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海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海縣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玉溪市下屬的一個縣。北緯23°65′11″- 24°14′49″,東經102°30′25″- 102°52′53″。東西最長39公里,南北最寬36.15公里,縣城所在地秀山鎮距省會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公里,面積721平方公里[1],2000年人口26萬人。境內有杞麓湖秀山螺峰山

歷史沿革

通海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杞麓湖畔生息、繁衍。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三十七部,起兵滅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建大理國,通海屬大理國領地。

宋代,大理國在滇南置秀山郡,通海是郡治所在地,為滇南軍事、政治要地。

元代設臨安路,通海為路治所在地。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通海縣,置河西州,後又在河西北境之曲陀關置臨安、元江、廣西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明代置通海御,在通海「戍兵屯田」。

清、民國相沿為縣。

1956年原通海縣(1949年12月13日和平解放)、河西縣(1949年12月10日正式解放)合併稱杞麓縣,1958年華寧縣與杞麓縣合併稱通海縣[2],1959年原華寧縣從通海縣劃出。

地方特產

豆沫糖

是雲南通海的傳統產品[3],清代已遠近馳名,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香甜酥脆,入口無渣」,確非過譽,選用優質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飴糖等精工製成。層薄如紙,色白如乳,食用起來,甜而不膩,松酥、香脆,十分爽口。曾被國家評為「優質產品」,遠銷省內外。

通海醬菜

有着悠久的歷史,產品分為:小米辣泡椒系列、冬菜、蕌頭野山椒蒜苔芥菜姜塊洋姜大頭菜醬油花椒油等100多個品種。大頭菜榮獲國家八部委舉辦的《中國婦女兒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覽會》銅獎。遠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已覆蓋全國95%的市場,年銷售收入近億元。

自然資源

通海縣水資源總量 2.13 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 1.59億立方米,地下水徑流 0.54 億立方米。杞麓湖是通海縣的主要水域,座落於通海盆地中偏東側,流域面積 370.5平方千米,水域面積 35.54平方千米,河流分為湖盆區內河和高大(曲江)河及其支流。主要湖盆區河流有中河大新河曲江河及支流有:曲江河、路南河、庫南河、大箐河、小三家河、改水溝和清水河。

截至2016年,通海縣林業用地面積42952.2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7.99%,全縣森林覆蓋率為51.50%,其中,有林地覆蓋率48.87%,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覆蓋率2.63%。

全縣林木綠化率為54.97%,其中有林地覆蓋率48.87%,灌木林覆蓋率6.06%,四旁樹占地折算覆蓋率0.04%。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2518200立方米。

通海縣已發現各類礦產有20種,計有煙煤泥炭硫鐵礦、含鉀頁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泥岩、飾面用大理岩、磚瓦用粘土、磚瓦用頁岩、冶金用石英砂岩、建築石料用白雲岩、建築石料用石灰岩、建築用砂、地熱等。有各類礦床(點)地80個(含已上表礦產地4個),其中中型礦床6個,小型礦床8個,礦點66個。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通海縣下轄2個街道:秀山街道、九龍街道,4個鎮:河西鎮、楊廣鎮、四街鎮、納古鎮,3個鄉:興蒙鄉、里山鄉、高大鄉,27個居民社區、49個行政村、548個村居民小組。通海縣政府駐秀山街道。

地理環境

通海縣地處雲南省中南部、玉溪市東部,東與華寧縣接壤,西與峨山縣、紅塔區相鄰,南與紅河州石屏縣、建水縣交界,北與江川縣毗鄰。介於東經102°30′25″—102°52′53″,北緯23°55′11″—24°14′4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39.97千米,南北最大縱距36.15千米,總面積721平方千米。距雲南省會昆明市125千米,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千米。

通海縣地貌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種組成。盆地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坡度3—10度,海拔1796—1820米。地形呈東西闊、南尖、北微凸之蘑菇狀地勢南低北高,海拔最高點位於河西鎮螺峰山2443米,最低點位於高大鄉馬脖子1350米。

通海縣地處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區,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的綜合影響下,受季風氣候的控制,形成了四季溫差小、早晚溫差大、乾濕季分明、雨熱同季、垂直差異顯著的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全縣境內多年平均降雨量 898毫米,多年平均氣溫 15.7℃,年日照時間2273.8小時。

人口民族

2018年,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31.16萬人,比上年增加0.1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69萬人,城鎮化率53.57%,比上年提高1.16個百分點;出生率12.66‰,死亡率6.71‰,自然增長率5.95‰,比上年提高0.1個千分點。年末全縣2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3個鄉,49個村委會、27個社區居委會,331個村民小組、219個社區居民小組,361個自然村。

通海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彝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等。

