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红毛走马胎


红毛走马胎
t01098f2133fa77f3a3.png
图片来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110037&sid=842702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红毛走马胎

汉语拼音:Hónɡ Máo Zǒu Mǎ Tāi
别名:毛青杠、红胆、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红毡草、山猪怕、红毡毯、红毛过江、毛凉伞、红毛毡、红八爪、矮朵朵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凉。归肺、肝、肾、胆经。无毒
功能: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主治:风湿痹痛,黄疸,痢疾,咳血,吐血,便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痈,疔疮

红毛走马胎,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虎舌红ArdisiamamillataHance的全株。具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黄疸,痢疾,咳血,吐血,便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痈,疔疮。[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红毛走马胎

拼音名:Hónɡ Máo Zǒu Mǎ Tāi

别名:毛青杠、红胆、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红毡草、毛虎舌、山猪怕、红毡毯、红毛过江、毛凉伞、红毛毡、红八爪、矮朵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mamillata Hance [Tinusmamillata O.Kuntze

出处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虎舌红的全株。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矮小灌木,直立茎高不超过15cm。具匍匐的木质根茎,幼时密被锈色卷曲长柔毛。叶互生或簇生于顶端;叶柄长5-15mm,或几无,被毛;叶片坚纸质,倒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7-14cm,宽3-4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圆齿,边缘腺点藏于毛中,两面绿色或暗紫红色,被锈色或有时为紫红色糙伏毛,毛基部隆起如小瘤,具腺点,以背面尤为明显。伞形花序,单1,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近顶端常有叶1-2片;花梗长4-8mm,被毛;萼片披针形或狭长圆状披针形,与花瓣等长或略短,具腺点,两面被长柔毛或里面近无毛;花瓣粉红色,稀近白色,卵形,长5-7mm,具腺点;雄蕊与花瓣近等长,花药披针形,背部通常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形,有毛或几无毛。果球形,直径约6mm,鲜红色,多少具腺点,几无毛或被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有时达6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直径约3mm,褐红色,木质。幼枝被锈色长柔毛,老枝几无毛。叶多生于茎中上部,近簇状,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倒卵形,上下两面有黑色腺点和褐色长柔毛,边缘稍具圆齿;叶柄密被毛。有时具花序或球形果实。

校质稍韧,叶纸质。气弱,味淡,略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宽广,有离生分泌腔散生;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排列。髓部约占横切面的1/3,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图2)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栅栏细胞1列,通过中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中脉上面平坦,下面凸出,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组织。

维管束外韧型,排列成“U”字形,周围有纤维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

性味

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祛风刮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黄疽;痢疾;咳血;吐血;便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痛;疗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镇痉药,能除风寒湿气,治顽痹和脚膝不仁。
  • 2.《广西药植名录》:消炎,消肿,清凉,解热,活血,润肺止咳,调经。治痢疾,黄疸,吐血,妇女血崩,疳积,喉头炎,痈疮,跌打内伤,风湿。
  •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治肺病咯血,外伤吐血,月经过多,痛经,小儿疳积。
  • 4.《云南中草药选》:治胆囊炎,肝炎。[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红毛走马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红毛走马胎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