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麗鄉村幸福長(肖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美麗鄉村幸福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美麗鄉村幸福長》中國當代作家肖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美麗鄉村幸福長

  一

數天前,成都的幾位文友問我,近期可否聚聚?我說好啊,但因疫情,還是別走遠了,就到我老家所在的崇州鄉村去看看吧。於是,一個周末,我們來到這個緊靠重慶路、毗鄰無根山,位於白頭鎮大雨村的「鮮道·幸福里」。

湖面,水霧朦朧,三五隻白鷺貼着水面掠過。一着蓑衣老翁,撐一葉扁舟,載二三撐油紙傘女子悠悠划過,漸漸隱沒在淺淺的暮色中……佇立岸邊,聽着遠去的槳聲,我們有些恍惚:這是置身在江南水鄉嗎?那搖曳遠去的,是紹興的烏篷船嗎?一到這個已爆紅網絡的打卡地,大家立刻被這裡清澄、靜謐的田園氣息所驚艷。

沿湖岸彎彎曲曲的石板小徑前行,兩旁鮮花簇擁,蜂蝶曼舞。漫步走過湖中央一座石板小拱橋,映入眼帘的是十多頂白色帳篷半岸半湖一溜排開。帳內燈光通透,倒映湖水中,活脫脫一幅鄉間水上「樂活圖」。

當地村民告訴我們,這兒原本僅有八九戶人家,林盤旁邊是個有數百畝大的稻蝦基地。前些年,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村上鼓動一位在外地把餐飲業搞得風生水起的本村能人回鄉投資,並請來音樂和文化傳媒機構組成運營團隊。村集體、村民和投資者三方採用「合伙人」股份合作模式,將農家樂似的稻蝦基地提升打造為集音樂盛宴、音樂咖吧、音浪火鍋、燈光音樂秀、樂享悅舍民宿等特色為一體的消費場景。如今,這個頗具當地村民願景寓意的「鮮道·幸福里」川西林盤體驗式休閒旅遊新場景已名聲大噪,到這兒來的遊人絡繹不絕。「現在遊客幾乎天天爆滿,平均每天都有好幾萬營業額。」村幹部馮進喜形於色,「周邊的村民也看眼熱了,都有意將房子騰出來搞開發。相信不久,會有更多新的消費場景在我們村出現。」

夜幕漸漸落下來,「呱哇,呱哇」的蛙鳴聲在湖面及四周田野此起彼伏響起。在竹蔭下閒坐品茶的遊人,在草坪嬉戲的孩子,在菜園體驗農夫生活的城裡姑娘和小伙,或穿過造型別致、極具川西韻味的特色建築,或撫摸着卵石壘就的農家院牆,陸續來到湖畔火鍋帳篷。「服務員,來二份你們這兒的山裡野菜。」「鴨舌、鵝腸再加豆花……」一時間,吆喝聲、談笑聲不絕於耳。

觥籌交錯間,一曲悠揚的音樂響起。循聲望去,斜對面搭建在湖水中的音樂演奏台上,各色光柱交叉射向夜空,繪出絢麗圖案。有音樂人正在台上演奏薩克斯曲《回家》,那盪氣迴腸的意境,給人以無限美好的遐想和嚮往。由此我想:回家,家在哪裡?不就是眼下這個留得住鄉愁的歸園田居「鮮道·幸福里」嗎?

那天,來到這個近年來聲名鵲起的「榿木河濕地公園」時,季節已進入深秋。沿緊鄰河道的健身綠道前行,陣陣河風拂過,吹得路旁的樹葉莎莎作響,時不時有枯葉打着旋兒飄下來落到腳邊。空氣里瀰漫着乍寒還暖時還未凋零的花草和泥土的馨香,令人陶醉。

向右,極目遠眺,碧綠的曠野上,掩映在竹林中的村舍錯落有致地鋪向遠方,有雞鳴狗吠聲間或傳來,好一幅鄉村幽靜水墨畫。不由感慨,現在已臨近冬季,這景象也就咱川西壩子才有,一股幸福感便不由自主升上心頭。 向左,稍作探尋,便發現茂密樹林間有一條清溪在靜靜流淌。乍看無聲無息,細聽才發現有「淙淙」聲,似少女的呢喃私語。

「借光,借光。」身後突然傳來吆喝聲,回頭一看,二位戴着頭盔的女性騎行者拐過彎道雄赳赳衝過來。同行的文友急急相互招呼:「快讓讓,讓她們先過。」自覺閃到道路兩旁。

「車隊,車隊,後面還有!」果不其然,十多位戴頭盔、着運動裝、背旅行包的中老年女性騎行者魚貫從我們中間穿過。有一位還回身調侃:「感謝你們的'夾道歡送』啊!」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走,我們去體驗一下人行棧道。」有人提議,大家當然響應。於是避開騎行綠道,踏上了一段蜿蜒的木棧道。人在棧道上走,水在棧道下流。兩旁樹蔭蔽日,不時有鳥兒在其間蹦跳鳴叫。偶有陽光穿過樹隙落在水面上,似是珍珠在水中發光。

