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都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宜都市一般指宜都

宜都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縣級市,位於鄂西南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江漢平原向鄂西南山地過渡地帶,東隔長江與宜昌市猇亭區、枝江市相望,東南鄰松滋市,西南、正西與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交界,北與宜昌市點軍區接壤,介於東經110°05『-111°36',北緯30°05'-30°36'之間。

宜都市版圖總面積1357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下轄1個街道、8個鎮、1個鄉,戶籍總人口391864人。

2016年,該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50.54億元。

宜都於公元前196年設縣制,名為夷道。公元210年,劉備設宜都郡,取「宜於建都」之意。宜都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之稱,是一代宗師楊守敬、清代學者王永彬、開國上將賀炳炎的故鄉。

歷史沿革

宜都境內紅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確證在置縣前5000多年時,人類就已經在該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縣境屬楚地。

秦時縣域屬南郡。

西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宜都已設有縣制,名夷道縣,治所在今陸城,隸南郡。西漢末年曾更名為江南縣,不久復名夷道縣。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屬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劉備改臨江郡為宜都郡,治今陸城,轄夷道、西陵、佷山三縣,「宜都」始得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大將陸遜占領宜都郡,獲取夷道、枝江、夷陵、秭歸等縣。時縣域屬吳。

三國時期,宜都郡屬吳荊州,轄秭歸、西陵、夷道、佷山四縣。

晉朝時宜都郡屬荊州,轄夷道、佷山、夷陵三縣。東晉太和年間,夷道改名為西道縣,後仍復名夷道。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析夷道縣置宜昌縣,宜都郡遂轄夷道、佷山、夷陵、宜昌四縣。西魏時,宜都郡屬柘州,轄巴山、夷道、歸化、夷陵四縣。南朝陳時,後梁與陳劃長江為界,將縣域分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縣。江北夷道縣屬後梁,江南夷道縣屬陳。陳天嘉元年(560年)江南夷道縣改為宜都縣。

民國初年,宜都縣屬湖北省荊南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屬荊宜道。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4區,有集鎮13個。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全縣劃分為3個區、1個督導區,17個鄉鎮。

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設立枝城市(縣級)。

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為宜都市。

1949年至1957年,宜都縣隸屬宜昌專區;1958年至1961年隸屬宜都工業區;1962年至1969年隸屬宜昌專區;1970年至1992年隸屬宜昌地區。

1992年起,屬湖北省宜昌市代管。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末,宜都市下轄陸城街道1個街道,紅花套鎮、高壩洲鎮、聶家河鎮、松木坪鎮、枝城鎮、姚家店鎮、五眼泉鎮、王家畈鎮等8個鎮,潘家灣土家族鄉1個鄉,市政府駐陸城街道園林大道1號。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宜都市為湘鄂西片區。

地理環境

宜都市位於鄂西南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江漢平原向鄂西南山地過渡地帶,東隔長江與宜昌市猇亭區枝江市相望,東南鄰松滋市,西南、正西與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交界,北與宜昌市點軍區接壤。全市版圖總面積1357平方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0°05『-111°36',北緯30°05'-30°36'。

宜都市處於鄂西山地和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是一個丘陵起伏的半山區。最高點為五峰接壤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最低點為枝城鎮的官洲,海拔僅38米。西南地勢高竣,群山連綿,高程在250-800米之間,約占總面積的40%。東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長江及清江出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沖溝與崗地交錯,但坡度較緩,形成平畈。

宜都市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16.7℃,一月平均氣溫4.6℃,七月平均氣溫28.1℃,無霜期273天,年平均降雨量1235.4毫米,夏季多暴雨,主要災害性天氣為大暴雨強寒潮。

自然資源

宜都市土地資源分布格局大體是「七山一水兩分田」。截至2015年,全市土地總面積135482.83公頃,其中西南山區面積63228.57公頃,占46.67%;中部丘陵面積55926.18公頃,占41.28%;沿江平原崗地面積16328.08公頃,占12.05%。境內土壤共紅壤土類、黃壤土類、黃棕壤土類、石灰岩土類、紫色土類、潮土土類和水稻土土類7個土類,18個亞類,64個土屬和183個土種。全市耕地面積22206.99公頃,占60%耕地分布在市域東北部的長江流清江下游和漁洋河沿岸平原、崗地。其中水田8753.73公頃,占耕地的35.59%,主要分布在市域緩丘陵和沿長江、清江、漁洋河地帶;旱地13379.22公頃,占耕地60.08%,集中在市域的中部。林地72186.61公頃,主要分布在市域的西南山區。

宜都市森林植被分區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清江流域低山丘陵樟、楠、栲、毛竹、松杉、柏木林小區,同時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在境內也廣有分布。截至2015年,全市林業用地面積9.19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6.74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70%;活立木總蓄積量256萬方,森林蓄積253萬方,森林覆蓋率64.12%。全市共有森林植物78科,192屬,479種,其中喬木415種,灌木58種,木質藤本6種。主要用材林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栓皮棟等,主要經濟林樹種有柑橘、板栗、烏柏、油桐等,引進樹種12個。植物群落為針葉林與闊葉林混交。境內水生植物共65種,隸屬26科47種。

