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ownmay |
红花又稱草紅花。雙子葉植物,菊科,。这种花不宜与番红花相混淆。红花古称“烟支”、“燕支”、“胭脂”等,原产于西域。匈奴人认为妻妾如红花般可爱,因此称之为阏氏。古时胭脂山(今甘肃省永昌县、山丹县之间)盛产红花,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夺下曾为匈奴占领的焉支山,使匈奴人“妇女无颜色”[1]。
形态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約1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長橢圓形,先端尖,無柄,基部抱莖,邊緣羽狀齒裂,齒端有尖刺,兩面無毛;上部葉較小,成苞片狀圍繞狀狀花序。頭狀花序頂生,排成傘房狀;總苞片數層,外層綠色,卵狀披針形,邊緣具尖刺,內層卵狀橢圓形,白色,膜質;全為管狀花,初開時黃色,後轉橙紅色;瘦果橢圓形,長約5cm,無冠毛,或鱗片狀。1年生草本,花期5~7月,果期7~9月,高30~90厘米,葉互生,卵形或披針形,質地堅硬,兩面光滑無毛,邊緣有刺齒,頭狀花序,全部為兩性的管狀花,花冠桔紅色,含紅花素(carthamine),可作紡織用的紅色染料。[2]
用途
花晒干之后可作红色染料或胭脂。春季初生的红花幼苗可作蔬菜食用,称之为“红花菜”。种子可榨油。花晒干可作药用,称为“红蓝花”。
性温
辛,溫。
歸經
心、肝经。
功能
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癥瘕积聚及斑疹[3]。孕妇禁用。
副作用
現代醫學界證實,長期使用“紅花”會對神經、泌尿和消化系統造成嚴重損害,並同時伴有皮膚過敏、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如:頭痛、皮疹、反胃、皮疹、蕁麻疹、青春痘、燥熱上火、便祕、頭暈、面部潮紅、月經紊亂、乏力、下腹疼痛、經量多而不止、血性嘔吐、血尿、尿閉、胃腸出血、腹瀉帶血、昏迷、意識不清、驚厥、譫妄、脈搏細弱而速等。[4]
中醫醫理
內經上古天真論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明白告訴我們要合乎道,要預防疾病,必須從身心調適著手。為醫者身體力行,則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本草綱目 電子書 [1] 黃帝內經 電子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