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羊令野(1923-1994),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原名黄仲琮,曾用笔名必也正、田犁、予里等,安徽泾县人。羊令野终身未娶,1994年10月4日病逝于台北。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1]

羊令野
黄仲琮
出生 1923年
中国安徽泾县
逝世 1994年10月4日
国籍 中国台湾
别名 黄仲琮,必也正、田犁、予里
职业 现代派诗人
知名作品   《血的告示》
《贝叶》
《感情的画》
《回首叫云飞起》

目录

人物生平

简述

羊令野(1923-1994),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原名黄仲琮,曾用笔名必也正、田犁、予里等,安徽泾县人。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十五岁从左杏?先生习诗词,二十一岁从书法家许成尧作翰墨游,兼修诗学,二十二岁开始接触新文学转而研习新诗。青年时代考入国民党中央学校,从事军方文艺工作,曾编辑「浙西周报」、「兰溪导报」,在「兰溪报导》上创办「诗阵地」周刊等。1950年去台湾,主编「前进报」。1956年与叶泥、郑愁予等在嘉义「商工日报」上创办「南北笛」诗刊。57年在「青年战士报」上创办「诗队伍」周刊。曾任「现代诗」复刊后社长等职。1959年调“国防部”任职。后任军方诗歌队队长,创办《诗队伍》周刊。1970年发起组建诗宗社。1976年出任台湾画刊社社长。未久退役。军中服务达31年之久,退伍时官至上校。著作有诗集《血的告示》、《贝叶》,散文集《感情的画》、《回首叫云飞起》、杂文集《必也正杂文》,评论集《千手千眼》等。出版的诗集有《贝叶》(1968)、《羊令野自选集》(1979)等。羊令野早期的诗作以抒情、写实为主,来台之後,诗风蜕变,《贝叶》就是这一阶段的作品。羊令野十分重视锻炼字句的功夫,同时他也尝试赋予古典词汇以新意。他的散文,如他字己所说“仍脱离不了诗的节奏旋律”,内容也是以咏物、抒怀、叙志为主。除诗文以外, 羊令野在书法上也独树一格,民国六十三年他与庄严、傅狷夫、汪中、于还素、戴兰村等人组成「忘年书展」。 1994年10月4日病逝于台北。[2]

生平简历

羊令野(1923-1994),原名黄仲琮,曾用笔名必也正、田犁、予里等,安徽泾县黄村人。他的父亲羊镕经幼时失学经商,思想开明民主,故其幼年家庭教育较好,为他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15岁时跟从左杏邨先生学习古诗词的写作,并开始进行诗词创作。1943年,又从诗人、书法家、前清翰林、歙县人许承尧研习诗学,余暇尽阅许氏收藏书画精品,极大提高了自己的文学和文化素养。到1945年,羊令野已创作了格律诗三百余首,初显学习古体诗的成绩,“名惊全县诗坛”。 同时,他又开始接触新文学,转而研习现代诗。

投笔从戎,报效国家,是羊令野最大的愿望。1939年8月他加入国民党,抗战后期,高中一毕业,就考取了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十七期,但因延误报到,结果未能如愿。转而到屯溪军委会驻皖南抚恤处,正式进入军界,任中尉,从此开始了长达31年的军旅生活,直到1976年以上校军衔退伍。

羊令野在军队主要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48年夏,他从政战学校研究班毕业,被调往浙江金华,期间创办了《浙西周报》,后来改为日报。同时在《兰溪导报》创办《诗阵地》周刊,一共出了7期,因调往上海被迫停刊。这年秋天,他的第一本诗集《血的告示》以“田犁”笔名出版。1949年,羊令野随军辗转来到舟山,为《浙海日报》写诗及散文。

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1950年羊令野来到台湾,在军中主持编辑《前进报》。1952年,他与翟牧、赫肇嘉合出了诗、散文、小说合集《笔队伍》,这本书是当时台湾军队中第一本文艺作品。1956年,羊令野与叶泥、郑愁予、罗行等出版《南北笛》诗刊,每周一期。1968年,国民党军队成立诗歌队,羊令野出任首任队长,同时在《青年战士报》创办《诗队伍》周刊,并陆续发表《草之庐书简》《面壁手记》等作品,一直到1983年底休刊,前后15年。1969年,他与洛夫等人成立“诗宗社”,提倡诗人应放弃派系之见,力图诗坛团结,发行《雪之脸》等丛书型诗刊5期。 1973年,他应邀出席了在台北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1982年《现代诗》复刊,应邀担任首任社长。

