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果彝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果彝族鄉 |
中文名 : 紅果彝族鄉 所屬地區: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 |
紅果彝族鄉,隸屬於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地處鹽邊縣北部,東與米易縣得石鎮接壤,東南與仁和區務本鄉毗鄰,西與仁和區同德鎮相連,北與漁門鎮、鱤魚鄉交界。 轄區總面積281.6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紅果彝族鄉戶籍人口13106人。 1949年,屬仁和區務本鄉。2005年7月,與花椒箐、紅民彝族鄉和金河鄉的三灘村及先進村蒿枝坪組合併為紅果彝族鄉。 截至2020年6月,紅果彝族鄉下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紅果。 截至2018年末,紅果彝族鄉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1]
位置境域
紅果彝族鄉地處鹽邊縣北部,東與米易縣得石鎮接壤,東南與仁和區務本鄉毗鄰,西與仁和區同德鎮相連,北與漁門鎮、鱤魚鄉交界。 轄區總面積281.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紅果彝族鄉境內最高點位於光頭山,海拔3012米;最低點位於岔河橋,海拔1010米。
氣候
紅果彝族鄉多年平均氣溫18.5℃。無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07.2小時。0℃以上持續期276天。年平均降水量1065.6毫米。
水文
紅果彝族鄉東部有大河,中部有紅果河、大槽何、小槽河、中槽河,南部有紅泥河,共6條主河流,總長80千米,流域面積35平方千米,平均流量7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35.5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紅果彝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冰雹、旱、澇、風災等。最嚴重的兩次洪災災害發生在1998年8月3日和2011年9月29日,洪水引發泥石流時間約6小時,涉及境內省棚子、花地、岔河、三灘4個村,受災面積達1200多畝,受災群眾達300多人;兩次風災最嚴重的災害發生在2010年6月12日和2011年7月26日,造成320畝烤煙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800萬元。
自然資源
紅果彝族鄉境內主要礦藏資源為煤炭,分布在中南部一帶,地質儲量1.9億噸。林地面積38.3萬畝,樹種有雲南松、榿木、羅漢松、杉木。主要樹種為雲南松、榿木;境內有耕地面積3.2萬畝,林地面積38.3萬畝。
人口
2011年末,紅果彝族鄉轄區總人口13042人。另有流動人口3065人。總人口中,男性6982人,占53.5%;女性6060人,占46.5%。總人口中,漢族6966人,占53.4%;有彝族、傈僳族2個少數民族,共6076人,占46.6%。其中彝族5616人,傈僳族46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6‰,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0.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3人。 截至2017年末,紅果彝族鄉常住人口13040人。 截至2018年末,紅果彝族鄉戶籍人口12529人。 截至2019年末,紅果彝族鄉戶籍人口1310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紅果彝族鄉農民人均純收入5403元;財政總收入598萬元,比上年減少8%。 截至2019年末,紅果彝族鄉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農業
2011年,紅果彝族鄉農業總產值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農業增加值占全鄉地區生產總值的24.8%。 紅果彝族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500噸,其中小麥562噸,玉米31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0.6萬噸,主要品種有芹菜、油菜、白菜、蘿蔔等,其中芹菜1100噸,白菜1300噸,蘿蔔2100噸,油菜1000噸;烤煙種植面積4300畝,產量1.2萬擔;芒果產量1300噸,石榴、枇杷、櫻桃、李子產量167噸,核桃產量98噸。 截至2011年末,紅果彝族鄉累計造林5萬畝,其中防護林800畝,經濟林4.9萬畝,竹林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1萬株。 紅果彝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2萬頭,年末存欄1.6萬頭;牛飼養量1700頭,年末存欄1100頭;羊飼養量2.7萬隻,年末存欄1.6萬隻;家禽飼養量8.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0.1萬噸,其中豬肉730噸,牛肉60噸,羊肉200噸;禽蛋產量10噸;畜牧業總產值2700萬元。 紅果彝族鄉漁業以網箱養殖為主,水產養殖面積85平方千米。2011年,網箱養魚2500箱,產量8900噸,漁業總產值2661萬元。 2011年,紅果彝族鄉有大型農業機械3台;名優特農產品有枇杷、二灘生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