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可泰王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素可泰王國 |
---|
|
素可泰王國(泰語:อาณาจักรสุโขทัย),是泰國历史上的首個有史料可以查證的王國,存在於1238年至1438年。首都素可泰,位於泰國中央平原,曼谷以北427公里,意為「快樂的開始」,今天這裡有國家歷史遺址。[1]
歷史
素可泰城原為吉蔑人(高棉人)管轄範圍,在非信史年代,傳說素可泰的開國君主是神話英雄帕巒王(King Phra Ruang),他是那伽女神與一位國王的孩子,具備大智慧及法力,深受百姓愛戴,1208年登基,開啟素可泰政權時代,但受歷史學家公認的說法是,1238年兩名泰人將領坤邦克覽滔及坤波孟 成功獨立,建立素可泰王國,坤邦克覽滔被擁立為室利膺陀羅鐵(King Sri Intratit),成為首任泰王。
雖然同期多個泰國王國相繼成立,但素可泰仍被視為泰國首個王國,是對泰國文化有著重要影響,見證了泰人向昭拍耶河流域的擴散及佛教成為重要國教的發展。今日不少泰國繪畫、雕刻、建築仍存有昔日素可泰的影子。
素可泰王國中,第三任泰王蘭甘亨(Ramkhamhaeng)有著崇高威望,1278年登基後,被視為素可泰的黃金時代,期間有古跡載有泰文,因此泰人深信泰文是由他所創,其勢力範圍由今日的緬甸、老撾申展至馬來半島,但對周邊地區的管治能力時有虛空。
一般相信蘭甘亨以高棉與孟族(Mon)的文字為本,創立泰文字母,成為第一位留下碑文記述的君王,他當時亦與蘭納王國的曼格萊王(King Mengrai)及帕堯王國(Phayao)的南蒙王(King Ngam Muang)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維持近百年和平,亦曾派使節到當時的元帝国,引進錫蘭的文化與藝術,其中錫蘭的上座部佛教對今天泰國影響深遠。
早年素可泰王國,人民稱君王為大父,稱官員為小父,展現家國融合,人民有權自由就業、住處與擁有私人財產,若有冤屈可到宮前響鈴申訴,由君主親自主持審判。
1365年至1378年,素可泰成為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的藩屬國;直至1438年,素可泰最後一名君王逝世後,王國所管轄的領土被收歸為阿瑜陀耶王國的行政省。
歷任素可泰王
- 室利膺陀羅鐵(1238年-1270年)
- 班孟(1270年-1279年)
- 蘭甘亨(1279年-1298年 或許 1317年)
- Pu Saisongkhram:王位原由樂泰繼承,但他當時到了元帝國,才由Saisongkhram暫代。
- 樂泰(1298年-1323年)
- 威南童(1323年-1347年)
- 曇摩羅闍一世 或 立泰(1347年-1368年/1374年)
- 曇摩羅闍二世 或 盧泰(1368年/1374年-1399年)
- 曇摩羅闍三世 或 賽盧泰(1399年-1419年)
- 曇摩羅闍四世(1419年-1438年)
重要古城
素可泰之遺蹟頗多,但不少宮殿與廟宇在阿瑜陀耶王國戰役時已被毀,加上日久失修,幾成殘墟。1979年,泰國得到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機構之協助,合力修葺,素可泰之偉大史蹟才得以保留下來。遺蹟多集中在舊城區,離新城12公里。
素可泰古城
素可泰古城作為王國首都,有逾百佛寺佛塔及逾千尊佛像,今天經過泰國政府及聯合國文教組織修葺,修復了21座寺廟及建築,城外五公園範內另有超過70座佛教或婆羅門教的寺廟。古都東西長1400公尺,南北長1810公尺,闢有四道城門,由內、中、外三重城牆、一道護城河環繞鞏衛。
西撒查納來古城
西撒查納來是王國的重要衛星城市,自蘭甘亨時代後,繼位前的王子都會被派到此處熟習政事,但王國末期,全城受毀,當泰可泰王國变成阿瑜陀耶王國附庸國時,該城一度改名為恰連(Chaliang),直到拉達那哥欣王國時期,才由拉瑪一世修復,著名的沙旺卡洛(Sawankhalok)的窯址也得以留存。
影片
參考文獻
- ↑ 泰国素可泰古城——暹罗第一个王朝的首都 亚太日报,201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