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糶米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糶米古道

圖片來自輕旅行

糶米古道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泰和里吳興街600巷100弄底,建於清道光年間,是早年當地農民往返南港深坑木柵賣米所走的道路[1]。台北市信義區的三張犁、六張犁與南港、文山隔著幾座小山,一兩百年來兩地之間的農民, 透過山路往來運輸米茶,在這片丘陵山區走出幾條聯絡道路,例如糶米古道、茶路古道、土地公嶺古道、 拳山古道等。 其中,以茶路古道最著名,這條道路也是昔日淡蘭兵備道的一段。糶米古道,全長約五百石階,糶米公廟位於三百六十階處,是唯一的古道遺跡。糶米公廟,闢建於清道光年間, 早期只是農民設置的簡易石砌小廟,民國七十六年,信徒捐款翻修糶米公廟,並將五百級舊石階鋪上水泥, 七十九年時完工。所以已是新廟、新石階,毫無古味可言。廟旁有一棵百年老楠樹,但受蟲害, 樹幹漸枯黃萎縮。

歷史沿革

糶米古道之「糶米」是源自途中會經過一間糶米公廟而得,在當時生活於三張犁地區的農民,為節省運送時間與體力的保留,故捨棄要繞遠道的平地路,便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這條小徑是給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米糧運送及貿易之用,共有五百個石階,全長約400公尺[1]。糶米古道屬南港山系,交通便利鄰近台北市信義區,全長約五百石階,近年來陸續整建後相當舒適且安全,是老少咸宜的步道;若嫌短短石階不夠過癮者,亦可接著縱走南港山系。原古道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為早期松山地區三張犁農民為了節省體力與時間集資所開闢的山間小徑,因此被稱為糶米古道,又稱挑米古道或米路。可以說是一條見證台北開發歷史的思古之道。

景點

民國76年,整條古道原有的石階改鋪成水泥階,民國79年完工後,便成現在所見[1]。昔日古人使用的這條山中小徑,在現今的現代社會裡,成為了當地人與外來旅客作為登山運動及文化旅遊景點。

糶米古道另一景點,位於糶米古道牌樓旁,有座廢棄不用的「德興煤礦坑口」,根據記載,座坑口是從清光緒23年 (1897年) 興建,開採煤礦的鼎盛時期是為民國35年至民國37年之間,但後來礦脈枯竭,含煤量已經不足以具開採價值,約莫於民國70年代,逐漸步入關閉廢棄,現在只留下坑口遺跡可供追念,以及有兩節台車,車上有煤塊供展示用。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糶米公廟記事】.台北市信義區公所-歷史的文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