截至2015年,宜都市有獸綱重點保護動物4目10科16種,代表物種有斑羚、大靈貓、花面狸、赤腹松鼠、野豬等,占全省重點保護42個物種的38%。16種獸類中受國家II級保護的有4種,省級保護的有12種;鳥綱重點保護動物10目20科35種,代表物種有白鶴、鴛鴦、大小杜鵑、紅嘴相思鳥、家燕等,占全省重點保護151種的23%,35種鳥類中,屬國家I級保護的有自鶴1種,II級保護的有6種,省級保護的有28種;兩棲爬行綱重點保護物種3目5科11種,代表物種有中華大蟾蜍、烏梢蛇、銀環蛇、麗紋龍蜥等,占湖北省重點保護42種的26%。

截至2015年,宜都市共發現礦種有5大類23種,礦床(點)109處。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種12種,礦床32個,包括大型礦床4處,占3.7%,中型礦床14個,占12.8%,小型礦床14個,占12.8%,零星礦點77個,占70.7%。已查明資源總68687萬噸,非金屬62505萬噸,占91%。全市礦產資源潛在總價值172.4億元,人均潛在總值4.47萬元。水泥石灰岩、煤、方解石、重晶石、建築石料等礦產,是宜都市主要開發利用的礦產。

交通

宜都位於鄂渝湘三省交界處,屬於三峽宜昌半小時經濟圈。貫穿南北的焦柳鐵路及兩江航道,滬蓉高速、三峽翻壩高速架起連接外界的快速通道,宜華、陸漁一級路、宜張、宜岳高速宜都段建成通車,水路空立體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地方文化

民間故事

2000年5月宜都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故事之鄉」稱號。宜都傳統的故事活動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日(說)白彈琴(談情)講古

在宜都本地的口語中,講故事又叫「講古」、「日白談情」、「講日古子經」,既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也不分人多人少,均可即興開講。在自發的傳講過程中,不斷產生一些講述力強、記憶力好的人,他們被人們稱為「日白佬」。如潘家灣土家族鄉88歲的山民沈澤雄,一生講古無數,又擅長於唱「五句子」山歌,被當地的土、漢百姓譽為活寶。

2.為謀生計說書

晚清至1949年前,宜都水府廟,洋(輪船)碼頭,丹陽河碼頭,古老背碼頭,紅花套河街等都有茶社。店老闆為招徠生意,習慣於請有名望的說書藝人上門講書。茶客們一把拖椅一杯茶,喝茶聽書。

3.勸人積德講善書

宣揚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扶危濟困、積德行善、因果報應,在宜都稱為講善書。一般是在夏天納涼時和冬天圍火爐烤火時進行。一個家族聚攏了,請來說書的藝人,為家族成員宣講。講善書的藝人是不收費的,東家只招待一餐飯就可以了。

民國年間白洋鎮的劉國湘老人可算代表性藝人,他一生浪跡於宜都、枝江、江陵等地,《好媳婦》、《吉祥花》等是他的傳統段子。

成立了宜都故事學會,各鄉鎮成立了分會;依託民間故事創講能手,培育了一批故事創講傳人;故事講演被納入群眾文化活動的範疇,每年有組織地開展活動;一大批新創作的故事被各類報刊雜誌刊登。

收集整理出版了《宜都民間故事集》、《宜都地名故事》等故事專集12部。2003年《楊守敬故事》英漢對照版獲「中華大眾文學獎」;2004年11月5日《宜都民間故事》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民間文化重點保護項目;2009年,《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湖北宜都卷》獲國家「山花獎」。

旅遊景點

宜都梁山

梁山——兩教共居一山,中國;lian。海拔920米,方圓8平方公里,山勢雄奇,自然風光秀麗,山麓有佛教觀音禪寺,山頂為道觀金頂。梁山宗教活動始於梁武帝時期,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南武當「,梁山的金頂最為險峻,山峰如削。祖師廟立於峰頂,梁山的佛教建築以梁山廟最為巍峨壯觀,為唐代所建。擬建成宗教文化旅遊、民俗觀光旅遊、滑翔探險旅遊等特色項目。[1]

宋山森林公園

宋山森林公園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宜都宋山風景區位於萬里長江與八百里清江交匯處高壩洲境內,景區植被豐富,谷幽峽險,泉飛石靜,雲纏霧繞,被譽為:「植物的天堂,動物的樂園,人類的氧工廠」。宋山因宋女升仙而得名,更因張飛在此演練騎兵,宋太祖趙匡胤題有佛寺「聖」匾而在歷史上享有盛名。

賞竹:宋山的竹是它的一大特色,這裡共有楠竹桂竹剛竹粉綠竹早園竹羅漢竹紫竹茅竹等數十個品種。因此,到宋山旅遊,賞竹,也就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活動。在海拔300多米的法泉寺背後,有一片50多畝的連片楠竹,平均高度在10至25米,它四季長青,秀麗挺拔,值霜雪而不凋,歷四時南而常茂,是宋山的「竹海」[2]

三峽九鳳谷

三峽九鳳谷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宜都市五眼泉鎮,占地3.7平方千米,是集四季花海、峽谷溯溪、高空滑索、棧道幽徑、兒童探索樂園及主體活動等眾多娛樂項目於一體的宜都首家准4A級綜合性主體生態旅遊區。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