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并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纵向并购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术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纵向并购,指的是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密切联系、相互衔接的企业之间,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之间的并购。纵向并购的企业之间是供应商和需求商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
其中,专业化企业是指在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等环节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差异性、市场认同性,从而具有市场独占性、反应快速、竞争优势明显、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运作模式。
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并购指的是两家或者以上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兼并也称为吸收合并,即两种不同事物,因故合并成一体。
纵向并购的好处与坏处
一、纵向并购的好处:
1、有利于协作化生产,加强生产过程各环节的配合。
2、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经营周期,节约运输、仓储和能源消耗水平等。
3、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节约通用的设备费用。
二、纵向并购的坏处:
企业生存发展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建设。
纵向并购与其他并购的区别
按并购方与被并购方所处的行业相同与否,包括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混合并购。
(1)纵向并购:是指在经营对象上有密切联系,但处于不同产销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2)混合并购,是指处于不同行业、在经营上也无密切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3)横向并购:是指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行业。
纵向并购理论
纵向并购是指与企业的供应厂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纵向并购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资产设备的特定性,即企业某一资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企业并购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