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

图片来自isuper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缩写MLB),通称美国职棒大联盟,简称美国职棒大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准的职业棒球赛事,由29支来自美国各地的球队以及1支加拿大的球队组成。

美国职棒大联盟由1876年成立的国家联盟与1901年成立的美国联盟所组成,在1903年时两个联盟达成协议,正式承认彼此在美国职业棒球的对等地位并共同成立大联盟。2000年两者进一步合并且撤除各自的行政单位,由双方认定的大联盟主席负责统一管理。

美国联盟在1973年实行指定打击制度,而国家联盟则保持投手打击制度至2021年(除2020年时因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造成赛季缩短而短期采取指定打击制度),2022才开始全面实施指定打击制度。

大联盟下级有各级美国职业棒球小联盟MiLB),简称小联盟[1]

目录

历史

棒球是美国发展最早的职业运动,第一个职业联盟(国家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1871年—1875年)成立于1871年,但由于草创时期问题丛生,五年后由现今的国家联盟接手。国家联盟将经营球队的权力全部收回资方所有,因此球员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国联的垄断市场造成不断有挑战国联的联盟诞生,这些新联盟吸收了被国联开除的球员和教练,引进更多新的创意以吸引球迷。在目前大联盟架构稳定以前,共有四个短命的职业联盟,成立的先后依序为美国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1882年—1891年)、 联合协会(Union Association,1884年)、球员联盟(Player League,1890年)和联邦联盟(Federal League,1914年—1915年)。

目前大联盟的另一支柱─美国联盟则成立于1901年,当时由于国家联盟经营不善,由十二队缩编为八队,分别是:波士顿食豆人队(Boston Beaneaters,亚特兰大勇士队前身)、布鲁克林超霸队(Brooklyn Superbas,洛杉矶道奇队前身)、芝加哥孤儿队(Chicago Orphans,后改名小熊)、辛辛那提红人队、纽约巨人队(New York Giants,后搬迁至旧金山)、费城费城人队、匹兹堡海盗队和圣路易红雀队。

大量裁减球员和教练的结果,使得另一联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美联吸收了这些被释出的资源也成立了八支球队,其中五队设在没有国联球队的城市,分别是巴尔的摩金莺队(Baltimore Orioles,纽约洋基前身)、克里夫兰蓝队(Cleveland Blues,后改名印地安人,现今名称为守护者)、底特律老虎队、密尔瓦基酿酒人队(Milwaukee Brewers,巴尔的摩金莺前身)和华盛顿参议员队(Washington Senators,明尼苏达双城队前身),另三队实力较强则与国联竞争球迷:波士顿朝圣者队(Boston Somersets,后改名红袜)、 芝加哥白长袜队(Chicago White Stockings,后改名白袜)和费城运动家队(Philadelphia Athletics,后搬至奥克兰)。

二年后,美国联盟的观众总人数竟然开始高过国联。由于美联不断以高薪吸引国联球星跳槽,国联为了避免二败俱伤,答应与美国联盟和谈,1902年底,二联盟召开“辛辛那提会议”统一了赛制、规则和管理,也开始举行所谓的“世界大赛”,由二联盟的冠军对抗争取总冠军。

赛制的演变和新球队的加入

在1969年以前,二个联盟分别举行比赛,由例行赛战绩直接决定联盟冠军,二个联盟冠军举行七战四胜制的世界大赛。随著1960年代八支新球队的加入,分别是:1961年的洛杉矶天使华盛顿参议员(后迁至德克萨斯阿灵顿改名德克萨斯游骑兵);1962年的休士顿45手枪(后改名太空人)和纽约大都会以及1969年蒙特娄博览会(后迁至华盛顿特区改名华盛顿国民)、圣地牙哥教士堪萨斯城皇家西雅图飞行员(后迁至密尔瓦基改名密尔瓦基酿酒人),每个联盟从八队增加到十二队,为了增加比赛的可看性和张力,大联盟把季后赛改为二轮。首先,先大略依地理位置把各联盟分成东西区各六支球队,依例行赛的成绩决定各分区的冠军,第一轮称为联盟冠军战,由二联盟的东西区冠军分别交手(七战四胜制),胜者即为联盟冠军,晋级第二轮(仍称作世界大赛)。

