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山風景名勝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縉雲山風景名勝區 |
中文名: 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重慶市北碚區北溫泉鎮縉雲山麓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09:00-16:00 景點級別: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占地面積: 7600 公頃 設立時間: 2001年 |
縉雲山風景名勝區為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嘉陵江小三峽之溫塘峽西岸,距重慶市中心35公里,海拔200米—952.5米。
保護區內植物資源豐富,部分植物起源古老,珍稀瀕危植物繁多,據調查,縉雲山保護區現有植物246科、992屬、1966種,其中國家級保護珍稀植物珙桐、銀杉、紅豆杉、桫欏等51種,有縉雲四照花、縉雲槭、北碚榕等模式植物38種;有動物1071種,其中國家級保護珍稀動物草鴞、紅腹錦雞、雕鴞等13種。是長江中上游地區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和植物種基因庫,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是開展森林科考研究、生態教學實習及環境保護教育等活動的基地。
縉雲山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的縉雲寺廟,有晚唐石照壁、宋代牌坊、清代那伽窟等古代石刻,有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太虛大師創建的「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遺址和原中共南方局夏季辦公舊址,有重建的白雲觀、紹龍觀道教文化園區,有黛湖、獅子峰、香爐峰、佛光岩、捨身岩、白雲竹海等自然景觀。
2015年12月1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將重慶縉雲山風景名勝區納入瀕危名單,並給予黃牌警告;住建部將責令其限期整改並重點督辦。[1]
歷史沿革
1951年,在縉雲山成立了北碚防護林站,1954年改稱重慶市縉雲山風景管理所,隸屬重慶市建設局。
1953年擬建縉雲山氣象哨,1981年3月正式建立並開始觀測縉雲山氣象。
1954年,中共西南局在縉雲山修建幹部休養所,共建房48棟,總建築面積8860平方米。1979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服務局接管,1983年改稱「重慶市人民政府縉雲山招待所」。
1961年8月,縉雲山農場職工在蕉葉灣燒芋頭引起森林火災,燒毀森林100餘畝,縉雲山風景管理所在302部隊支持下,當年秋季即恢復造林,火災後該地取名「火燒山」。
1973年5月31日,四川省重慶市革命委員會頒發了《關於加強縉雲山風景林區的保護管理,堅決制止破壞風景林木的通告》。
1979年4月,渝發(1979)23號文批准正式成立重慶市縉雲山自然保護區,並將「重慶市縉雲山風景區管理所」改名為「重慶市縉雲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其主要任務是保護縉雲山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其自然景觀,為此,四川省重慶市革命委員會以市革發(1979)51號文頒發了《關於縉雲山自然保護區實行封山育林的布告》。
1985年,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重編(1985) 56號文正式同意成立重慶市縉雲山植物園。
1986年9月,重慶市人民政府頒布《關於加強縉雲山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的布告》。
2001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5年獲得首批「中國森林氧吧」稱號。
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嘉陵江小三峽之溫塘峽西岸,面積7600公頃。
土壤
縉雲山的土壤以三迭紀須家河組厚層石英砂岩、炭質頁岩和泥質砂岩為母質風化而成的酸性黃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區為侏羅紀由紫色砂頁岩夾層上發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黃壤化紫色土。
