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花套镇,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下辖镇,位于宜都市北部,是宜都市的北大门;南与宜都市高坝洲镇相邻,北与点军区艾家镇接壤,东靠长江黄金水道,与猇亭区古老背街道、云池街道、虎牙街道和宜昌三峡国际机场隔江相望,西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相连;红花套集镇中心距宜都市陆城街道15km,距长江中游大港枝城港和焦柳铁路枝城站30km,距宜昌市主城区18km,距长阳县城龙舟坪镇28km;是通往鄂西(恩施州政府曾在此设立办事处)、渝东和大西南的咽喉要地,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
红花套镇区位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东、西南为长江、清江环抱。境内有五条主要交通干道:沪渝高速G50、川藏线G318、宜华一级公路S254、岳宜高速S88、翻坝高速S68纵贯全镇。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红花套镇与虎牙街道,未来将修建红花套长江大桥连接猇亭区古老背街道,宜昌市点军区正在修建的江城大道也即将连接到红花套镇,规划中的翻坝铁路贯穿全镇。
旅游通达性好,游客进出入方便快捷。由于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宜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红花套镇定位为宜都市旅游重要集散地。
在宜昌城市总体规划中,红花套镇未来是宜昌市中心城区13大组团之一,是宜昌城市发展江南片区之一。红高片区(红花套镇、高坝洲镇)是宜都市重点发展区域之一。[1]
中文名称: 红花套镇
外文名称: Honghuatao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
下辖地区: 红花套村、渔洋溪村、吴家岗村等
政府驻地: 杨家畈村
电话区号: 0717
邮政区码: 443302
面 积: 149平方公里
人 口: 27731人(2017年)
著名景点: 荆门山、天龙湾
机 场: 宜昌三峡国际机场
火车站: 宜昌东站、枝城站
车牌代码: 鄂E
高速公路: 沪渝高速、翻坝高速、岳宜高速 一级公路 宜华一级公路S254
国 道: 川藏线G318
汽车站: 红花套客运站
码 头: 红花套渡口
大 桥: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目录
历史沿革
红花套镇地处历史文化名山荆门山南麓,古时在长江回环中间地带有一河套(江水环绕的沙洲),套上盛开红花,故名“红花套”。后来长江水道北移,南河道逐渐淤塞,人们垦洲为田,筑堤防洪,将红花套开辟成一片富饶的沃土。经历代发展、变迁,红花套由村落演变成名镇。
在历史长河中,现红花套镇区域加上1987年9月前的青林寺乡区域与现今的宜昌市猇亭区古老背街道、云池街道所辖区域,曾长期为历史宜都县下辖的一个行政区划整体。
1987年9月前,红花套镇辖吴家岗、蔡家冲、青林寺、井桥、长青、鄢家沱6个乡共有29个村和一个居委会。1987年9月,宜都市撤区并乡,将原红花套镇所辖的6个乡建制撤销,分设红花套镇和曾家岗乡,将原吴家岗、蔡家冲和鄢家沱3个乡管辖区域保留在红花套镇。2000年合村并组后为9个村(红花套、吴家岗、周家河、窑坡垴、南桥、杨家畈、渔洋溪、鄢家沱、大溪)和1个社区居委会、55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149km2。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
红花套镇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沿江地带以冲积平原为主,土地肥沃;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以白垩系东湖组砂砾岩构成的丘陵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06m。
气候
红花套镇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1月份平均气温9.1℃,7月份平均气温28.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mm。全年无霜期275天。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适合开展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
水文
红花套镇水资源丰富。境内长江岸线长15km,清江岸线长5km。最大河流为发源于宜昌文佛山的大溪,境内河长16.3km,溪水在境内注入清江。该镇现建有大溪、白洪溪两个大型水库及众多的小型库堰900多个,可蓄水2000万m3。另外,镇内有3个村位于高坝洲库区,淹没区面积3766.09亩(251.1公顷),新增水域面积近万亩,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水产养殖价值。
生物资源
红花套镇自然植被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植被,以山地灌木林和经济林居多,森林覆盖率为79.1%。植被类型属于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及其混交林、针叶林等。经济林木以柑桔类等果树为主。农户房前屋后多种有柚、梨、李、桃等果树。农作物盛产水稻、小麦、棉花等。红花套素有“柑桔之乡”之称,红花套牌蜜柑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柑桔生产是红花套的主导产业,现有柑桔面积4.2万亩(2800公顷),年总产量10.1万吨,是宜昌市柑桔产业大镇。黄姜种植是近年的新兴产业,种植面积近2500亩(166.7公顷)。鱼类中以鲟鱼和清江鱼最为驰名。镇域东部的长江是中华鲟繁衍生长的优越水域,为“中华鲟保护区核心区江段”,素有“鲟鱼家园”或“鲟鱼王国”的美称。淡水养殖面积1324亩(88.3公顷),水产品年总产量3320吨。鸟类中以白鹭较为驰名,集中栖息在白洪溪水库周边等地。
矿产资源
红花套镇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已探明73种,主要有石灰石、煤、硫铁矿、石英砂等。优质石灰石探明储量在2.5亿吨以上,含钙量54.1%,是鄂西钢铁基地定点的最大的优质石灰供应基地。石英砂储量超过2亿吨,含硅量98%以上,素有“鄂西玻璃原料基地”之称。
社会事业
红花套镇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很快,成绩令人瞩目。2009年实现农民人平均纯收入7592元,财政收入2965.8万元,是宜都市乃至宜昌市的经济重镇。 经济实力大幅攀升。2009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财政收入2965.8万元,同比增长3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27.4万元,同比增长3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2元,同比增长16%。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红花套素有“万亩桔乡“之称,柑桔种植面积42000亩,产量达10万吨。近年来,该镇大力建设现代农业柑桔产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取得重大成果,精品果园示范面积达到15000亩(1000公顷)。天峡鲟业的生态循环水工业化养鱼模式取得成功,进入推广阶段。2009年全镇生猪出栏4.82万头,山羊出栏20500只,家禽出笼27.2万羽,清江鱼等水产品产量3320吨。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到48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涌现出天峡鲟业、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中宜绿得食品有限公司、丰岛集团等一批优秀知名企业,其中“土老憨”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招商引资快速推进。