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缘识231-240首(赵光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缘识231-240首(赵光义)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缘识231-240首(赵光义)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赵光义

缘识231-240首(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作品之一。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1]

正文

二三一

天生颜貌几何般,鹤骨餐霞厌俗观。 赤水华池谁法则,白银为阙又堪看。 来传音旨俱然混,位有尊卑勿异端。 逆顺之中关理性,心田静外岂相干。

二三二

往事悲欢笑一场,乾坤有甚可思量。 空知造化情多矣,却是愚蒙不久长。 世上周通添眷恋,人间善恶自舒张。 熙熙尽入无为内,明月清负道路忙。

二三三

忘机悟即见真诠,慕道威仪立善缘。 语默但教方外用,玄微通达自弥坚。 利名染著还如梦,性相归来猛似泉。 三业之中堪发问,勿令万法不精专。

二三四

忘中十种善为缘,达得真宗有后前。 利口饶教清似水,争如无事虑心田。

二三五

我一囊盛宽世界,从头点取人数在。 万里山河宽更宽,一切众生智者解。 因缘殊胜是因缘,方便法门天最大。 天最大,无比拟, 经文秘在无生理。知之修炼是圣人, 光阴急速流如水。孤云野鹤笑龙吟, 扣寂希夷求妙旨。但知惭愧常亲善, 更能通达解区遣。辜负琴书得自由, 勿令萦恨金刀剪。金刀剪。 离烦恼,天仙上品十洲好。 利他贵重无亲疏,便是菩提心至老。

二三六

无名大道气雄雄,日月昭明显圣功。 舒卷好将浮世誉,亦同天上在人中。

二三七

谁是知非便肯休,空言大道眼前头。 惟思利已浮名重,岂信功高入品流。

二三八

如来千百亿,化身本是真。 驱驱烦恼不解嗔,我不能谈说, 沿旧却知新。

二三九

紫檀金线槽偏蹙,拨弄朱弦敲冰玉。 指法从来天下闻,翻成尽入升平曲。 传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听化民俗。 盘龙面对压鳌头,玄微风散万般流。 长春苑内斗酣酒,阳和自态低回首。 声高细咽浪潜幽,不胜情处稀还有。 韵响寒空明月里,亦非涤荡凡愚耳。 谩说仙家调宫征,丝竹那堪将比拟。 温柔腕软一双轻,满坐馨香来四起。 珠囊氛破无多力,好似凤皇张羽翼。 昔时皆总用心劳,几许名扬弹尽得。 和合象同琴与瑟,凝神巧妙通南北。 莺娇舌急恋芳菲,水精帘外欲含辉。 此艺人间堪可重,杏花杨柳色依依。

二四O

自家未达莫来看,解者从生真是汉。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 大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 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 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行持终不惮。 离贪嗔,绝情欲, 定相安然无反复。从头法归镇长开, 郁郁黄花生翠竹。天高地广遍周游, 十方妙色能照烛。七宝山高三界中, 拨去浮云沈水渌。离他一念是因缘, 珍重贤圣皆知足。[2]

作者简介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3]

历代评价

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