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丽乡村幸福长(肖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丽乡村幸福长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美丽乡村幸福长》中国当代作家肖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美丽乡村幸福长

  一

数天前,成都的几位文友问我,近期可否聚聚?我说好啊,但因疫情,还是别走远了,就到我老家所在的崇州乡村去看看吧。于是,一个周末,我们来到这个紧靠重庆路、毗邻无根山,位于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

湖面,水雾朦胧,三五只白鹭贴着水面掠过。一着蓑衣老翁,撑一叶扁舟,载二三撑油纸伞女子悠悠划过,渐渐隐没在浅浅的暮色中……伫立岸边,听着远去的桨声,我们有些恍惚:这是置身在江南水乡吗?那摇曳远去的,是绍兴的乌篷船吗?一到这个已爆红网络的打卡地,大家立刻被这里清澄、静谧的田园气息所惊艳。

沿湖岸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径前行,两旁鲜花簇拥,蜂蝶曼舞。漫步走过湖中央一座石板小拱桥,映入眼帘的是十多顶白色帐篷半岸半湖一溜排开。帐内灯光通透,倒映湖水中,活脱脱一幅乡间水上“乐活图”。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儿原本仅有八九户人家,林盘旁边是个有数百亩大的稻虾基地。前些年,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村上鼓动一位在外地把餐饮业搞得风生水起的本村能人回乡投资,并请来音乐和文化传媒机构组成运营团队。村集体、村民和投资者三方采用“合伙人”股份合作模式,将农家乐似的稻虾基地提升打造为集音乐盛宴、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等特色为一体的消费场景。如今,这个颇具当地村民愿景寓意的“鲜道·幸福里”川西林盘体验式休闲旅游新场景已名声大噪,到这儿来的游人络绎不绝。“现在游客几乎天天爆满,平均每天都有好几万营业额。”村干部冯进喜形于色,“周边的村民也看眼热了,都有意将房子腾出来搞开发。相信不久,会有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在我们村出现。”

夜幕渐渐落下来,“呱哇,呱哇”的蛙鸣声在湖面及四周田野此起彼伏响起。在竹荫下闲坐品茶的游人,在草坪嬉戏的孩子,在菜园体验农夫生活的城里姑娘和小伙,或穿过造型别致、极具川西韵味的特色建筑,或抚摸着卵石垒就的农家院墙,陆续来到湖畔火锅帐篷。“服务员,来二份你们这儿的山里野菜。”“鸭舌、鹅肠再加豆花……”一时间,吆喝声、谈笑声不绝于耳。

觥筹交错间,一曲悠扬的音乐响起。循声望去,斜对面搭建在湖水中的音乐演奏台上,各色光柱交叉射向夜空,绘出绚丽图案。有音乐人正在台上演奏萨克斯曲《回家》,那荡气回肠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向往。由此我想:回家,家在哪里?不就是眼下这个留得住乡愁的归园田居“鲜道·幸福里”吗?

那天,来到这个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桤木河湿地公园”时,季节已进入深秋。沿紧邻河道的健身绿道前行,阵阵河风拂过,吹得路旁的树叶莎莎作响,时不时有枯叶打着旋儿飘下来落到脚边。空气里弥漫着乍寒还暖时还未凋零的花草和泥土的馨香,令人陶醉。

向右,极目远眺,碧绿的旷野上,掩映在竹林中的村舍错落有致地铺向远方,有鸡鸣狗吠声间或传来,好一幅乡村幽静水墨画。不由感慨,现在已临近冬季,这景象也就咱川西坝子才有,一股幸福感便不由自主升上心头。 向左,稍作探寻,便发现茂密树林间有一条清溪在静静流淌。乍看无声无息,细听才发现有“淙淙”声,似少女的呢喃私语。

“借光,借光。”身后突然传来吆喝声,回头一看,二位戴着头盔的女性骑行者拐过弯道雄赳赳冲过来。同行的文友急急相互招呼:“快让让,让她们先过。”自觉闪到道路两旁。

“车队,车队,后面还有!”果不其然,十多位戴头盔、着运动装、背旅行包的中老年女性骑行者鱼贯从我们中间穿过。有一位还回身调侃:“感谢你们的'夹道欢送’啊!”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走,我们去体验一下人行栈道。”有人提议,大家当然响应。于是避开骑行绿道,踏上了一段蜿蜒的木栈道。人在栈道上走,水在栈道下流。两旁树荫蔽日,不时有鸟儿在其间蹦跳鸣叫。偶有阳光穿过树隙落在水面上,似是珍珠在水中发光。