近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清江绿色产业园区以杨家畈村为中心,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333公顷),至今已有71家企业落户,投资总额达16.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15家。投产的企业可实现年利税4.2亿元。2009年投资5000万的湖北天峡鲟业二期工程——生态循环水鲟鱼养殖工程,成为第六届世界鲟鱼养护大会的参观现场,接待了来自29个国家的近150名外国专家学者的参观。2009年引进的湖北宏发60万吨纸板项目计划总投资9亿元,投产后每年可创税8000万元。2009年,清江绿色产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经济发展颇具地域特色。镇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以商贸、物流、港口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加工业为主;周家河村、吴家岗村为果疏种植与加工基地,农副产品销售集散中心,大中型工业项目生产基地;渔洋溪村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无污染制造业为主,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窑坡垴村是镇域工业基地,以精密铸造业为主;南桥村以矿产开采业为主,是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旅游业发展主要是为东阳光山水城(清江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等)提供配套服务;鄢家沱村以库区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为主;大溪村以林果特产业为主,并是户外运动等旅游活动基地。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线电视入户率在90%以上,开通了10个村的程控电话,年内程控电话交换总容量达到5000门。全镇在校学生4212人,已创建2所宜昌市示范学校,2所宜都市示范学校。全镇卫生普及率达到100%。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该镇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完成“一池三改”3460户,完成庭院净化2922户。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村级公路硬化里程达到170公里;完成7个村的人口安全饮水工程,85%的人口用上安全自来水。2009年,该镇被确定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各项建设加速推进。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集镇绿化率达26.2%,城镇化率达到28%。规划启动“1525”的居民点建设,即1个中心镇,5个中心村,25个中心居民点。
2012年,宜都市红花套镇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的精神,农业部在省、市相关部门初审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考核评审,认定了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26个,我市红花套镇(宜都蜜柑)榜上有名,本次湖北省共有12个村镇获得认定,宜昌市仅此一个。
红花套镇现有柑桔面积4.2万亩,2011年柑桔产量10.2万吨;全镇从事柑桔产业农户7766户,占农户总数的100%;柑桔产业产值1741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18%,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46.16%,农民人均纯收入11010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3%自2009年入围湖北省8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以来,三年间,三朵“红花”吐露新艳:2011年被表彰为“湖北省2009—2010年度文明乡镇”、湖北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乡镇、宜昌市环境优美乡镇,2012年被表彰为第一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2012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3212元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特色旅游名镇、环境优美乡镇”目标,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2011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镇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011年新签约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11个,新投产项目10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家,累计达到22家。全年完成项目征地1100亩,拆迁房屋169间,宏发纸业一期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于2011年10月建成投产,被列为2011年度省级重点项目;光伏产业园首条生产线于2011年7月份正式投产,成为我省首条光伏垂直一体化生产线,实现产值6亿元,新增就业1000多人。清江绿色产业园落户企业达到170家,基本形成了以湖北九州方圆新能源公司为代表的光伏太阳能产业,以力帝环保、万鑫机械为代表的机械加工制造业,以土老憨、天峡鲟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理念,积极引导企业大力推广技术创新,进一步改造传统产业,使企业走上了高科技发展道路。天峡鲟业、土老憨、科力生、九洲方圆等企业采取送股份、设重奖等举措,共吸纳各类科技人才1500多人,成功开发各类科研项目20多个。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146%;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同比增长158%,产品销售额达36.9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1亿元,同比增长32.91%;农民人平纯收入达11010元,同比增长29.42%;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300.8万元,同比增长38.8%。镇域经济实力名列全市前矛,阔步挺进全省乡镇80强,被表彰为“湖北省2010—2011年度文明乡镇”、“全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进乡镇”、“湖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宜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先进单位”,渔洋溪村被表彰为“湖北省生育文明建设先进村”,周家河村被表彰为“宜昌市2010—2011年度文明村”,镇政府机关及财政所档案目标管理晋升省一级。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以建设现代农业柑桔产业示范区为载体,积极推广生物治虫、控水增糖、地膜覆盖、沼液微灌等标准化管理技术,实施柑桔密改稀1.5万亩,完成精品果园、生态桔园建设和老果园改造2.4万亩。