大联盟实施分区制之后有三次增加新球队的动作:

1994年,球队总数已达28支,每个分区各有七支球队,大联盟重新再修订了季后赛赛制,改为三轮(参见季后赛一节),并把分区改成每个联盟三区(东区、中区和西区),使得球队所属分区能完全符合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可惜的是,1994年发生了大联盟球员大罢工,并导致世界大赛流产,使得这些新制度到1995年球季才正式实行。

2011年MLB大联盟新协议内容变动部分包括检验血液中人类生长激素,2012年扩大季后赛制改为四轮十队角逐,以及休士顿太空人于2013年从国联中区转至美联西区,使得二联盟各有十五队而造成除星期一、四外均会有跨联盟比赛(球队休兵日均排在星期一和四)。

第二次危机-1994年大罢工

1994年发生的这场罢工事件,最后严重到把当年的世界大赛都取消,隔年季赛也被迫缩减,这场罢工事件不仅让大联盟的声望跌落到谷底,也让棒球在1990年在美国三大运动中排名落后美式足球联盟,更惨的是球迷的反弹完全反应在票房上,各队的观众人数在之后的一、两年内都未见起色(尤其是在加拿大的两支队伍受影响最大,最终造成2004年蒙特娄博览会出走搬移到华盛顿特区),也是让大联盟采取多项变革措施(譬如跨联盟比赛),来挽回球迷的心。

1994年大联盟大罢工,起因是因为球员资金上限(salary cap)谈判破裂,其实联盟、球队老板、球员(与工会)三方面都有责任,这并不单纯用谁贪心、谁狮子大开口、谁想压榨谁来评论,有些美国的棒球评论家把这归咎于自由市场制度下的必然产物。

球员技术大进化

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初期间,每年都有不少打者打出至少40支全垒打,最著名的是1998年马克·麦奎尔萨米·索萨的全垒打竞争,最后由麦奎尔以70支胜出(索萨有66支),但双双打破原本由罗杰·马利斯保持的61支纪录。2001年,贝瑞·邦兹打出73支全垒打成为目前的纪录。可惜的是,这些强力打者当中有些人服用类固醇或其他增加肌力的禁药(包括马克·麦奎尔荷西·坎塞柯贝瑞·邦兹艾力士·罗德里奎兹)或增加球棒弹性的夹心棒(如索萨),使得这些打者纪录蒙上一层阴影。由于打者愈来愈强,投手们被迫继续研究不同的变化球来扰乱打者节奏,从1950、1960年代的滑球,1970到1990年代的指叉快速球和1990年代后的变速球大复活,造就了有不同特色的投手球星。

全球化的大联盟

大联盟的高薪和竞争强度吸引全世界棒球好手的参与。除了各球团原本在拉丁美洲地区的人才库以外,棒球运动兴盛的东亚地区也成为大联盟各队球探注目焦点。日本和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交流已行之有年,常举办交流赛。日本棒球机构为了保护日本职棒球团的利益,与大联盟协商出“入札制度”。与日本球团有合约的球员如果想要到大联盟发展,大联盟球队必须补偿原日本球团一笔转队费,即“入札金”。

以此制度跳槽至大联盟的日本球员已近20人。南韩台湾职棒球团尚未有类似制度,大联盟仅能和未有合约在身的自由球员签约。台湾学生棒球联盟另有规定高中学生未毕业不得与大联盟签约。大联盟的外籍选手仍以拉丁美洲为主,但东亚的棒球选手近年来已开始发光发热,如台湾的陈金锋王建民郭泓志倪福德李振昌曹锦辉陈伟殷林哲瑄罗嘉仁王维中林子伟等。大联盟亦不定期到东亚举办热身赛(2008年中国大陆、2010年台湾)或季赛开幕战(于东京巨蛋:2008年奥克兰运动家出战波士顿红袜,2012年奥克兰运动家出战西雅图水手,2013年于澳大利亚雪梨板球场:洛杉矶道奇出战亚利桑那响尾蛇)。

视频

世界大赛第7战 国民6:2逆转太空人夺冠


MLB十大神传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