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红嘴黑鹎

红嘴黑鹎
原图链接

红嘴黑鹎学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属于雀形目鹎科。栖息地从马达加斯加印度洋岛屿到亚洲的南部热带区印度斯里兰卡东部、中国南部与台湾

在广大的地区中有数种亚种,大部份是身体羽色的差异。

公母鸟外型相似,亚成鸟无黑色松冠羽。

红嘴黑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nigerrimus)是台湾特有亚种,红嘴黑鹎身长约24至25公分,有长尾巴,在平地到中海拔的山区,都有机会在树上看见这种特别的鸟儿。红嘴黑鹎全身黑溜溜的,乍看之下并没有什么特色,但仔细一看,它们头顶上有蓬松竖起的冠羽,就像特别梳过的发型一样,非常有个性;而鸟喙和鸟爪则是亮丽的红色,在黑色身体的衬托下格外鲜艳,十分能吸引目光。

红嘴黑鹎是一种很容易辨识的鸟。

目录

外形特征

1.体长约24公分。

2.羽色全黑,头顶羽毛上竖。

3.喙部红色,微下弯。

4.脚部红色。

5.春夏季为小群体群居,入秋后可见上百只之太族群。

6.叫声大致为“喵~”、“小气鬼”及“叽叽喳喳”三种。[1]

红嘴黑鹎的传说

“红嘴黑鹎”在台湾原住民心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圣鸟。无论是泰雅族或者布农族,皆流传著有关红嘴黑鹎的神话故事,在泰雅族的族史神话里,相传从前居民与动物们相处得很和谐,有一天村里发生一场大火灾,火烧数日,死伤无数,损失非常惨重,而红嘴黑鹎为了帮忙救火,不顾危险,不断的用嘴喙与脚把著火的树枝折断带走,逐渐的将火势扑灭,最后成功的捍卫了森林家园 的安全,不过也因此它们的嘴喙和脚趾被旺盛的火苗烧得通红,身体也被熏得焦黑不堪,至此之后就成了我们现今所能见到的样貌,而在泰雅族的族语里,称呼它们为“Sa-bin”,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它喜欢食用“罗氏盐肤木”的果实,因此以之为名。

生活习性

红嘴黑鹎是种活泼的鸟儿,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尤其喜欢较软的浆果。它们喜欢群聚,会成群结队地在树冠层生活,常出没在中低海拔山区、阔叶林、果园、林地边缘,甚至平地公园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在四月到七月春夏之际的红嘴黑鹎繁殖期,有时甚至会有人捡到不小心落巢的幼鸟。

相关讯息

你知道有一种鸟会一直喊 小气鬼、小气鬼 吗?

神话中的“衔火圣鸟”红嘴黑鹎。

视频

红嘴黑鹎叫声

妈妈带回来好大的果子,怎么吃得下?


红嘴黑鹎的全家福


红嘴黑鹎,到水边喝水,真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