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粜米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粜米古道

图片来自轻旅行

粜米古道位于台北市信义区泰和里吴兴街600巷100弄底,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早年当地农民往返南港深坑木栅卖米所走的道路[1]。台北市信义区的三张犁、六张犁与南港、文山隔著几座小山,一两百年来两地之间的农民, 透过山路往来运输米茶,在这片丘陵山区走出几条联络道路,例如粜米古道、茶路古道、土地公岭古道、 拳山古道等。 其中,以茶路古道最著名,这条道路也是昔日淡兰兵备道的一段。粜米古道,全长约五百石阶,粜米公庙位于三百六十阶处,是唯一的古道遗迹。粜米公庙,辟建于清道光年间, 早期只是农民设置的简易石砌小庙,民国七十六年,信徒捐款翻修粜米公庙,并将五百级旧石阶铺上水泥, 七十九年时完工。所以已是新庙、新石阶,毫无古味可言。庙旁有一棵百年老楠树,但受虫害, 树干渐枯黄萎缩。

历史沿革

粜米古道之“粜米”是源自途中会经过一间粜米公庙而得,在当时生活于三张犁地区的农民,为节省运送时间与体力的保留,故舍弃要绕远道的平地路,便开辟了这条山中小径,这条小径是给南港、木栅、深坑、景美等地米粮运送及贸易之用,共有五百个石阶,全长约400公尺[1]。粜米古道属南港山系,交通便利邻近台北市信义区,全长约五百石阶,近年来陆续整建后相当舒适且安全,是老少咸宜的步道;若嫌短短石阶不够过瘾者,亦可接著纵走南港山系。原古道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早期松山地区三张犁农民为了节省体力与时间集资所开辟的山间小径,因此被称为粜米古道,又称挑米古道或米路。可以说是一条见证台北开发历史的思古之道。

景点

民国76年,整条古道原有的石阶改铺成水泥阶,民国79年完工后,便成现在所见[1]。昔日古人使用的这条山中小径,在现今的现代社会里,成为了当地人与外来旅客作为登山运动及文化旅游景点。

粜米古道另一景点,位于粜米古道牌楼旁,有座废弃不用的“德兴煤矿坑口”,根据记载,座坑口是从清光绪23年 (1897年) 兴建,开采煤矿的鼎盛时期是为民国35年至民国37年之间,但后来矿脉枯竭,含煤量已经不足以具开采价值,约莫于民国70年代,逐渐步入关闭废弃,现在只留下坑口遗迹可供追念,以及有两节台车,车上有煤块供展示用。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粜米公庙记事】.台北市信义区公所-历史的文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