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鹰爪翻子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翻子拳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鹰爪翻子拳是源出河北雄县之拳术。拳法是以抓打擒拿、分筋错骨、辗转腾挪、刁靠内闪、跳踪为主。

鹰爪拳可以追溯到清代末叶刘仕俊,属罗汉拳原形散手,后编组成连拳,又称母子拳(请参考查拳一路)。刘成有继承衣砵后加上翻子拳。

刘成有是河北雄县孤庄头村人,是刘仕俊族孙,得刘仕俊的罗汉鹰抓功(后有称岳氏散手),他曾经追随“飞腿”杨景山学技、又师从翻子名家刘德全、董宪周。人誉为“江北刘”。

刘成有再传陈子正[1],又传刘占伍,刘法孟等。

拳种简介

鹰爪翻子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宝库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优秀拳种,在明代名“八闪翻”,后俗称“翻子拳”,“翻子”。刘成有是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孤庄头村人,是刘仕俊族孙,得刘仕俊的鹰抓功(有称岳氏散手),他曾经追随飞腿杨景山学技、又师从翻子名家刘德全、董宪周誉为江北刘。

明代爱国将军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说:“古今拳学,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八闪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说有的拳术则“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

八闪翻和后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的弊病,而均采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顾,前后兼施”的翻转技法和“前、后、左、右、上、下、中、双”的八种闪翻技法。

鹰爪翻子拳是八闪翻繁衍出的一个流派,它以翻子拳的八个闪翻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发展成为一个有“鹰爪”手型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历史

流传

翻子拳过去主要流传于河北高阳,清末传到东北。主要在河北、辽宁甘肃、陕西等省较为盛行。近代翻子拳出自河北省段氏。现在,翻子拳在西北、东北传播较广,两地同属一脉,但在劲力和风貌上略有不同。西北所传,经过通备劲的演化,较多注意以腰发力,浑厚一气;东北所传,多注意脆快一气。拳法是以抓打擒拿、分筋错骨、辗转腾挪、刁靠内闪、跳踪为主。1921年转往香港精武会,翌年赴新加坡精武会。1923年湖北武昌精武会成立,赴该会任教。遗留著作有《鹰爪翻子拳》、《鹰爪连拳五十路》、 《鹰爪翻子拳摘要》。 2006年 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Ⅵ-27[2]

套路

翻子拳最基本的套路是站桩翻,其次有萃八翻、轻手翻、掳手翻、健中翻等套路。此外,在河北、京津一带传习的还有六手翻、燕青翻、鹰爪翻等。翻子拳的套路一般短小精悍,发力迅猛,双拳密集如雨,架势俯伏闪动,动作一气呵成,所以拳谚称“翻子一挂鞭”。翻子拳的劲道,强调脆、快、硬、弹。近年来,翻子拳与戳脚、劈挂相配为伍,因此也追求吞吐发力、辘轳反扯和搅靠劈重的劲道。翻子拳特有的器械有八步连环进手刀、绵战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翻子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翻子拳,河北流行较广泛开展,京南保定地区更为盛行。安新县李树园李耕耘、雄县国隐东、董宪周、刘士俊都是清代晚期的翻子名家,名扬京城,威震京南。

视频

鹰爪翻子拳 相关视频

中华武术 发现中国鹰爪翻子拳
鹰爪翻子拳(实战功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