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纸扎艺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纸扎艺术

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这些色泽艳丽、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均取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部位,糊彩纸以装饰。为喜庆欢快的活动频添几份色彩,同时也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传统的纸扎艺术作为一种民间美术样式,以其丰富多彩、实用性广的特点在民俗节庆文化中深得百姓的推崇和喜爱。纸扎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品种多样,千百年来以其多方融合的艺术语言,描绘着当地百姓的快乐与哀思,叙说着百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对民间文化进行着浓缩与立体式的展现。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江海文化的独特魅力。纸扎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中一种可供观赏的立体造型艺术,具有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和静止性等这些美术的基本特征。

基本内容

中文名:纸扎艺术

类 别:装饰艺术

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

最初起源于:丧俗

起源

中国的纸扎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纸扎在民间又称糊纸、扎纸、扎纸马、扎罩子等,它是为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

明清时遍及城乡,每逢节日或喜庆之际,民间艺人则充分施展其技艺,扎制成高意诙谐的“老鼠攀葡萄灯”,喜得贵子的“麒麟灯”,望子健康的“鸭(压)子灯”,祝贺新婚的“鸳鸯灯”,祈求丰收的“金鱼灯”,以及名种花草、鸟兽等。 

种类

纸扎的种类不外乎以下四类:一是神像,如入葬时焚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戏曲人物、侍者等;三是建筑,如灵房、门楼、牌坊、车轿等;四是明器、包括饮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兽类。诸种纸扎作品取材巧妙,工艺精湛。

典故

为何常州人习惯称迎春桥为“行(音航)春桥”呢?相传古时每逢立春节日,地主官员全副顶戴仪仗列队,扛抬祭品及事前用五色纸由盲人扎糊成的春牛(纸分红、黄、青、白、黑,由盲人随意将色纸拼糊后,看牛身上的纸色,预测当年的年成丰欠,如红多主火灾,黄多兆丰年,青主风、白主水、黑为疫云云)和旁立纸扎的手持鞭子的芒(按《东京梦华录》:“立春前一日,开封进春牛禁中鞭春”。

卢肇:《谪连州书春牛榜子诗》:“不得职因饥欲死,儿侬何用打春牛。”春牛的风俗由来已久,不过我处用纸扎春牛。)一起列入队伍、鸣锣开道,经过此桥到孔庙祭天,举行迎春仪式。清代在进入县衙大堂时,在鼓乐声中,将队伍所抬亭子中的画轴打开,并迅速收卷,在古时象征春已来临之意。由于迎春队伍通过街巷,万民争观,很象民间迎神行(音航)会,而又必须经过此桥,所以本地人都把迎春桥称为“行春桥”。[1]

参考文献

  1. 纸扎艺术概况和其保护道客巴巴,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