“呀,水里有鱼。看,那儿还有野鸭!”有人指向河里。

“这有啥奇怪的,现在天气转凉了,要是春夏季,这儿还有好多飞禽呢!”有路过的当地人说。

走出栈道不远,眼前豁然开朗起来,数十亩荷塘映入眼帘。荷叶已谢,荷花已凋,但残荷另有一种风骨美。正有不少人在用相机留下她的风姿。由此我想,似如人生,青春年少如旭日东升自然美轮美奂,老骥伏枥如天边晚霞般灿烂同样值得称道。

据当地老人讲,这桤木河因遍生桤木树而得名,分上段和下段,上段9公里,下段25公里,灌溉农田五万余亩。别看她现在如少女般腼腆、文静,曾几何时,她也受时代影响,河水浑浊污黑、臭气熏天,一到洪水季节,就会撒泼,越过河堤,肆虐庄稼和农舍,两岸民众受尽其苦。近年来,经过全方位综合治理,她才变得越来越清新秀丽、温柔可爱起来。

“哇!好漂亮的湖面哟!”有人惊呼。循声望去,才发现已来到一宽阔的湖面边。湖岸垂柳依依,湖水微波荡漾,在秋日阳光下泛着片片金光。

数只白鹭被游人惊起,“扑扑”地贴着湖面掠过。远眺对面一小岛,岛上不知名的树荫中错落着不少未谢的枫树,倒映湖中,似一幅水墨画。

“要是在春天,这儿可就更美了!”旁边有人赞叹。

是啊,季节不同,大自然显现出的风貌自是不同。离开桤木河湿地时,我和许多游人一样不时回望:秋季来过了,冬天和春天、夏天,我还会再来。人的一生,不也就是这样不断欣赏、品味美好生活的过程吗?

年少离家从军,退役后进城工作,特别是父母随我进城后,我便难得再回乡下老家了。前些天,回乡下找六叔(父亲的弟弟)说事,提及乡亲们的生活,六叔说,老家原来的村子已不在,人们大多住进了居民小区或自建的别墅。你小时候爱赶场,走,今天就带你去看看现在的乡场。    场天,四方商贩或农人便汇聚过来,按照划分的区域,在街道两旁各自摆摊设点。衣帽布帛、鸡蛋米面、苗木草药、柴禾果蔬等等,把整条街堵得水泄不通。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如果开来一辆公共汽车,则要喇叭长鸣,逐一挪动摊位才能勉强通过。当然,诸如猪牛鸡鸭等家禽家畜和竹席晒垫、木梯水桶等稍大一点的农具是不能当街叫卖的。乡场旁边有片河滩地正好派上用场。那时乡里人用的交通工具不外乎鸡公车、架子车,有的甚至肩挑背背。大人们忙着买卖,小孩子则最稀罕看西洋镜,问大人讨几分钱,眼睛凑到镜头前,只见里面或是孙悟空在追打白骨精,或是哪吒在闹腾东海,边看边大呼过瘾。如果再能缠着大人买个陀螺,则回去时就有向小伙伴们显摆的了。时至下午两三点钟,赶场的人们才陆续散去,大多数是舍不得在乡场下一回馆子的,买卖完便匆匆往家赶,也许家里人正翘首等着买米回去下锅呢……

随六叔来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场镇。先前那条窄窄的老街还在,但仅限于住家和通行。老街外面新修了两条新街,能轻松并排行驶两辆汽车,道路两旁有绿化树,再往里是人行道。全是二楼一底或三楼一底的楼房。楼上住家,楼下是商铺,均开门做着各种生意。门前则停放着不少货车、轿车、摩托车。看起来干净整洁,却完全没有小时赶场的热闹情景

六叔说,这就是当年的那个乡场,早就变样了,比以前大了三四倍。赶场的风俗没变,仍然是间天一次,但农副产品交易已有了专门的市场,不用再沿街占道吆喝。随着时代变迁,商品极大丰富,随时随处都能买到各自所需,人们赶场的意味较以往淡了不少。现在农村耕作大多采用机械器具,什么耕田用的犁头、脱粒用的拌桶、打油菜或黄豆用的连盖、运输用的鸡公车等老式农具在当地已几乎绝迹

没见到想象中的场景,我有些失望。六叔说:“走,我们去老年乐园坐坐吧!”随六叔来到街背后一庭院,往深处走去,才发现里面挺大,一条水渠从中流过。穿过木制小桥,但见竹林间错落有致地建有茶舍、餐厅,还有健身娱乐设施。茶坊里人声鼎沸,有评古论今大抒感慨的,也有围坐一块玩麻将或者长牌的。

叔侄二人找了个相对僻静的位子坐下,立即有老者上前接待上茶。六叔说,现今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农事也简单年轻人大多外出做事。地方上专门建了这个老年游乐园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其间,有六叔的熟人过来打招呼,得知我不常回老家,便滔滔不绝地说起如今乡里人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滋润。看着周围的一张张笑脸,体味着大伙享受幸福生活的愉悦心情,我的失望也换成了欣慰…… [1]

作者简介

肖波,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