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達那哥欣王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達那哥欣王國

圖片來自thairath

拉達那哥欣王國(泰語:อาณาจักร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為泰國歷史範疇內的名詞,用以稱呼扎克里王朝統治時期內的君主專制政權,也稱為拉達那哥欣時代。這一時期的權力中心曼谷大王宮位於曼谷拉達那哥欣島,因而得名。其從1782年拉瑪一世建立扎克里王朝開始,至1932年暹羅立憲革命止,共150年。此時期的正式國號為暹羅(สยาม;RTGS:Sayam),於蒙固(拉瑪四世)統治期間確立。

拉達那哥欣時代可依西方列強勢力影響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暹羅國家較為穩定且傾向於擴張勢力,不時與緬甸越南為爭奪局部霸權而爆發衝突。其於東南亞的實力有所增長,高棉老撾撣地和南方的馬來土邦都曾被暹羅納入屬國體系。英法等西方列強勢力滲入東南亞後,暹羅國家地位遭到威脅,領土主權遭到侵蝕,不得不為維持獨立而與外國周旋,同時主動引入西化改革、建立西式國家概念,逐步廢除奴隸制、擴大教育體系,中產階級隨之產生,此即第二歷史階段。到20世紀30年代,王室的政治改革停滯不前而地位式微,最終導致立憲派人士發動革命結束君主專制,這也標誌着拉達那哥欣時代的結束。

背景

1767年,阿瑜陀耶王國被入侵的緬甸貢榜王朝大軍所滅,這個綿延400年的東南亞泰族強權正式滅亡,但暹羅很快便迎來復興。華裔將領鄭昭起兵反抗,他以東南部的莊他武里為據點,在一年內基本擊退緬甸占領軍,於吞武里昭披耶河西畔建立政權,史稱吞武里王朝。1768年他被加冕為達信國王,並很快將整個暹羅中部地區統一整合,1769年還一度染指高棉西部。在南方,他將領土擴展至遠如檳城登嘉樓之地,1774年更是西侵緬甸,占得清邁蘭納土地。此戰達信國王的主將名為通鑾,是孟族後裔,且有華族血統。1778年通鑾率軍占領萬象,納琅勃拉邦為附庸,在東北方向的老撾諸國占得強權。

1779年起,與外事擴張的連捷相反,達信在本土因宗教事務遭遇內亂危機。他本人要求眾僧侶授予自己須陀洹的位階,激起暹羅佛教教派分裂,同華商及西方傳教士的矛盾也漸漸凸顯。1782年他下令通鑾率軍入侵高棉,但不料都城吞武里爆發叛亂,通鑾旋即回國戡亂,反被叛軍尊為新王。通鑾進而掌權並將達信秘密處死,隨後稱王,在曼谷拉達那哥欣島建立新政權,史稱扎克里王朝,名稱源自通鑾的封號扎克里[1],他本人也被後世稱為拉瑪一世。此即拉達那哥欣時代之開端

拉瑪一世時期的擴張及戰和

拉瑪一世本人具有多重血統,包括孟族、泰族及華族,他重建了阿瑜陀耶王國風格的社會及政治體系,但也制定有全新律法,宮廷禮儀得到再次修繕,佛教僧侶獲規範控制。政府分為六大部,由各親王統理,其中之四持有封地:防衛部於南方、泰國內政部於北方及西方、寶藏部於首都南方,部於首都近郊。餘下兩部為土地部及王宮部。軍隊由國王任命的第二王統轄[2]

緬甸人有鑑於暹羅在吞武里政權覆滅後的亂局,於1785年再度來犯。拉瑪一世起初退防而將北部及南部地區拱手讓給敵軍,第二王則率軍西進,於北碧附近戰勝緬軍,進而奪回戰爭主動,最終獲得戰爭勝利。這也是緬甸人最後一次對暹羅的大舉入侵。1792年暹軍占領琅勃拉邦,將老撾大部納入統治,高棉也逐漸屈服於暹羅勢力。1809年拉瑪一世駕崩,暹羅在他統治期間確立了東南亞的強權地位,麾下領土也較今日泰國更為遼闊。

