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樓夢甄士隱出家原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樓夢中甄士隱

世人為什麼會出家?最普遍的解釋就是「看破紅塵」。這裡首先就遇到兩個問題:其一,什麼是「紅塵」 ?其二,「紅塵」為什麼能夠「看破」? 所謂「紅塵」,其實就是俗界,也就是人間——《紅樓夢》中有「三界」:上界(天界、仙界)、夢界、俗界(紅塵、人間)。第一回僧道與石頭對話時,「紅塵」、「人間」並用。僧道「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石頭「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於是苦求僧道「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為何把「人間」、「俗界」稱作「紅塵」呢?紅塵由兩個字組成:紅與塵。紅色是傳統中國的最愛,新年佳節或是一般喜慶都少不了以紅色掛彩。說到「塵」,我們就會想起塵埃、污濁,源於過去的土路車馬過後揚起的塵土,借喻名利之路。「紅塵」為什麼能夠「看破」呢?這裡的「看破」是看穿、看透、洞明、看到實質的意思。因為紅塵有「幻象」與「實質」二體。「幻象」的「紅塵」是繁華、是車水馬龍、是夫妻恩愛,是高官厚祿……是一切眩人眼目的表象。紅塵的「實質」,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諸多的苦,通俗的解釋就是包含諸多陰暗面的現實人生:繁華背後,有多少令人心酸的淒涼;車水馬龍裡面,有幾多人世的艱辛;夫妻恩愛過後,有多少《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里的鬧劇;高官厚祿中,又隱藏了多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紅樓夢中甄士隱為什麼要出家原因分析

甄士隱看破了紅塵中的什麼呢?他又是怎樣看破紅塵的呢?這兩個問題說清楚了,甄士隱到底為什麼會出家就自然而然說清楚了。

甄士隱首先看破了紅塵中的「勢利(十里街)」。

甄士隱家乃「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望族」,什麼都不缺,就缺一個兒子,「年已半百,膝下無兒,只有一女,乳名喚作英蓮,念方三歲。」沒有兒子這在當時當地可不是小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膝下無兒」就是騾子——絕戶頭。但凡沒有兒子的,必遭白眼,人前矮三分,人後戳脊樑——「勢利」。

緊接着甄士隱就做夢了。甄士隱做夢,源於他的主觀想象或潛意識,「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做白日夢更見其憂慮程度。所以,不用看下文,甄士隱必然是夢想得到一個兒子,至少是訴求之一。甄士隱是宿命無為、清談冥想的真儒士,他想通過存天理、修智性而受到佛道垂青,進而賜子。或曰,甄士隱為什麼不納妾生子呢?不是甄士隱不納妾生子,而是他認為納妾會損害自己神仙一流的人品與晚節,只可作為下策備用——小說中甄家那位「生得儀容不俗,眉目清明,雖無十分姿色,卻亦有動人之處」的大丫鬟嬌杏,實為甄士隱的備用小妾,文本寫甄妻「情性賢淑,深明禮義」,正是在暗示這一點。——嬌杏於書房外擷花,應是受夫人之命,意在瞧甄士隱,不為見賈雨村。再說了,即便納妾,也不一定就生兒子。

甄士隱想得到一個兒子,這是做白日夢!他看破了紅塵中的「勢利場」。

第二,看破了紅塵中的「人情(仁清巷)」。

或問,甄士隱不是有一個三歲的女兒英蓮嗎?說到點子上了。儘管當時生女不算有後,但甄士隱「稟性恬淡」,乃妻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夫妻二人視英蓮為掌上明珠,甄士隱做夢,希望得到一個既可托女兒終身,又能使夫妻二人老有所養的女婿,這叫不得已而求其次。

甄士隱夢中的和尚為什麼說「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 和尚「說着,取出遞與士隱。士隱接了看時,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着「通靈寶玉」四字,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便強從手中奪了去……」好生奇怪,既有「一面之緣」,又不讓「細看」,這是在暗示什麼?文本說「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酷似絳珠仙子的香菱(英蓮)與神瑛侍者寶玉是有緣的,寶玉原本是可以為甄士隱之婿的,奈何「兩地生孤木」,「致使芳魂返故鄉」,「水涸泥干,蓮枯藕敗」。

問題來了。

甄士隱夢醒後,「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內,斗他頑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那過會的熱鬧。方欲進來時,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揮霍談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門前,看見士隱抱着英蓮,那僧便大哭起來,又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士隱聽了,知是瘋話,也不去睬他。那僧還說:『舍我罷,舍我罷!』士隱不耐煩,便抱女兒撤身要進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內念了四句言詞道: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士隱聽得明白,心下猶豫,意欲問他們來歷。只聽道人說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幹營生去罷。三劫後,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那僧道:『最妙,最妙!』說畢,二人一去,再不見個蹤影了。士隱心中此時自忖:這兩個人必有來歷,該試一問,如今悔卻晚也。」

問題在哪裡?甄士隱堅信自己夢到的是真僧道,在大街上亂跑的是假僧道,斷定癩頭跣腳僧講的是「瘋話」,不予理睬。殊不知,天界和俗界是迥異的,僧道在天界「骨格不凡,丰神迥別」,到了俗界「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

甄士隱錯過了僧道「度脫」英蓮的時機——甄士隱在夢中親耳聽見僧道說過要「度脫幾個」的。

待僧道最後說出防偽標記——「太虛幻境」後,甄士隱相信了,後悔了,待要追問時,那一僧一道已經走遠,不見了蹤影。

甄士隱到底相信不相信癩頭跣腳僧和跛足蓬頭道的「瘋話」呢?從文本敘述看,甄士隱是相信的,所以才命家僕霍啟抱英蓮去看元宵花燈。——既然英蓮「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何不讓僧道「度脫」,早登「太虛幻境」? 表面上看,甄士隱命家僕霍啟抱英蓮去看花燈十分不近情理。元宵天寒,豈能讓霍啟一人抱英蓮去?甄士隱、封氏幹什麼去了?奶母什麼去了?還有大丫鬟嬌杏。這麼多人都不去,獨獨讓個大男人霍啟去,這是不是太離譜?不離譜,甄士隱有自己的籌劃:癩頭跣腳和尚不是點出了「佳節元宵」這個時節點嗎,想必他們還要來「度脫」的,於是命家僕霍啟抱英蓮去看元宵花燈。為什麼命「霍啟」抱英蓮去?因為「霍啟」「和氣」。英蓮被「度脫」當然是皆大歡喜,沒有被「度脫」,霍啟自然抱英蓮回來。

甄士隱的籌劃釀成了一場災難,「霍啟」不僅諧音「和氣」,而且諧音「禍起」,英蓮既沒有被「度脫」,也沒有抱回來,而是被拐子拐去了。「半夜中,霍啟因要小解,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那有英蓮的蹤影?急得霍啟直尋了半夜,至天明不見,那霍啟也就不敢回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那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幾人去尋找,回來皆雲連音響皆無。」這一段文字是留有漏洞的,士隱夫婦「便知有些不妥」,不應是「見女兒一夜不歸」,而應是「見霍啟一夜不歸」,霍啟歸來了不就一切都清楚了?霍啟不歸,自然是「有些不妥」,但可以肯定,英蓮一定沒有被「度脫」;霍啟不歸,就一切說不清楚了,只能定性為「人情」—— 這「人情」被甄士隱「看破」了。[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