把式",他们常常对外揽活,满足县城和其他地方的群众定做枣糕馍的需求,而他们自己也得到了较为可观的报酬。
历史故事
清代康熙《洋县志》上说,洋州旧有八堰,但一个个都荒废了,排不上用场,洋州太守杨从仪上任后便将他们一一修复了,并新筑了杨填堰,洋州老百姓的田地得到灌溉,有了好收成,百姓个个感恩戴德。在洋州纸坊街以北不远处有两座堰,一座叫土门堰,一座叫傥滨堰。杨太守筹集资金,纠集劳力,亲自上土地,带领大伙儿,填石筑坝,架槽引水,疏通渠道,草坝村、纸坊街村和双庙村一代庄稼的水荒问题便彻底解决了。第二年,麦子长势很好,获得了丰收。吃水不忘挖井人。纸坊街村的乡亲们商量,绝技好好感谢感谢这位父母官太守大人。给太守大人送点什么礼物才能表达感激之情呢?有人说,太守夫人已经显怀了,盼望早生贵子,而且最好生个双胞胎。大伙觉得此话不错,立即合计就用白面馍馍来表达这一心愿吧。
乡亲们在磨面时取出起初磨制的精粉,制作出形如两只肥大的耳朵谅解称快的馍馍,寓"双胞胎儿"之意;在两只肥大的耳朵左右两侧各迁入红枣子,与"早生贵子"之意,在两只耳朵的弓背上个点红梅一朵,与"红梅报春迎吉祥"之意。这种馍馍因面粉上乘,加之和面时加入白砂糖,造型独特且油红早红梅点缀,所以糕点办得香甜可口,鲜果般的漂亮可人。乡亲们对自己的"杰作"都非常满意,便将此馍取名"枣糕馍"。于是,则定吉日,将 "枣糕馍"用红绸带串起。挑者,抬者,还担着自酿的米酒,敲锣打鼓给太守扬从仪送去。
相关评价
纸纺街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枣糕馍,很像精美的艺术品,它的技术含量之大,人文色彩之厚,艺术品位之高,常让我们叹为观止,常让我们把玩不已,不忍下口。它口感特别好,特别酥,很耐嚼,甜丝丝的且有酒香。三五日内,只需在炉火上稍加烘烤,外观与味道如同新出,即使放置一两月,也不会变馊,且风味依然。昔日,纸纺街村边的傥河旁水碓水磨密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