羊令野以他的诗歌创作,培养和影响了几代台湾诗人,繁荣了台湾的诗歌创作,在台湾诗歌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于汲取古典诗的精华,作为自身的滋养,而又融入现代的节奏和旋律,兼具古典与现代之美,笔触细致,意象缤纷,观察独到,音节自然,极具有婉约的风致和可读性,因此“他诗的世界是隐秘的,也是开放的,是细致的,也是辽阔的,他围绕着那不绝如缕的音乐性而与时间一起飞翔。”他的诗歌早年以抒情、写实为主,晚年多咏物、抒怀、叙志,内容丰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他诗歌中永恒主题。他的代表作《屋顶之树》以“屋顶之树”为喻,表达自己远离故土的孤独、寂寞;《甲子祭母亲》《五衣词》抒写对母爱的感恩与思念,读来感人肺腑。1988年两岸开放探亲,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泾县黄村,见到了长兄黄仲珊及堂弟黄炎培,才使郁积了40年的乡愁稍稍得以纾解。 羊令野认为,要想写好诗,首先要做个真人。只有进入“清真”的境界,才能“打破生死名利的枷锁”,“获得心灵的真实自由”,才能面对“人不堪其忧、自己不改其乐的艰困生活”,写出的诗才不会是无病呻吟。有人把羊令野比作是“画太阳的诗人”,太阳是感情和美的化身,羊令野用他的一生,用他充满感情与美的笔,为我们画出了一个又一个“太阳”,他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

羊令野终身未娶,1994年10月4日病逝于台北

年表

1923年 出生於安徽省泾县黄村。

1938年 从诗人左杏邨先生习诗词,并开始创作。

1943年 从安徽歙县名诗人书法家许承尧翰林游,研讨诗学,并尽读许氏收藏书画精品。

1945年 至此历年所作格律诗已达三百馀首,并接触新文学转而研习现代诗。

1948年 赴浙江金华,曾创办《浙西周报》(後改为日报),另在《兰溪导报》创办了〈诗阵地〉周刊,约出八期。处女诗集《血的告示》以田犁笔名同年秋天出版。

1949年 随军辗转舟山,为《浙海日报》写诗及散文。

1950年 随军来台,主持军中《前进报》。

1952年 与翟牧、赫肇嘉合出了一本《笔队伍》(诗、散文、小说合集),这本集体创作,是当时军中文艺的第一本作品。

1954年 出版《感情的画》散文集。

1956年 诗人节与叶泥、郑愁予等在嘉义《商工日报》,每周出版一次〈南北笛〉诗刊。

1968年 国军成立诗歌队,出任首任队长,同时在〈青年战士报〉,创办《诗队伍》周刊。并陆续发表〈草之庐书简〉、〈面壁手记〉等作品。出版《贝叶》诗集。

1970年 与台北诸诗友共同筹组诗宗社,发行《雪之脸》等丛书型的诗刊五期。

1973年 应邀出席在台北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应旅越诗人吴望尧之邀请,担任『中国现代诗奖』评审委员

1974年 与庄严、傅狷夫,戴兰村、于还素、王壮为、汪中等组『忘年书展』,定每年春节展出一次。

1975年 《感情的画》散文集,由台北星光出版社再版,并收入近十年内抽样作品,增补为第六辑。

1976年 与十二位诗友,共同策划主编《八十年代诗选》,由濂美出版社出版。应省府新闻处之聘,出任台湾画刊社社长。11月下旬,应韩国笔会邀请,率领十位现代诗人访问汉城一周,倍受韩国文艺界人士之礼遇,作者的书法曾为韩国文人收藏视为珍品。

1978年》 《千手千眼》、《见山见水评论集由大林出版社出版。《面壁集》散文选集由天华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994年 10月4日不性因心脏病发与世长辞。[3]

个人作品

羊令野主要著作有:《血的告示》(人民世纪出版社,1948年)、《笔队伍》(世界文物供应社,1952年)、《感情的画》(红蓝出版社,1955年,1975年台北星光出版社再版)、《贝叶》(南北笛诗刊社,1968年)、《见山见水集》(大林出版社,1968年)、《必也正杂文集》(水芙蓉出版社,1975年)、《雪花的约会》(大华出版社,1978年)、《千手千眼集》(大林出版社,1978年)、《羊令野自选集》(黎明文化公司,1979年)、《面壁赋》(天华文化公司,1979年,1982年黎明文化公司再版)、《回首叫云飞起》(东大图书公司,1982年)、《叫花的男人》(尔雅出版社,2004年)。 [1]

祭屈原

犹是仲夏

忧伤却已摇落一株秋日枯槁

多风的江上

听不见你独吟行脚

滚滚而来的流水

照出你的清影

游成一条白色的鳌鱼

渐行渐远的寂寞啊

渔父的歌声

流入汨罗两岸野祭的鼓音

谁来采割九畹的兰蕙

细细香薰你的离骚腹稿

汉北江南的梦里

君王的恩泽

已是潮湿的郢都记忆

凄清的旅情

缠绵在怆然涕泪中

总是挥不出世间艰难的日子

茫茫烟水上

粼粼月光里

你的右手

挽着彭咸大夫的发束

你的左手

挽着纳蕤思的衣襟

而今真个九死终不悔

逐沧浪之浊清[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