全镇柑桔面积达到4.2万亩,其中精品果园8000亩,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2.1万亩。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完成测土化验取样100个,拟定农户施肥建议卡70份,并送达到各农户,同时在南桥村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1000亩,挂牌到田,全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6903亩。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全年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86场次,培训人员8211人,编印《红花农业》4期3.2万份,大大提升了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柑桔产量突破11万吨,平均销价创历史新高;全年引进良种生猪150头,出栏育肥生猪4.76万头、山羊2.28万只、菜牛329头,家禽出笼35.32万只,水产品实现产量2560吨。新组建畜牧、清江鱼、柑桔专业合作社11家,累计达到39家,网络全镇6900个农户,176个畜牧养殖户,覆盖面达到92%,户平增收过万元。严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盘活集体资产,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资产总额达到6820万元,村级公积公益金累计达到5392万元,绝大多数村都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发展带动了运输、包装、劳务、服务等相关产业,解决农村就业人员5200多人,农民增加劳务收入3000多万元。
特色产业不断延伸。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推广延伸,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天峡鲟业公司成功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鲟鱼产业化养殖模式,将工厂化育苗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渔洋溪等村部分农户中推广“楼上住人、楼下养鲟”的家庭养殖模式,户平增收近6万元,同时依托天峡鲟业养殖基地,大力实施科学养殖模式,推动库区养殖逐步向室内生态养殖过渡,周边万余农户被纳入鲟业产业链中,其中杨家畈村有28个农户采取股份制方式,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工厂化鲟鱼养殖基地,户平增收8万余元。土老憨基地继续推行“我的橘园,我的树”网上营销模式,柑桔树单株收入达2800元以上,收益比传统模式大幅提升。土老憨公司生产的宜都蜜柑、风味酱、休闲鱼等产品畅销大型超市,天峡鲟业鱼籽酱打入国际市场,形成了近20个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
荣誉
该镇先后获得湖北省“首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优秀乡镇”、宜昌市“文明乡镇”等多项光荣称号。先后被确定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第三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湖北省无公害柑桔示范区”、“湖北首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等。
随着沪渝高速公路、川气出川和三峡右岸直流换流站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在境内的动工建设及相继完成,红花套镇已成为宜昌市东南部经济圈和宜都市新的经济增长板块的重要一极。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一个绿色产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特色旅游名镇、环境优美乡镇将会崛起于长江与清江之畔。
行政区划
大溪村
大溪村位于红花套镇西部山区,版图面积32.1平方公里,五个村民小组,267户,878人,耕地面积861亩,人平不足1亩,村民经济来源是柑桔和毛竹,现有资源受到发展限制,大部分村民通过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
近年来该村坚持既统筹规划产业布局,要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以种植柑桔800亩,发展养殖业,力争在三年内在原有300头山羊的基础上在发展500头,优化毛竹销售链,扩宽销售渠道,每年在原有基础上在增加输出十万斤。投资三百多万元,主要实施了交通便民、沼气入户、一池三改、安全饮水、生态环保、信息服务等工程,全村实现了组组通,通班车覆盖率达55%;沼气入户率达到适宜建沼气农户的65%;在三年里将适宜建沼气的户达到10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60%;全村光缆覆盖率、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70%,农村电话入户率95%。两项三年内达到100%。
红花套
红花套村地属红花套镇,滨临长江,与宜昌市仅一江之隔,往返宜昌仅需半个小时。离三峡机场、宜昌火车东站也均不到半个小时车程。318国道穿境而过,到沪蓉高速入口仅需两分钟。我村是多条公路交汇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我村下辖7个自然组,全村共有3733个村民,1076户农户,外来常住人口700多人,有中员137人,村两委班子6人。近年来,我村借助镇积极招商引资的契机,凭借便利的区位优势,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脱颖而出,已有多家企业在我村“安家落户”。此外,我村素有“万亩桔乡“之称,桔园精品园的建设也成为我村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线。同时我村积极振兴农村经济,2010年实现人均纯收入8128元。
南桥村
宜都市红花套镇南桥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775个农户,总人口2681人,其中从业人员1254人,从事农林牧渔业人数1125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856亩,其中柑桔面积2500亩,柑桔年产量7000吨以上。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700万元,人均纯收入7937元。
南桥村以精品果园生产农户为核心,由生产、经营管理、科技人员按照加入自愿、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组建了宜都市红花套柑桔产业合作社,独创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运作模式。集团合作社共拥有社员789名,社员出资856万元,联结无公害柑橘生产基地15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万亩,原生态精品果园10个,柑农6万户。拥有柑橘交易市场10个,果品打蜡包装厂10个,建有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农资配送、市场营销四大网络,使精品蜜柑直接进入了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的沃尔玛、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合作社与农民的共赢。
视频
宜都市红花套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