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緣識231-240首(趙光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緣識231-240首(趙光義)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緣識231-240首(趙光義)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趙光義

緣識231-240首(趙光義)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的作品之一。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1]

正文

二三一

天生顏貌幾何般,鶴骨餐霞厭俗觀。 赤水華池誰法則,白銀為闕又堪看。 來傳音旨俱然混,位有尊卑勿異端。 逆順之中關理性,心田靜外豈相干。

二三二

往事悲歡笑一場,乾坤有甚可思量。 空知造化情多矣,卻是愚蒙不久長。 世上周通添眷戀,人間善惡自舒張。 熙熙盡入無為內,明月清負道路忙。

二三三

忘機悟即見真詮,慕道威儀立善緣。 語默但教方外用,玄微通達自彌堅。 利名染著還如夢,性相歸來猛似泉。 三業之中堪發問,勿令萬法不精專。

二三四

忘中十種善為緣,達得真宗有後前。 利口饒教清似水,爭如無事慮心田。

二三五

我一囊盛寬世界,從頭點取人數在。 萬里山河寬更寬,一切眾生智者解。 因緣殊勝是因緣,方便法門天最大。 天最大,無比擬, 經文秘在無生理。知之修煉是聖人, 光陰急速流如水。孤雲野鶴笑龍吟, 扣寂希夷求妙旨。但知慚愧常親善, 更能通達解區遣。辜負琴書得自由, 勿令縈恨金刀剪。金刀剪。 離煩惱,天仙上品十洲好。 利他貴重無親疏,便是菩提心至老。

二三六

無名大道氣雄雄,日月昭明顯聖功。 舒捲好將浮世譽,亦同天上在人中。

二三七

誰是知非便肯休,空言大道眼前頭。 惟思利已浮名重,豈信功高入品流。

二三八

如來千百億,化身本是真。 駈駈煩惱不解嗔,我不能談說, 沿舊卻知新。

二三九

紫檀金線槽偏蹙,撥弄朱弦敲冰玉。 指法從來天下聞,翻成盡入昇平曲。 傳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聽化民俗。 盤龍面對壓鰲頭,玄微風散萬般流。 長春苑內鬥酣酒,陽和自態低回首。 聲高細咽浪潛幽,不勝情處稀還有。 韻響寒空明月里,亦非滌盪凡愚耳。 謾說仙家調宮徵,絲竹那堪將比擬。 溫柔腕軟一雙輕,滿坐馨香來四起。 珠囊氛破無多力,好似鳳皇張羽翼。 昔時皆總用心勞,幾許名揚彈盡得。 和合象同琴與瑟,凝神巧妙通南北。 鶯嬌舌急戀芳菲,水精簾外欲含輝。 此藝人間堪可重,杏花楊柳色依依。

二四O

自家未達莫來看,解者從生真是漢。 世塗煩惱一齊休,修取菩提心不亂。 大覺因明凡聖同,苦空圓滿光不散。 含識緣中曉了難,愛河須渡達彼岸。 我見人見眾生見,菩薩行持終不憚。 離貪嗔,絕情慾, 定相安然無反覆。從頭法歸鎮長開, 鬱郁黃花生翠竹。天高地廣遍週遊, 十方妙色能照燭。七寶山高三界中, 撥去浮雲瀋水淥。離他一念是因緣, 珍重賢聖皆知足。[2]

作者簡介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3]

歷代評價

宋史》: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游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至於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卒有五兵不試、禾稼薦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登禪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