縉雲山土壤分為黃壤和水稻土兩大類,並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黃壤大類又分為黃壤和黃泥土兩亞類,二者各有一屬,即冷砂黃壤土屬和冷砂黃泥土屬,其中冷砂黃壤土屬有6個土種,冷砂黃泥土屬有4個土種。水稻土大類只有1個亞類,1個土屬,3個土種。
水文
縉雲山岩層為砂、泥頁岩相間組合,上層為厚砂岩,下層為泥頁岩,泥頁岩積水。岩層越厚,積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頁岩接觸面,有接觸水流出。採煤後的煤洞有煤洞水,岩體在這些流水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線為分水嶺。在東南翼和西北翼上發育的許多平行排列的順向河及沖溝,構成了縉雲山的梳狀水系。
沖溝長度一般為0.7~1公里,最長者1.8公里,最短者0.5公里,大多屬於幼年沖溝,其彎曲度不明顯,多為直線型沖溝,而溝谷為「v"字型。谷寬10~50米,也有幾米寬的,由于山體蓄水量較大,沖溝大多數(12條)有常年性流水,成為山泉,滿足職工、村民以及遊客的生活用水,並且煤洞水還成為地勢較高的丘陵地的灌溉用水。所有這些流水最終流入嘉陵江。 保護區範圍內,有人工挖掘的堰塘,溪溝築成的大小水庫共計11個。
縉雲山的礦藏以煤為主,並有少量鐵礦等。其煤層主要分布在縉雲山西北面的蔡家溝、楊泗溝、雙河口、黃焰溝及東南面的麼店子、水馬門、麻林壩一帶。據統計,1926~1933年,寶源煤礦公司在縉雲山採煤,最高年產量達125085噸。 鐵礦主要分布在東北面的火燒山、舵鼓石及公路沿線一帶,1958年,曾以此山鐵礦煉鐵。
植物資源
保護區有植物246科、992屬、1966種。其中,淡水藻類植物2科、19屬、105種;苔蘚植物45科、77屬、109種;蕨類植物38科、75屬、148種;裸子植物9科、26屬、45種;被子植物152科、795屬、1559種。在這些植物中,木本植物549種,占27.9%;草本植物1109種,占56.4%;竹類植物94種,占4.8%;苔蘚植物109種,占5.6%;藻類植物105種,占5.3%。
縉雲山節肢動物門共有2綱,20目,147科,1264種。其中昆蟲綱有17目,119科,1071種,蛛形綱共3目,28科,193種。縉雲山現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共4綱,2l目,51科(另有2個亞科),189種。其中兩棲綱的1目,3科,8種;爬行綱2目,6科,21種;鳥綱的12目,30科(另有2個亞科),134種;哺乳綱的6目.12科,26種。
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小靈貓、禿鸛、紅隼等11種。
植物
縉雲山的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較多,根據1985年國家環境委員會公布的《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1987年6月國家環境保護局主持編寫的《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和1997年林業部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等資料所列保護植物名錄,縉雲山有國家級保護植物為5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14種,包括水杉、銀杏、禿杉、金錢松、荷葉鐵線蕨、珙桐、銀杉、金花茶、蘇鐵、四川蘇鐵、伯樂樹、攀枝花蘇鐵、紅豆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37種,包括香果樹、鵝掌楸、峨眉含笑、厚朴、連香樹、杜仲、福建柏、木瓜紅、八角蓮、銀鵲樹、香水月季、紅椿、天竺桂、紅豆樹、任木、桫欏、金毛狗、粗齒黑桫欏、小黑桫欏、中華獼猴桃、絞股蘭、核桃、香樟、潤楠、浙江楠、喜樹、紅椿、花櫚木、黃連、青檀、樂東擬單性木蓮、紅花木蓮、八角蓮、董棕、金蕎麥、觀光木、白辛樹。
以縉雲山植物作模式標本命名的共38種,包括北碚槭、縉雲槭、縉雲四照花、縉雲黃芩、縉雲紫珠、縉雲衛矛、長葉珊瑚、凹脈新木姜子、重慶山茶、北碚榕、縉雲紫金牛、北碚紫金牛、瘤果茶、縉雲山茶、陝西短柱茶、細萼連蕊茶、四川蒲桃、無葉薺苧、三角葉假福王草、縉雲瑞香、毛柱瑞香、縉雲冬青、弓果黍、無刺檀梨、縉雲瘤足蕨、蜀桂、縉雲鐵線蕨、潤楠、菱葉烏頭、毛桂、四川毛蕊茶、多花堇菜、小野芝麻、柳葉紅莖黃芩、疏序藎草、叢生蜘蛛抱蛋、縉雲溪邊蕨、粽葉草。
植物園
重慶市植物園成立於1985年,建在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重慶市植物園與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主要任務是保護、繁殖、研究本地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廣泛收集國內外亞熱帶木本植物資源,普及植物科學知識,建成科學內涵高、園林外貌美、科普性強、具有鮮明特徵的森林植物園。
縉雲勝境
