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金盘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紫背金盘草 |
中文学名:紫背金盘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唇形科 属:筋骨草属 种:紫背金盘 |
紫背金盘草,别名:破血丹、筋骨草、石灰菜、九味草、散瘀草、散血丹、退血草、散血草
为唇形科植物紫紫背金盘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nipponensis Makino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1]
形态特征
紫背金盘,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20cm以上。
茎通常直立,稀平卧,常从基部分枝而无基生叶,全体被疏柔毛。
茎生叶具柄;叶片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4.5cm,宽1.5-2.5cm,两面被烽伏毛。
轮伞花序下部者远离,向上渐密集顶生假穗状花序;
苞片小,卵形至宽披针形;
花萼钟状,10脉,萼齿5,近相等;
工经冠淡蓝色或蓝紫色,稀白色或白绿色,具深色条纹,筒长8-11mm,近基部具毛环,檐部近二唇形,上唇短,2浅裂,下唇伸延,3裂,中裂片扇形,雄蕊4,二强,伸出;
花盘环状。
小坚果卵圆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合生面达果轴承长3/5。
花期在我国东部者为4-6月,西南部者为12月至翌年3月;
果期前者为5-7月,后者为1-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2300m的草地、林内及阳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部、南部及西南各地,西北至秦岭南坡。
性状
性状鉴别,全草暗绿色。
茎细方柱形,被柔毛,基部常带纟色,有分枝。
无基生叶;
茎生叶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阔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2-4.5cm,宽1.5-2.5cm,先端钝,基部楔形,下延,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圆齿,具缘毛,两面有柔毛,下部叶背面常带紫色;
叶柄具狭翅,有时呈深紫色。轮伞花序多花,苞叶与叶同形,向上渐小;
花萼钟钟形,外面上部及齿缘有柔毛;
花冠唇形,淡蓝色或蓝紫色,稀白色或白绿色,外面有柔毛,内面近基部有毛环。
小坚果卵状三棱形,背面有网状皱纹,果脐占果轴的3/5。
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
全草含β-蜕皮素(β-ecdysone),筋骨草甾酮(ajugasterone)A和B ,旌节花甾酮(shachysterone)D等。[2]
地上部分含筋骨草素(ajugamarin)A1、B1-B3、C1、D1及筋骨草素二萜-1(ajugarin-1)等。
叶含筋骨素(ajugamarin),二氢筋骨草素(dihydroajugamarin)和断-氯代筋骨草素(seco-chlorohydrin ajugamarin)等。
性味
味苦;辛;性寒
紫背金盘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肺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乳痈;肠痈;疮疖出血;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根或研末。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