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绝句漫兴九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绝句漫兴九首》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诗写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前七首写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写春去夏至之景。从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诗人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思想感情,加强艺术效果。

这组绝句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夏之交,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后。当时作者卜居成都草堂。

作品原文

《绝句漫兴九首》[1]

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白话译文

其一

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你这无赖的春色竟来到江亭。

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其二

这是我亲手栽种的桃李啊并非没有主,我这乡野老人的院墙虽低却也是个家。

春风像是有意欺负我,昨夜翻过墙来吹折几枝花。

其三

明知我的草堂十分低小,江上的燕子却故意频频飞进飞出。

嘴中的春泥掉下来弄脏了琴和书,还常常为捕捉飞虫撞了老夫。

其四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到来,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回?

莫去想那无穷无尽的身外事,姑且先喝干这一生中有限的酒几杯。

其五

站在春光欲尽的江边心肠似断,拄着藜杖踟蹰于长满青草的小洲。

如颠似狂的柳絮随风乱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逐水漂流。

其六

没有可赏的景致也就不愿出村,吩咐孩子每日关上柴门。

在苍苔盖地的静林中自饮浊酒,任它野外碧水春风折腾得地暗天昏。

其七

飘落在路上的杨花像铺了一层白毡,点贴于溪面的荷叶像堆叠着的青钱。

竹林笋根间的幼雉难以发现,溪边沙滩上的凫雏傍母而眠。

其八

舍西的桑叶已柔嫩可摘,江边的麦苗又已长得细长。

人生能有几何岁月春已入夏,可不能把甜蜜的香酒丢在一旁。

其九

隔着门墙外的柳条细弱袅袅,恰如十五岁女儿柔软的纤腰。

哪里知道早晨一不留心,竟被狂风扯断了最长的枝条。

作品鉴赏

这组诗写村居感受。全诗以"客愁"为纲,分写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

第一首诗写因旅居无聊而恼春。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全诗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第二首诗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第三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第四首诗写留春不住,只得及时行乐。其实这是无可奈何而自宽之词。

第五首诗写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放荡不羁。

第六首诗写闭门喝酒,浑然不管门外的世界,写得很有境界。

第七首诗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第八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是,既然夏景亦复大佳,则当开怀畅饮,了此一生。

第九首诗以感慨系之,作为结束。这组诗的纲领是"客愁"二字。诗人因恼春、怨春,无非是因"客愁"而已;继而恨春、惜春,无非是春来春去,更增愁怀而已。所以最后发出春光易逝、人生几何之叹。

在章法上,九首诗虽各自独立成篇,然逐章相承,首尾照应,有前后次第和内在脉络。在技巧上,全诗用拟人手法,把春写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新鲜生动的比喻,使景物展现出灵动活泼之姿。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组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古诗不拘声律,自唐至令,诗人皆然,初不待破弃声律。诗破弃声律,老杜自有此体。如《绝句漫兴》、《黄河》、《江畔独步寻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声律,浑然成爱,新奇可爱,故鲁直效之。

明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香山鼻祖。

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明代王嗣奭《杜臆》: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领。愁不可耐,故借目前景物以发之。杨铁厓曰:学杜者先得其性情语言而后可;得其性情语言,必自《漫兴》始。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浑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铁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七言绝句,至龙标、太白,入圣矣。少陵自是别凋。然宋、元以还,每以连篇作意,别见新裁。王、李遗音,已成《广陵散》;渊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声韵比杜谐贴耳。明空同、大复,多效此种。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绝句以太白、少伯为宗,子美独创别调,颓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卢德水所谓"巧于用拙,长于用短"者也。

其一

宋代吴开《优古堂诗话》:唐杨巨源《早春》诗云:"马蹄经历应须过,莺语丁宁已怪迟。"盖效杜子美所谓"莫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明代王嗣奭《杜臆》:"眼见客愁"者,春色也。春色安得有眼?奇得可笑。"即遣"、"便教",俱着春色说:"花开"、"莺语",因客愁而娱弄之使醒:此春色之无赖也。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因旅况无聊而发为恼春之词。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蒋云:骂春色。"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眼见客愁"句下)。

其二

宋代蔡居厚《蔡宽夫诗话》:王元之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佑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类相近。"因请易之。王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谐,遂能暗合子美耶?"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达甚("野花墙低"句下)。

明代王嗣奭《杜臆》: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其二、其三,托之"春风"、"燕子",而"吹折花枝"、"点污琴书"、"接虫打人",皆非无为而发。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惜桃李,正自惜羁孤也。

清代翟翚《声调谱拾遗》:此字(按指"相")不仄便失伟("恰是春风"句下)。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再三与他论道理,妙绝("手种桃李"二句下)。刘须溪云:疏野有佳致。

其三

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却似春风相欺得"、"更接飞虫打著人,……皆化俗为雅,灵丹点铁矣。

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如杜子美……"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句俗人言。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疗章"莺语"。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是感是怨("江上燕子"句下)。数出罪过("衔泥点污"句下)。

其五

宋代许𫖮《彦周诗话》:春时秾丽,无过桃柳、"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诗人言之也。老杜云:"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缘谁而波及桃花与杨柳矣。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乃物之意。"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盖年老兴阑,不耐春事也。此并下二章,声调俱谐,不用拗体。

其七

明代王嗣奭《杜臆》:借景物以自宽,所谓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者。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白毡"、"青钱",元、白最好写仿。其流遂有放翁。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本只点缀景物,其下二,微寓萧寂怜儿之感。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此及下首,皆写入夏景。

其九

明代王嗣奭《杜臆》:与其二意相似,……"弱袅袅"、"女儿腰",老人语,却自风致。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自春入夏,所咏花木禽鸟,俱随时托兴者;独柳色夏青,而仍经摧折,故感慨终焉。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此与"手种桃李"章不同,乃好物不坚牢之意,盖以自况也。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诗圣杜甫(上)

参考资料

  1. 《绝句漫兴九首》 诗词古文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