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经 |
经,汉字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jīng或jìng,形声字,最早见于西周晚期金文 。
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引申有治理,纺织,经营,上吊和遵循等意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经
拼音; jīng
注音; ㄐㄧㄥ
部首; 纟
总笔画; 8
繁体; 经
异体字; 坕、経
笔顺; 55154121
五笔; xcag
字形分析; 左右结构
字级; 一级字
平水韵; 九青平声
统一码; 基本区 U+7ECF
仓颉; vmnom
四角; 27112
字源演变
经,形声字(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从糸,巫声。始见于西周金文。金文像绷在织布机上的三条直线,是古人织布机不变的基本形式,后左旁加上"糸",明白地表示织的是丝。战国文字中齐文字"经"字或作"图3",右上部讹作"田"。楚文字或作"图4",从"平"省;或作"图6",右旁类化;或作"图5",为《说文》篆文所本。北魏《元璨墓志》"经"(图中左楷书)字作"经"(偏旁为繁体)。篆文从糸、巠声。从"糸",指丝的材质;"巠"除表示音读,也兼有直而长的意思。隶书、楷书都与篆文同。现代汉语以"经"为"经"(图中左楷书)之简化字。
《说文》:"经,织也。"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论衡·量知》:"恒女之手,纺绩织经。"引申指治理。虢季子白盘:"经维四方。"(治理四方)又引申指行,遵循。齐陈曼固:"肇堇(勤)经德。"(勤于修德)这些意义的"经"字读为jīng。又作动词,纺织。《韩非子·外储说右 上》:"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这种意义的"经"字读为jìng。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织也。从糸巠声。九丁切。注:坕,古文。
说文解字注 织从丝也。
从丝二字依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六补。古谓横直为衡从。毛诗云衡从其亩是也。字本不作纵。后人妄以代之。分别其音有容、足容之不同。韩诗作横由其亩。其说曰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由即从也。何必读如?乎。织之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大戴礼曰。南北曰经。东西曰纬。抑许云绞、缢也。缢、经也。缢死何言经死也。谓以绳直县而死。从丝之义之引申也。平者、立者皆得谓之从。按独言从丝者、蒙上文专言帛。以谓布之有从缕同也。
从糸。巠声。九丁切。
十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韵》《广韵》古灵切。《集韵》《韵会》《正韵》坚灵切。音泾。《说文》:织也。《玉篇》:经纬以成缯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经纶。疏:经,谓经纬。
又《易·颐卦》:拂经于丘。注:经犹义也。
又《书·酒诰》:经德秉哲。传:能常德持智。《左传·昭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
又《诗·大雅》:经之营之。传:经,度之也。
又《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注:经,谓为之里。疏: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
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又《礼·月令》:毋失经纪。注:谓天文进退度数。
又《礼·经解疏》: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敎之得失也。
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注:夫治外,妇治内,各治其物。
又《论语》: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何晏注:经,经死于沟渎之中。《晋语》:雉经于新城庙。《释名》:屈颈闭气曰雉经。如雉之为也。
又《广韵》古定切。音径。经纬也。又织也。
又《离骚》王逸注:经,径也。《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韵补》叶居良切。韩愈《此日足可惜》诗:闭门读书史,淸风窗戸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情,音翔。
《五经文字》:作者,讹。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方言集汇 ◎ 赣语:jiæng1 经布;jing1 念经
◎ 粤语 gin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