歷史文化

通海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杞麓湖畔生息;漢代開「麊泠水道」(即西南絲綢之路的一支);唐代置「通海都督」,開設「通海城路」;宋代設秀山郡;元代建「都元帥府」,設臨安路,統攝今紅河、文山一帶,直至越南;明代置「通海御」,戍兵屯田;清代,各種手工業興起,成為滇南貨物集散中樞,海外物資集散運轉,商貿交易活躍而在雲南著稱。各時期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讓通海璀璨文化的底蘊更加深厚,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成就了通海「禮樂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譽,名山秀水孕育出人文薈萃,通海明清兩代就有舉人230餘人、進士44人,選入翰林院4人,且大都出省為官。先後榮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物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楹聯文化縣」、「中華詩詞之鄉」 等榮譽稱號。

通海縣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序號 項目名稱       級別   類別                 屬地 責任單位
1 通海高台 國家級 民俗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 妙善學女子洞經音樂[4] 國家級 傳統音樂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3 者灣書畫之鄉 省級 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4 高蹺舞獅 省級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5 滇南石獅 省級 傳統美術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6 五山腔 市級 傳統音樂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7 碗燈舞 市級 傳統舞蹈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8 揚琴 市級 傳統曲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9 木雕槅子門 市級 傳統美術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0 豆末糖製作技藝 市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1 銀飾製作技藝 市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2 蒙古族魯班節 市級 民俗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3 段思平在通海的傳說 市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4 神僧畔富和落水洞傳說》市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5 禮樂名邦傳說 市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6 馬刨泉的傳說 市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7 興蒙鄉蒙古族文化保護區 市級 傳統文化保護區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8 曹家大院 市級 其他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9 回族蔡老祖師」的傳說 縣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0 涌金寺古柏閣 縣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1 通海縣文廟 縣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2 通海縣納古鎮傳統工藝「刀具」縣級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3 蒙古族服飾三疊水 縣級 傳統服飾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風景名勝

通海秀山

垂直高度不過200餘米,方圓距離也不過兩公里多,卻因山色景致秀雅不群,人文景觀氣韻不凡而名冠滇中南。在《大明一統志》里,秀山被列為雲南四大名山,與昆明的金馬山、碧雞山、大理的點蒼山齊名。相傳漢昭帝時,㽛(缺字:左「田」;右「句」)侯毋波治理通海,頗能施惠於民,且最早在秀山辟園林,與民同樂;到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南詔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在會盟三十七部討伐東川節度使楊干貞前,曾在秀山神祠卜問凶吉,段思平滅楊干貞大義寧國後,建大理國,特在秀山還願建町王廟紀念毋波,並改通海郡為秀山郡,秀山之名應是從此而始。

三聖宮

通海縣楊廣鎮小新村,距縣城6千米。三聖宮始建於元末,歷經明清歷代重建重修,現為清初和清末的建築。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門,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藝術家高應美之手,槅子門中的構圖、布局、人物造型,被省內外學者稱之為「海內第一木雕」。三聖宮布局為三進式兩院,由大殿、後東西兩廂、中殿、前東西兩廂、前殿(重檐)及前、中、後的六個躲間組成,外設圍牆並呈船形,牆外雙溪環繞而過。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白龍寺

位於秀山後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因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並塑龍王像供於寺中。白龍寺屬一進院前後各三間夾四耳、寺內保存一塊明代碑刻,碑陰記錄了當時海貝巴(貝幣)的捐贈情況。上世紀80年代在白龍寺下開闢了茶花園、牡丹園、蘭花園,總占地8000多平方米。秀山古建築群於上世紀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通海文廟

位於通海縣城南隅、座落於秀山之麓,南北向。為中軸線分幢迭起單體組合式古建築群,由紅牆(長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節孝祠、大城門、鄉賢、名宦祠、東廡、西廡、大城殿、鐘鼓樓、崇聖祠、尊經閣組成,總占地1.2萬平方米。通海文廟始建於元代,於明萬曆遷建今址,現存建築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清朝時期,在通海廟學中曾經培養出朱嶟禮部尚書),公孫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書法家闞禎兆等。通海文廟於上世紀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榮譽

通海縣先後榮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物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楹聯文化縣」、「中華詩詞之鄉」[5]等榮譽稱號。

2018年5月,第十五屆(2018)中外避暑旅遊目的地排名」發布,通海縣在2018中國避暑休閒百佳縣榜中排第82名。

2018年11月,通海縣入選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自然災害

2018年08月13日01時49分,在通海縣(北緯24.18度,東經102.72度)發生3.5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2018年11月9日0時6分,在通海縣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4.20度,東經102.71度。

視頻

通海縣 相關視頻

通海興蒙,大草原尋根記
通海華康醫院2016年512頒獎晚會全程
通海民間文藝資訊(龔楊花燈團排練節目)
通海小學77屆畢業40周年同學聚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