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纳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纳忠

来自 北京外国语大学 的图片

纳忠,字子嘉,经名阿布杜·拉赫曼。

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1]。被誉为阿拉伯文化泰山北斗和中阿文化交流友好使者[2]

1909年3月出生在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的一个回族家庭。1940年毕业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获"学者证书"。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

别 名 ---- 纳寿恩

民 族 ---- 回族

出生日期----1909年

出生地点----云南通海纳家营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逝世日期----2008年

主要成就----阿拉伯语泰斗、阿拉伯文化研究大家

毕业院校----埃及爱资哈尔大学

信 仰 ---- 伊斯兰教

代表作品----《阿拉伯通史》

个人简介

曾任中央大学、云南大学教授。1958年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亚非洲史学会第一至三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3],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沙迦阿拉伯文化奖获得者、巴基斯坦"希吉来国际学术奖金"提名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阿拉伯历史、伊斯兰文化的研究。著有《回教诸国文化史》、《埃及近现代史》,译有(埃及)译有(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叙利亚)阿库尔德·阿里《回教与阿拉伯文化》。2008年1月24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九岁[4]

学历及经历

1929到1962

1929年于昆明高等中阿双语学校毕业后,参与了当地回民报纸《清真铎报》的创刊及编撰工作,先后为该报撰稿40余篇。后又在《西北日报》和北平《月华》旬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931-1940年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攻读伊斯兰学,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和文化,同行的云南同学有马坚(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张子仁和林仲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1932年将埃及著名学者哈桑·曼苏尔的《伊斯兰教》一书译成中文,其后又翻译了叙利亚著名学者穆罕默德·库尔迪·阿里的《伊斯兰与阿拉伯文明》、埃及著名学者艾哈迈德·爱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黎明时期》。

1936年获爱资哈尔大学最高委员会授予的该校最高学位"学者证书"。

1939年2月间,与马坚等同学一道,奉国内回教救国协会之命,赶赴沙特阿拉伯麦加监督抵制侵华日寇当局派出的伪"华北回民朝觐团",并在埃及的《金字塔报》等阿拉伯世界大报、电台上撰写了大量文稿,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揭露日寇的侵华罪行,赢得了阿拉伯世界对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斗争的声援和支持,被当时国内报刊誉为"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抗日战士"。

纳忠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1940年回国后,出任云南明德中学教务主任、代校长,兼任《清真铎报》主编。

1942年底被聘为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首次开设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史两门课程,填补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空白。

1947年,应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教授的再三邀请,辞去中央大学教席,从陪都重庆回到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在云大开设了世界史、阿拉伯文化和阿拉伯史诸门课程,效力桑梓。

1958年,奉调入京,参加外交部直属的外交学院阿拉伯语系的筹建并出任系主任。

1960年,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1962年,外交学院合并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纳忠先生仍然担任阿拉伯语系主任,从此耕耘在中国阿拉伯语言、历史和伊斯兰文化教学研究的园地里,度过了古稀耄耋,直逼百年岁月。

1991到2001

1991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高校教师称号,并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荣获"抗日老战士"称号。

2001年10月25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授予的首届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因年事已高未能出席颁奖仪式,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代表张学忠代表先生领奖。

职务

云南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务委员、学术委员和学位委员

中国中东学会顾问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和西亚非洲研究所学术委员

《中国大百科全书 / 外国历史卷》编委会常委兼亚洲史副主编

巴基斯坦"希吉莱国际奖金委员会"提名委员

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语言学会通讯理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专著

《阿拉伯通史》(上、下两册),商务印书馆,1997,共90万字,该书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获1999年中国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获200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伊斯兰文化史》即将出版,作为《阿拉伯通史》的姊妹篇。

《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台湾淑馨出版社,1994;该书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回教诸国文化史》,昆明民意出版社,1948。

《伊斯兰文化丛书》(共6册),昆明出版,1941。包括:《〈古兰经〉与〈圣训〉》、《穆罕默德的故事》、《五功与人伦》、《伊斯兰教的信仰》等。

《埃及近现代史》(中阿文两种文本),北京出版,1963。

纳忠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译著

哈桑·曼苏尔:《伊斯兰教》,北京成达出版社,1934。

穆罕默德·库尔迪·阿里:《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明》,上海回教书店,1936。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黎明时期),商务印书馆,1982。并主持翻译及审校该书的《近午时期》和《正午时期》两卷。

苏尔坦·艾哈迈德·欧麦尔:《也门社会发展一瞥》,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哈立德·迦迪尔:《伊拉克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纳忠选集

2013年,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丛书《北外学者选集》之一的《纳忠选集》,由外研社出版。《纳忠选集》分"文化篇"、"历史篇"、"宗教篇"三部分,其中既有纳忠先生早年发表在《清真铎报》、《月华》、《禹贡》等文化刊物上的文章精粹,又有他学术生涯成熟期和高峰期的著述《回教诸国文化史》、《埃及近现代史》、《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阿拉伯通史》等作品的章节选萃。

贡献

1943年3月,首次在中国高等学校--中央大学教授阿拉伯语,并编写出中国高校使用的第一本阿拉伯语教材。

1945年,首次在中央大学为本科生开设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课程。

1958年奉调北京外交学院,创办阿拉伯语专业,编写了《阿拉伯语课本》、《阿拉伯语语法》等教材,为我国外交战线培养出一批阿拉伯语人才。

1962年奉调北京外国语学院,创办阿拉伯语专业,后开创阿拉伯语系,编写高年级精读课教材,后又倡导、主持编写了《阿拉伯语》(10册)和《基础阿拉伯语语法》(4册),该系列教材被全国各类阿拉伯语院校采用,影响广泛。

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位阿拉伯历史、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位阿拉伯历史专业的博士。

1938年10月7 日,应邀出席在埃及国会大厦召开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保卫巴勒斯坦国际议会大会开幕式"。

1980年,应邀参加了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第15届伊斯兰思想交流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古兰经〉在中国》的学术论文。

1983年,应邀参加了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的"国际穆斯林学者大会",并宣读了题为《伊斯兰教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的学术论文。

1983年,应马来西亚前总理的邀请,赴马来西亚伊斯兰学院讲学,介绍了中国穆斯林的历史、信仰、生活等情况,得到广泛好评。

1985年,受沙特阿拉伯伊盟秘书长的邀请,以中国穆斯林代表团副团长身份赴沙特参加副朝活动。

1985年6月11日,当选为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语言学会通讯理事。

学术交流贡献

1938年10月7 日,应邀出席在埃及国会大厦召开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保卫巴勒斯坦国际议会大会开幕式”。

1980年,应邀参加了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第15届伊斯兰思想交流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古兰经〉在中国》的学术论文。

1983年,应邀参加了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的“国际穆斯林学者大会”,并宣读了题为《伊斯兰教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的学术论文。

1983年,应马来西亚前总理的邀请,赴马来西亚伊斯兰学院讲学,介绍了中国穆斯林的历史、信仰、生活等情况,得到广泛好评。

1985年,受沙特阿拉伯伊盟秘书长的邀请,以中国穆斯林代表团副团长身份赴沙特参加副朝活动。

1985年6月11日,当选为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语言学会通讯理事。

参考来源

  1. 纳忠——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  ,搜狐, 2018-12-06
  2. 纳忠 ,技点网
  3. 纳忠教授生平 ,豆丁网, 2020-04-01
  4. 纳忠 ,王朝网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