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罗霄山

来自 人民网 的图片

中文名: 罗霄山

外文名: Luo-hsiao Mountains

地理位置: 中国湖南 和江西的交界

著名景点: 汤湖温泉


罗霄山,中国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山地的总称。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除个别山岭海拔达1,500~2,000公尺外,大部分为1,000公尺上下。山地间夹有长条形断陷盆地,堆积有红色岩层。经后期地壳变动,断陷盆地抬升,河流切入红色岩层之中,形成丘陵。森林覆盖率较大,以马尾松、杉、毛竹为主。经济林为油茶、油桐漆树等。罗霄山原本是候鸟迁徙的路径之一。[1]

目录

地理位置

罗霄山脉是万洋山、诸广山和武功山的统称,位于中国湖南和江西的交界,是两省的自然界线。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其中著名的山峰有八面山,井冈山,武功山等。罗霄山地区有炎帝陵,汤湖温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围山等名胜。

井冈山最南端的南风屏是江西省西部最高峰,海拔2120米。炎陵县的酃峰是湖南省最高峰,海拔2115.4米。其余还有八面山海拔2042米,大围山海拔1607米。是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战斗--血泊罗霄,就是罗霄山。

在中国南方,有一条大山脉,横卧广东、湖南、江西数省之间,这就是著名的罗霄山脉。井冈山位于山脉的中段,而武功山位于山脉的北段。

历史传说

话说三国时,吴郡有一个姓罗,名霄,字公明的人,自幼熟习孙吴兵法,以将才名震东吴。东吴亭侯孙贲,吴郡太守顾邵,经常以上宾之礼,迎请罗霄至府衙论战谈兵。三国建兴年间(223-226),东吴荆扬牧诸葛恪慕名聘请罗霄为幕僚,参谋军事。

三国末年,诸葛恪在东兴地方作大堤,筑两城,魏帝知道这事后,命令魏将诸葛诞,率大军围攻东兴两城。东吴诸葛恪也起兵四十万迎敌。在这次战役中,罗霄为诸葛恪屡献妙计,击溃来犯的魏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东吴将士称罗霄为"罗智万",又因罗霄有一副长及胸前的胡须,又称为"髯将军"。东吴皇帝孙皓非常欣赏罗的雄才大略,封罗霄为刚成立的安成郡太守。当时安成郡管辖安成、萍乡、宜春等七个县,首府就设在现今的安福。

罗霄到安福就任后,外御强敌,内抚百姓,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

有一年,安福大旱,罗霄亲率臣僚至潇山(后来的武功山)龙潭求雨,以救黎民苍生。不料,丰厚的三牲祭物抛进龙潭,就是不见下雨,罗霄不禁大怒,大骂龙王 "好吃懒做",命令士兵砍了一根四丈长的大木,运用神力,将木直捣龙穴,又搅又戳,弄得潭中的龙王跌跌倒倒,坐卧不安,于是,只好腾空而起,行云播雨,解除了旱情。

再说,镇守荆扬的诸葛恪喜功轻敌,不听部众劝告,征发大军进攻魏军。远在安成的罗霄听说此事,忧心如焚,便写信劝止,信中说:"小不可以敌大,兵不可以妄兴,且系国家存亡,不可不慎!"诸葛恪一看,大怒,对信使说:"狂妄小子,只当了几天太守,就来教训老夫,真不知天高地厚!"说着,将信撕得粉碎,掷在信使面上,拂袖退堂。罗霄听说此事,对天长吁:"东吴将亡,此乃天意,可悲可叹!"遂挂印封金,告疾解政,隐居于霄山的山洞中。

后来,诸葛恪果然惨败,死伤数十万大军,吴主大怒,下令处死诸葛恪,并夷灭其三族。天纪四年(280),吴主投降,东吴灭亡。

隐居潇山山洞中的罗霄,悲愤不已,便以屈原为榜样,投水自尽。

老百姓为了纪念一代爱国名将罗霄,便把他住过的山洞命名为"罗霄洞",而罗霄洞所处的这条大山脉,就叫做"罗霄山脉"。

宋朝爱国名将、词人辛弃疾曾立《罗总管祠记》碑,记录了罗霄事迹,历代《江西通志》也记载罗霄山的来历故事。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