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矫正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组织行为矫正术是专用术语。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矫正(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odification)又称为“行为矫正”、“行为矫正疗法”,是强化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指的是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出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
从实际角度来说,当员工行为与管理者的要求和目标相差很大时,行为矫正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因为这时员工要作出合乎理想的行为很难,而如果只有满足标准才给予奖励,则奖励本身太渺茫,奖励很难奏效。进行行为矫正,即主动地、循序地引导所需要的行为,则可能成功达到目的。
组织行为矫正步骤
组织行为矫正术
(l)识别与绩效有关的行为事件。员工所做的不同的工作对现产的贡献或意义不同,因此,行为矫正法首先要确认出哪些行为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关键行为虽然只占所有行为的5—10%,但对绩效的贡献可能高达70-80%。
(2)测量有关行为。管理者要确定绩效的基线水平,也就是要找到行为的基础效率水平。
(3)识别行为的权变或绩效结果。采用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法鉴别工作行为的各种情境因素,以便管理者了解出现各种行为的原因。
(4)拟订并执行一项策略性干预措施。为了强化必要的绩效和削弱不必要的行为,适当的策略是改变某些绩效——报酬的关联因素——结构、程序、技术、群体或任务,代之以奖励高水平的绩效形成高度正相关。
(5)评估绩效的情况。
行为矫正的方法
行为矫正的方法主要有4种:正面强化、反面强化、惩罚和消退。
正面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是指对做出的行为(比如提高产量)予以奖励;
负面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是指因做出了某种行为(比如自动发现、主动纠正错误并予以补救补偿)而不再予以惩罚;
惩罚(Punishment)是指对做出的行为(如旷工)给予批评和处治;
消退(extinction)是指对出现的某种行为不予强化,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判定无价值而消退。
强化手段的时间组合模式
行为矫正过程中,强化手段可以有不同的时间组合模式。
一是连续强化,又叫完全强化,即只要所要求的行为一出现就给予强化。
另一种叫间接强化或部分强化,即不是每次良好行为出现都给予强化,而是间断地强化,但又足以使良好行为得到鼓励而重复出现。
研究表明,后者比前者会产生更强的抵抗消退的作用,所引起的行为要持久得多。这可能是因为人类有寻求规律和一致性的倾向。间歇强化不符合这种倾向,于是更激发人们用更大的努力寻求一贯性奖赏。这也是为什么赌博那么容易上瘾的原因。
强化方法的运用对行为矫正的效果的影响。
强化方法的运用对行为矫正的效果有重要影响。例如,完全强化对于学习初期的、不稳定的、不常出现的行为有很好的强化效果。但这种强化会很快导致饱足感,对奖励感觉麻木,难以得致强化效果。然而一且撤销强化,行为便会迅速消退。相反,部分强化适用于稳定的或经常出现的行为。另外,研究发现,变化性强化往往比固定强化效果好。例如,奖金比固定工资强化效果好,前者与绩效相关,不定期不定比率地“间歇强化”,而后者对雇员来说已然习以为常,强化的作用很弱。
行为矫正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行为矫正在组织管理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一个著名的案例是艾默瑞公司(Emery Air Freogjt,现在是联邦快递的一部分)进行的关于包装搬运工工作方式的研究。该公司出于经济考虑,希望工人尽量使用运输专用的金属箱。当管理人员询问工人搬运的货物中有多少是用金属箱的,工人的回答一律是90%,但事实上比例仅有45%。为了鼓励员工使用集装箱,管理层建立了一面反馈和积极强化方案。每个装运工接受指导并记录他每天的装运量,每天结束工作后由工人自行计算金属箱使用率;并据此发放奖励。结果,该制度实施的第一天,金属箱的使用率猛增到 90%,并一直保持该水平。据公司称,这项措施在3年为公司节省了200万美元。
其他许多组织、许多企业也结合自己的需要制定多种措施进行行为矫正,如以全勤奖取代病假照付制、发挥榜样作用、抽彩降低出勤率等等。当然,以这种管理激励方法也有微词。有人认为组织行为矫正术有意操纵人的行为,减少人的自由意志,是不道德之举。同时,运用此方法达到目标之后能否持续作用,员工是否会觉得受刺激,不只是管理者促进其提高绩效的手段,而且确实是对他们的鼓励,答案也未可知。
参考文献
- ↑ 【荐读】细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二三四五” ,搜狐,2018-02-11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