「呀,水裡有魚。看,那兒還有野鴨!」有人指向河裡。

「這有啥奇怪的,現在天氣轉涼了,要是春夏季,這兒還有好多飛禽呢!」有路過的當地人說。

走出棧道不遠,眼前豁然開朗起來,數十畝荷塘映入眼帘。荷葉已謝,荷花已凋,但殘荷另有一種風骨美。正有不少人在用相機留下她的風姿。由此我想,似如人生,青春年少如旭日東升自然美輪美奐,老驥伏櫪如天邊晚霞般燦爛同樣值得稱道。

據當地老人講,這榿木河因遍生榿木樹而得名,分上段和下段,上段9公里,下段25公里,灌溉農田五萬餘畝。別看她現在如少女般靦腆、文靜,曾幾何時,她也受時代影響,河水渾濁污黑、臭氣熏天,一到洪水季節,就會撒潑,越過河堤,肆虐莊稼和農舍,兩岸民眾受盡其苦。近年來,經過全方位綜合治理,她才變得越來越清新秀麗、溫柔可愛起來。

「哇!好漂亮的湖面喲!」有人驚呼。循聲望去,才發現已來到一寬闊的湖面邊。湖岸垂柳依依,湖水微波蕩漾,在秋日陽光下泛着片片金光。

數隻白鷺被遊人驚起,「撲撲」地貼着湖面掠過。遠眺對面一小島,島上不知名的樹蔭中錯落着不少未謝的楓樹,倒映湖中,似一幅水墨畫。

「要是在春天,這兒可就更美了!」旁邊有人讚嘆。

是啊,季節不同,大自然顯現出的風貌自是不同。離開榿木河濕地時,我和許多遊人一樣不時回望:秋季來過了,冬天和春天、夏天,我還會再來。人的一生,不也就是這樣不斷欣賞、品味美好生活的過程嗎?

年少離家從軍,退役後進城工作,特別是父母隨我進城後,我便難得再回鄉下老家了。前些天,回鄉下找六叔(父親的弟弟)說事,提及鄉親們的生活,六叔說,老家原來的村子已不在,人們大多住進了居民小區或自建的別墅。你小時候愛趕場,走,今天就帶你去看看現在的鄉場。    場天,四方商販或農人便匯聚過來,按照劃分的區域,在街道兩旁各自擺攤設點。衣帽布帛、雞蛋米麵、苗木草藥、柴禾果蔬等等,把整條街堵得水泄不通。叫賣聲、討價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如果開來一輛公共汽車,則要喇叭長鳴,逐一挪動攤位才能勉強通過。當然,諸如豬牛雞鴨等家禽家畜和竹蓆曬墊、木梯水桶等稍大一點的農具是不能當街叫賣的。鄉場旁邊有片河灘地正好派上用場。那時鄉里人用的交通工具不外乎雞公車、架子車,有的甚至肩挑背背。大人們忙着買賣,小孩子則最稀罕看西洋鏡,問大人討幾分錢,眼睛湊到鏡頭前,只見裡面或是孫悟空在追打白骨精,或是哪吒在鬧騰東海,邊看邊大呼過癮。如果再能纏着大人買個陀螺,則回去時就有向小夥伴們顯擺的了。時至下午兩三點鐘,趕場的人們才陸續散去,大多數是捨不得在鄉場下一回館子的,買賣完便匆匆往家趕,也許家裡人正翹首等着買米回去下鍋呢……

隨六叔來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場鎮。先前那條窄窄的老街還在,但僅限於住家和通行。老街外面新修了兩條新街,能輕鬆並排行駛兩輛汽車,道路兩旁有綠化樹,再往裡是人行道。全是二樓一底或三樓一底的樓房。樓上住家,樓下是商鋪,均開門做着各種生意。門前則停放着不少貨車、轎車、摩托車。看起來乾淨整潔,卻完全沒有小時趕場的熱鬧情景

六叔說,這就是當年的那個鄉場,早就變樣了,比以前大了三四倍。趕場的風俗沒變,仍然是間天一次,但農副產品交易已有了專門的市場,不用再沿街占道吆喝。隨着時代變遷,商品極大豐富,隨時隨處都能買到各自所需,人們趕場的意味較以往淡了不少。現在農村耕作大多採用機械器具,什麼耕田用的犁頭、脫粒用的拌桶、打油菜或黃豆用的連蓋、運輸用的雞公車等老式農具在當地已幾乎絕跡

沒見到想象中的場景,我有些失望。六叔說:「走,我們去老年樂園坐坐吧!」隨六叔來到街背後一庭院,往深處走去,才發現裡面挺大,一條水渠從中流過。穿過木製小橋,但見竹林間錯落有致地建有茶舍、餐廳,還有健身娛樂設施。茶坊里人聲鼎沸,有評古論今大抒感慨的,也有圍坐一塊玩麻將或者長牌的。

叔侄二人找了個相對僻靜的位子坐下,立即有老者上前接待上茶。六叔說,現今溫飽問題早已解決,農事也簡單年輕人大多外出做事。地方上專門建了這個老年遊樂園供老年人休閒娛樂。其間,有六叔的熟人過來打招呼,得知我不常回老家,便滔滔不絕地說起如今鄉里人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滋潤。看着周圍的一張張笑臉,體味着大夥享受幸福生活的愉悅心情,我的失望也換成了欣慰…… [1]

作者簡介

肖波,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