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的功效与作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细辛来源于马兜铃科细辛属(Asarum)植物,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解表药,有祛风散寒、止痛通窍、止咳平喘和通利血脉等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乌梅丸、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含有细辛的常用方剂;临床上可用于风寒表证、各种疼痛证、诸窍不通证和肺寒咳喘证。细辛是一味良药,是历史的功臣,因其根细、气香强烈而味辛得名。细辛那辛窜的感觉一次便会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
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作用
第1步解热。其挥发油灌胃对家兔的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使动物的正常体温降至正常以下。
第2步镇痛。其挥发油对家兔有镇痛作用,其镇痛强度与安替匹林0.5mg/kg相当。水煎剂灌胃对小鼠也有镇痛作用。
第3步局部麻醉。华细辛水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其麻醉效果与l%普鲁卡因接近。细辛挥发油对兔角膜反射具有表面麻醉作用。挥发油有浸润麻醉效力,但水煎剂无效。50%细辛酊对人舌黏膜也有局部麻醉作用。
第4步镇静。挥发油豚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中枢抑制效果,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其中枢作用与巴比妥类相似,并有抗惊厥作用。
第5步抗炎。华细辛对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能对抗小鼠耳肿胀和大鼠关节肿胀。细辛挥发油能抑制大鼠肉芽肿,华细辛挥发油能显著抑制大鼠血清锌。细辛抗炎作用的机制为:
(1)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2)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3)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4)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细辛能抑制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对超氧自由基诱发的透明质酸和牛关节液中氨基多糖具有保护效应。
第6步兴奋心脏。挥发油对离体蛙心,小剂量时呈兴奋作用。北细辛醇提液对离体兔心有明显的兴奋效果,可使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增加。细辛挥发油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低压缺氧等均有保护功效。
可使狗左室泵血功能和心肌收缩性明显改善。与去甲乌药碱、异丙基肾上腺素基本相似。
第7步扩张血管和对血压的影响。挥发油对蟾蜍内脏血管灌流显示有扩张作用。细辛乙酸乙酯的可溶部分,对5一羟色胺、氯化钾、组胺所致的兔胸大动脉条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为木脂素。挥发油对麻醉犬和猫静注有降压作用,但水煎剂对猫静注有明显的升压作用。
第8步免疫抑制。水煎剂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小鼠肌注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相似。
水煎剂既能抑制小鼠TH细胞,又能增加Ts细胞数,从而使TH/TS细胞比值降低。能使小鼠下丘脑和血浆中p_内啡肽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氢化可的松作用相似。机制与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β-内啡肽产生的影响有关。
第9步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水提物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表明细辛具有抗变态反应功效。具有抑制过敏反应的已发现的细辛成分有甲基丁香酚、γ-细辛醚、(一)细辛素、芝麻素4种,可能尚有未发现的抗过敏活性成分。
第10步镇咳平喘。挥发油有镇咳功效。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油酚、消旋去甲乌药碱均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华细辛醇浸剂兔静注能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第11步解痉。挥发油对兔的离体子宫、肠管,低浓度使张力先增加后下降,高浓度则抑制;对组胺所致的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有松弛作用;对大鼠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
第12步提高新陈代谢。所含之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能β受体兴奋剂样的广泛的生理作用,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多方面功效。含有去甲乌药碱的中药尚有附子、吴茱萸、乌药、高良姜等,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能驱寒的热性的药。其引起内热的机制,去甲乌药碱可能就是其物质基础,其强心、扩张血管、增强脂质代谢可能就是其药理基础。
第13步抗菌。醇浸剂、挥发油等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多种杆菌和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黄樟醚。
第14步抗肾炎。细辛脂素腹腔注射可抑制大鼠肾损伤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血清生化学指标,具有抗肾炎作用。
第15步抗结节。细辛脂素可作为除虫菊增效剂,其左旋体还具有抗结节作用。[1]
细辛的功效
【性味】 辛,温。
《本经》:"味辛,温。"
《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李氏:小寒。"
《药性论》:"味苦辛。"
《用药心法》:"辛,热。"
【归经】 入肺、肾经。
《汤液本草》:"手少阴引经药。"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牌四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
《本草汇言》:"入足蹶阴、少阴血分。"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细辛治病验方
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
细辛一两(净),川芎一两,附子(炮)半两净,麻黄一分。上细切,入连根葱白、姜、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连进三服。(《普济方》细辛散)
治偏头痛:雄黄(研)、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圣济总录》至灵散)
治伤风鼻塞:细辛、紫苏、防风、[[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脉正宗》)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治鼻塞不通: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普济方》)
治牙齿痛久不瘥:细辛(去叶苗)、荜拨。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细辛汤)
治痰饮,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风入腹,切痛烦冤:细辛、吴茱萸、干姜各半两,当归、防风各一两,芍药二两。上为末,每以半两,水二升,煮一升。温分三服,相续进之。(《元和纪用经》细辛汤)
治口臭及匿齿肿痛:细辛煮取浓汁,热含冷吐。(《圣惠方》)
治耳聋: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须戒怒气。(《龚氏经验方》聪耳丸)
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纲目》)
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入鼻中。(《世医得效方》)
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
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