縉雲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雲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橫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景區有佛光岩、相思岩、捨身崖、黛湖、白雲竹海等眾多優美的自然景觀。縉雲山人文資源十分豐富,有縉雲寺、溫泉寺、白雲觀、紹龍觀、復興寺、石華寺等8大古剎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勝古蹟。有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1932年)遺址和獅子峰寨、青龍寨等古寨遺蹟;還是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勝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領導夏季辦公舊址(賀龍院和小平舊居)等;現新建有白雲觀、紹龍觀等道教文化園區和景點。景區每年舉辦縉雲登山節和「縉雲論劍」武林大會。
獅子峰
海拔864米,由下仰望,其狀似雄獅俯臥峻岭,獅子峰上又有一頭銅獅子,故名獅子峰。於峰頂「太虛台」極目遠眺,蜿蜒如帶的嘉陵江和風光秀麗的北碚城可盡收眼底。
香爐峰
海拔854米,與獅子峰相對峙,峰旁一石柱高約20米,形似香爐。峰上建有高達41米的觀景樓。
小平舊居
位於杉木園東南角,距賀龍院300餘米,為2幢一樓一底小樓,前面的是原中共西南局辦公處,後面是小平同志任中共西南局書記時舊居。
賀龍院
原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元帥辦公樓,為一樓一底,中西合璧式建築,掩映於蒼松綠樹叢中。樓前塑有賀龍元帥半身戎裝石雕像。
洛陽橋
在縉雲寺山門前,有一座小石拱橋,橫跨溪澗,不知創建於何時。相傳馮狀元常到橋上迎着朝陽洛誦詩文,故名洛陽橋。現存的洛陽橋,系1953年修公路時改建的。橋寬4米,掩映在碧綠的叢林之中,秀麗靜謐,常為遊人駐足之處。
八角井
在縉雲寺西北100餘米處,石地鑿成,深10餘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井上石欄系1953年用青石砌成八角形。傳說當年馮狀元在此讀書時,常到池中洗墨,故稱「洗墨池」。1990年周雲泉所題「八角井」石碑,現立於井旁。
黛 湖
在紹龍觀後,九龍寨下的公路邊,水清澈碧綠如黛。1930年,江津白屋詩人吳芳吉便取名「黛湖」。1935年,書法家歐陽漸書題「黛湖」。1934年,北泉公園經理鄧少琴等組織北泉黛湖水利協會,向四川省水利委員會貸款法幣120萬,修築堤壩蓄水,並立有「黛湖」石碑。1955年,重新修築黛湖堤壩。現黛湖蓄水面積近30畝,湖中有鼓藻類植物20屬140餘種,是淡水藻類植物的重要保護基地。系垂釣、蕩舟的極好場所。1997年,慶銀集團公司開發黛湖,建立「度假村」,後社會反映強烈,市政府出面制止。
龍 塘
在縉雲寺西面八角池附近,為平地下陷深塘,寬30米,深30米,上小下大,呈圓形。周圍竹樹茂盛,塘底植被蔥蘢,有潺潺流水,常年不斷。當地農民曾用繩索下底探險採藥。
海螺洞
海螺洞位於聚雲峰右側山埡岩石上。洞口徑1.8米,深3米左右,洞形似海螺,當山風吹入,洞穴呼呼有聲,故稱海螺洞。後有好心人,將洞中凸石打掉,破壞了自然形成的空氣振動發音的條件,螺聲至此就消失了,現徒留其洞。上方所鑿「海螺洞」系1998年西南師大鄧福林先生所書,工匠趙忠益所刻。
交通線路
公共汽車線路:解放碑、南坪、楊家坪均有公共汽車到北碚,到北碚後在地下商場車站換乘至縉雲山的旅遊專線客車,發車班時間為8:30,9:30,10:30,11:30,13:30,13:30,14:30,15:30,16:30,17:30,返程車在縉雲山大門乘坐
自駕車線路:1、渝合高速路縉雲山出口下高速公路,15分鐘即到。2、到沙坪壩經楊公橋、雙碑、井口到北碚,沿國道212經文星灣大橋向合川方向到三花石上山。
景區特色
縉雲山風景區包括縉雲山、北溫泉、釣魚城及嘉陵江"小三峽"等景區。縉雲山集雄、奇、險、幽於一身,橫亘40多公里,因山上雲霧多帶紅色而得名,上有9峰7寺。9峰中以獅子峰最為壯觀,峰高864米,有蓮雲石階可通極頂。於峰頂遠眺,夜觀北碚燈火,朝觀大江日出,無限風光盡在一覽中。觀日出如遇雲海,偶有"佛光"出現。有"黛湖"鑲嵌在崇山峻岭中,構成"山如碧玉水如鏡,雲在青天月在松"的美景。7寺中以縉雲寺保存最為完好,寺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中有宋、明石刻珍貴文物。山中林海蒼莽,古木參天,藏有數百年的古銀杏、古桂花樹,有胸徑1.32米的紅豆杉。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縉雲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介紹,百度 , 20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