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毛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毛城闽南语:Âng-mn̂g-siânn),古称安东尼堡,是一座位于台湾新北市淡水区古迹。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统治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所兴建的“圣多明哥城”,但后来圣多明哥城遭到摧毁,1644年荷兰人于圣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并命名为“安东尼堡”[1] 。而由于当时汉人称呼荷兰人为红毛,因此这个城就被他们称作红毛城。

建筑历史

1724年,台湾府淡水捕盗同知王汧开始整修红毛城,增辟了四座外围城门。1867年以后,红毛城开始由英国政府租用,作为领事馆,并于其旁兴建领事官邸。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向英美宣战,并曾短暂查封红毛城,但于战后即被交还与英方。尔后,英国虽于1950年和中华民国断交,但仍持续使用红毛城作为其领事馆直至1972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才停止运作,并在其后依序由澳大利亚美国代为管理。一直到1980年,该城的产权才转到中华民国政府手中,指定为一级古迹并开放供民众参观。红毛城被视为台湾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华民国内政部所颁订的国定古迹

红毛城古迹区包含红毛城主堡、前英国领事官邸以及清治时期所建造的南门。其中红毛城主堡是台湾最古老的完整建筑物,前方置有四尊嘉庆18年制成的古炮;前英国领事官邸在主堡东侧,为两层式洋楼;南门则为古迹区内唯一的中国式建筑,使用观音石砌成。另外,园区内也有一座从山脚下移上来的“宝顺行”界碑。全园区由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负责营运。

参考文献

  1. 红毛城简介,文化部 文化资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