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鷹爪翻子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鷹爪翻子拳是源出河北雄縣之拳術。拳法是以抓打擒拿、分筋錯骨、輾轉騰挪、刁靠內閃、跳蹤為主。

鷹爪拳可以追溯到清代末葉劉仕俊,屬羅漢拳原形散手,後編組成連拳,又稱母子拳(請參考查拳一路)。劉成有繼承衣砵後加上翻子拳。

劉成有是河北雄縣孤莊頭村人,是劉仕俊族孫,得劉仕俊的羅漢鷹抓功(後有稱岳氏散手),他曾經追隨「飛腿」楊景山學技、又師從翻子名家劉德全、董憲周。人譽為「江北劉」。

劉成有再傳陳子正[1],又傳劉占伍,劉法孟等。

拳種簡介

鷹爪翻子拳是中國傳統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優秀拳種,在明代名「八閃翻」,後俗稱「翻子拳」,「翻子」。劉成有是河北省保定市雄縣孤莊頭村人,是劉仕俊族孫,得劉仕俊的鷹抓功(有稱岳氏散手),他曾經追隨飛腿楊景山學技、又師從翻子名家劉德全、董憲周譽為江北劉。

明代愛國將軍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說:「古今拳學,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八閃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說有的拳術則「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

八閃翻和後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無「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的弊病,而均採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後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後、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

鷹爪翻子拳是八閃翻繁衍出的一個流派,它以翻子拳的八個閃翻技法為基礎,吸收少林拳術「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鷹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發展成為一個有「鷹爪」手型特點的翻子新拳種。

歷史

流傳

翻子拳過去主要流傳於河北高陽,清末傳到東北。主要在河北、遼寧甘肅、陝西等省較為盛行。近代翻子拳出自河北省段氏。現在,翻子拳在西北、東北傳播較廣,兩地同屬一脈,但在勁力和風貌上略有不同。西北所傳,經過通備勁的演化,較多注意以腰發力,渾厚一氣;東北所傳,多注意脆快一氣。拳法是以抓打擒拿、分筋錯骨、輾轉騰挪、刁靠內閃、跳蹤為主。1921年轉往香港精武會,翌年赴新加坡精武會。1923年湖北武昌精武會成立,赴該會任教。遺留著作有《鷹爪翻子拳》、《鷹爪連拳五十路》、 《鷹爪翻子拳摘要》。 2006年 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號Ⅵ-27[2]

套路

翻子拳最基本的套路是站樁翻,其次有萃八翻、輕手翻、擄手翻、健中翻等套路。此外,在河北、京津一帶傳習的還有六手翻、燕青翻、鷹爪翻等。翻子拳的套路一般短小精悍,發力迅猛,雙拳密集如雨,架勢俯伏閃動,動作一氣呵成,所以拳諺稱「翻子一掛鞭」。翻子拳的勁道,強調脆、快、硬、彈。近年來,翻子拳與戳腳、劈掛相配為伍,因此也追求吞吐發力、轆轤反扯和攪靠劈重的勁道。翻子拳特有的器械有八步連環進手刀、綿戰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翻子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翻子拳,河北流行較廣泛開展,京南保定地區更為盛行。安新縣李樹園李耕耘、雄縣國隱東、董憲周、劉士俊都是清代晚期的翻子名家,名揚京城,威震京南。

視頻

鷹爪翻子拳 相關視頻

中華武術 發現中國鷹爪翻子拳
鷹爪翻子拳(實戰功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