東侵越南

1783年,越南西山叛軍攻占嘉定阮王阮福映逃亡暹羅[3],徵求拉瑪一世派兵幫助,以期復國。1784年中旬,五萬暹軍士兵及300艘戰船取道高棉抵越,兩萬軍隊進占安江,另外三萬人於高棉着陸,並向芹苴進犯。隨後暹軍攻占嘉定,且對越南百姓犯下暴行。西山將領阮惠預料到暹軍進犯,於瀝涔江和吹蔑江一帶(今美湫附近)設下埋伏,又在河的北岸布置戰船以增援步兵。1785年1月19日晨,阮惠派船隊詐降,而暹軍被勝利沖昏頭腦,正中阮惠軍下懷。阮惠軍隊殺掉手無寸鐵的特使,沖入暹軍陣中大獲全勝,根據越南史料所載,暹軍戰船悉數沉沒,僅餘下千名士兵倖存撤回暹羅,此戰史稱瀝涔吹蔑之戰

緬甸來犯

就在暹羅在東面捲入越南亂局的同時,緬甸貢榜王朝國王波道帕耶也從西面率軍來犯,因緬甸兵分九路入侵而被稱為「九軍之戰」。緬軍湧入蘭納及北暹,南邦親王率軍迎戰,遲滯了緬軍的攻勢,但始終無心戀戰以期曼谷軍援。彭世洛陷落後,拉瑪一世也趕至北方前線揮師增援南邦而使之免遭洗劫。在南線,波道帕耶在北碧三塔關進窺,第三王阿努拉特韋奉命南下阻截正取道拉廊進犯洛坤的緬軍。

緬軍還企圖攻占塔廊(今普吉一帶),但遭到當地雙雌穆(Mook)和占(Chan)的抵抗,二人帶領當地百姓成功保衛了塔廊。如今占和穆仍因抗緬事跡而被尊為民族英雌,以拉瑪一世封號貼嘉莎芝和席順通為世人所知。緬軍南抵宋卡後,博他侖府尹聞信脫逃,一位名為披摩訶(Phra Maha)的僧人帶領百姓反抗,而亦取得勝利,事後披摩訶本人也被拉瑪一世封為貴族[4]

在軍隊大受損失之後,波道帕耶決定撤退,但翌年再度來犯,不過僅派一路大軍。緬軍再度通過三塔關,駐紮於他丁登(Tha Din Daeng),第二王率暹軍正面交戰,緬軍迅速落敗,史稱他丁登之戰。

經濟、文化和宗教

拉瑪一世沿用了達信王為刺激經濟允許華人移民的政策,華人移民增多,其中又以華商居多。此後抵暹的西方探險家曾稱曼谷「滿是大大小小的中國戎克船[5]

拉瑪一世自吞武里遷都,另建新城,亦即曼谷城。在建城前夕,他親自監督了王宮和玉佛寺的建設。都城建成以後,拉瑪一世下令舉辦了遷都儀式。1804年,拉瑪一世決定編纂三章法,包括許多舊式阿瑜陀耶王國風格法令[6]。他還在政府制度和彰顯王權的禮儀方面推行了改革。

拉瑪一世還重新界定了自阿瑜陀耶王國覆滅後就廢弛了的僧侶戒律,規定那些希望修行以深造的僧侶們需要謹守戒律。拉瑪一世同時強調對佛陀的虔誠,摒棄泰國原先的泛靈信仰祖先崇拜信仰。

拉瑪一世還任命僧王,負責在僧伽間執行國王對於佛教界的旨意。拉瑪一世鼓勵翻譯巴利文經典,並致力於尋找1767年緬甸洗劫阿瑜陀耶後流散的經卷。《羅摩衍那》史詩的《拉瑪堅》泰文版本也是在拉瑪一世統治期間經他親自欽定的。

