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毛氈,中藥名。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紅毛紫金牛Ardisia mamillata Hance的全株及根。具有散瘀止血,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肺結核咯血,月經過多,痛經,肝炎,痢疾,小兒疳積。[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紅毛氈
漢語拼音:Hónɡ Máo Zhān
別名:毛青槓、虎舌紅、毛涼傘、紅膽、紅八爪、紅毛針、山豬耳、毛蟲藥、紅毛走馬胎、紅毛山豆根、鋪地氈、紅地氈、乳毛紫金牛
性味:味苦、微辛,性涼
功能:散瘀止血,清熱利濕
主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肺結核咯血,月經過多,痛經,肝炎,痢疾,小兒疳積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紅毛氈
拼音名:Hónɡ Máo Zhān
別名:毛青槓、虎舌紅、毛涼傘、紅膽、紅八爪、紅毛針、山豬耳、毛蟲藥、紅毛走馬胎、紅毛山豆根、鋪地氈、紅地氈、乳毛紫金牛
來源
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紅毛紫金牛Ardisia mamillata Hance,以全株及根入藥。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
苦、微辛,涼。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清熱利濕。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肺結核咯血,月經過多,通經,肝炎,痢疾,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3~5錢。[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化學成分
根狀莖含豆甾醇、少年紅皂甙II、西克拉明皂甙A。[3]
相關配伍
跌打損傷:紅毛氈30g泡酒500g,浸泡7日後內服,每次10ml,每日3次。
形態特徵
常綠矮小亞灌木,高10-35cm,根狀莖粗長柱狀,橫走,常彎曲,外皮紅褐色,斷面灰褐色。莖綠棕色,粗糙,具縱走細皺紋,密被深棕色粗毛。單葉互生,葉柄被毛,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2cm,寬2.5-4.5cm,先端鈍,基部漸窄縮成楔形,常稍偏斜,邊緣全緣或近淺波狀,上面粗糙,密被暗紅紫色糙伏毛,下面色淺,毛較稀疏,具多數突起的黑色小腺點,側脈不明顯。夏季開粉紅色小花,4至10餘朵成頂生或腋生傘形花序,花序梗及花梗均長,被糙毛,花梗基部有卵狀披針形苞片,花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5裂,裂片寬卵形,先端急尖。雄蕊5,着生於花冠喉部;核果球形,直徑5-6mm,紅色,被糙毛,有宿存花萼和花柱。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林下等陰濕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