拉瑪一世還試圖和基督徒修好,達信時期被驅逐的傳教士被重新請回。由於教堂被保護而獲得信仰自由,自此當地天主教人口開始平穩增長至上千。

拉瑪二世時期的安定和藝術發展

拉瑪一世之子帕佛陀洛羅那帕萊(拉瑪二世)統治年間基本保持了和平和安定,而少有波瀾。扎克里王朝的子嗣完全控制了暹羅政府,拉瑪一世的兒女就有四十二人,第二王兒女有四十三人,拉瑪二世又有子嗣七十三人,用以維持官僚體系的王族人手充足無虞。而鄰國越南在此期間國力有所增長,在1813年控制了高棉,導致暹越對峙,但這時期來自於西方勢力的威脅有所增加[7]

1786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占領檳城,1819年建立新加坡英國逐漸取代荷蘭葡萄牙,成為影響暹羅政治和經濟的主要西方國家。英國商人對於暹羅由王室壟斷的商業系統頗為不滿,認為他們隨意的稅收政策有礙於自身商業。1821年,東印度公司的黑斯廷斯侯爵派特使約翰·克勞福同暹羅商討貿易合約[8]

拉瑪二世熱愛文學,他本人也是一名詩人,也因此得名「詩王」,多次授予著名詩人順通鋪貴族頭銜。順通鋪又被稱為「醉酒作家」,著名的作品包括《披阿派瑪尼》,是關於人魚傳說的敘事史詩[9]。拉瑪二世在位時期以當時的新寫法重寫了拉瑪一世時期的眾多文學作品,對《拉瑪堅》的改編也為後世流傳,此外也創作有《桑通》(Sang Thong)等舞劇。拉瑪二世在小提琴音樂方面也頗有造詣,引入了新的演奏技法。此外,他還是一名雕刻家,據稱他將黎明寺主佛塔加建至70米[10],還雕刻了黎明寺其中一尊佛像的面部。由於其藝術成就,拉瑪二世的誕辰現如今被泰國政府定為國家藝術家節,以紀念那些為王國文化遺產做過貢獻的藝術家們。

影片

History Flag Kingdom Of Rattanakonsin Period 1782–1932

參考文獻

  1. THE EARLY CHAKRI KINGS AND A RESURGENT SIA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5-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1月21日). 
  2. Norman G. Owen.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outheast Asi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2005: 95 [2018-02-25]. ISBN 9971-69-32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3. Nicholas Tarling.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84. ISBN 0-521-35505-2. 
  4. Phraya Thukkharat (Chuai) Monument (PDF). Thailand Travel Information. 2TourThailand.com. 2011-08-15 [201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Later, he left the monkhood and was royally appointed as Phraya Thukkharat in charge of official duties as an assistant to the city ruler. 
  5. Chris Baker, Pasuk Phongpaichit. A History of Thai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32–33 [2018-02-24]. ISBN 0-521-8161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7). 
  6. Dhani Nivat, Prince. The Reconstruction of Rama I of the Chakri Dynasty (PDF). Journal of the Siam Society (Siam Society Heritage Trust). 1955, 43 (1) [2013-01-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18). First page of the Law Code of 1805 
  7. Christopher John Baker; Pasuk Phongpaichit. A History of Thai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31 [2016-08-09]. ISBN 978-0-521-76768-2. 
  8. The Crawford Papers — A Collection of Official Records relating to the Mission of Dr. John Crawfurd sent to Siam by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in the year 1821. Cambridge.org. 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 285. 1971 [2015-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7). 
  9. พระอภัยมณีวรรณคดีการเมือง ต่อต้านการล่าเมืองขึ้น (PDF). สุจิตต์ วงษ์เทศ. [2018-02-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10. Liedtke, Marcel, Thailand- The East (English Edition), Norderstedt: Books on Demand GmbH, 2011 [2018-02-25], ISBN 978-3-8423-702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4) ,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