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爺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爺閣
圖片來自huitu

老爷阁,本名关圣阁,建于1860年,毁于1966年,是一座供奉关帝武财神赵公明的二层楼阁。原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营口市

历史介紹

老爷阁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老爷阁原名关圣阁,由于阁中供奉的关羽俗称关老爷而得名老爷阁。关于修建老爷阁的原因,民间有“大刀压小刀”和“黄鼠狼吃鸡”的传说(见民间文化)。有学者认为,修筑老爷阁的真正原因是当时营口西大街商贸繁荣,商人们供奉关帝以求平安、富裕。

营口开埠至宣统元年(1909年)间一直没有独立的行政建制,分属海城县盖平县。老爷阁恰好位于两县的分界线上,以西为海城县,以东为盖平县。1909年,清政府析海城、盖平县设营口直隶厅,老爷阁不再是两县的分界。老爷阁没有庙会,没有庙产;全年仅元宵节重阳节开门,其余时间大门紧锁。民国十二年(1923年)七月,高永祺、王焕等重修老爷阁

1963年,老爷阁入选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营口市的红卫兵运动在1966年8月底兴起。红卫兵用“破旧立新”四字覆盖了老爷阁的“正大光明”匾额,后来在1966年9月23日(一说为9月13日[1])将老爷阁彻底拆掉。有资料称,“正大光明”匾额曾保存在西市区武装部,后来下落不明。老爷阁拆除后,原址修筑城市道路,遗迹全然无存。

建筑

老爷阁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一百平方米,高十多米。老爷阁建在条石砌成的高台上。石台四周围有木栅栏,老爷阁建于栅栏之中。楼阁平面呈方形,共两层,歇山顶,覆青瓦。一层供奉黑面武财神趙公明像。赵公明骑黑虎、戴铁冠、握铁鞭,形象勇猛。塑像上方悬有“威鎮坎宮”匾额,两旁挂有对联“無以爲寶惟善以爲寶則財恆足矣;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又從而招之”。二层供奉关帝坐像[2],两旁塑关平周仓。塑像上方悬“俯察百隧”匾額,兩旁的對聯爲“河北辭朝正當有事之秋,怒斬曹瞞六將;江東赴宴如入無人之境,笑傾魯肅酒三杯”,落款爲“民國十二年浴佛日丹徒弟子吳兆元敬立”。室内有三国故事彩色壁画。閣外朝西一侧,一層懸有民國十二年營口縣知事陳文學所書大匾“正大光明”,二层悬有咸豐十年匾额“文武聖神”。石台上立有两通石碑。阁后有一座小院,院内有三间砖房,曾有僧人、穷困民众在此居住。

民间文化

民间传说,修建老爷阁是为了“以大刀压小刀”。故事的一种版本是:营口旧时治安不好,常有匪徒抢劫勒索。由于这些人作案时都带匕首,当地人称之为“小刀子匠”。通县康庄回民康福亭擅长武术,迁居营口后带人教训“小刀子匠”,营口治安有所好转。当地人为了让“小刀子匠”不再作乱,修筑老爷阁,供奉关羽,关羽身侧塑周仓持大刀像,“以大刀压小刀”。另一种版本称:老爷阁附近时常有切糕小贩夜间持切糕刀抢劫。为了解决问题,当地人决定修一座老爷阁,用关公的大刀对抗切糕刀。

另有传说声称修建老爷阁与教堂有关。营口开埠后,传教士在辽河南岸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顶上安装了一个公鸡形的风向标,因此百姓称呼教堂为“公鸡楼”。营口俗称“营子”,“营子”与“蝇子”同音。公鸡吃蝇子,当地人认为西洋传教士修筑“公鸡楼”有吞占营口之意。为了反击,众人在教堂南侧修筑了老爷阁,阁内塑有黄鼠狼,以“黄鼠狼吃鸡”对抗洋人。不过,有人指出“公鸡楼”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晚于老爷阁,这个故事并不成立。

“老爷阁的匾——正大光明”是营口当地的一句歇后语[3]

參考文獻

  1. 崔艳如; 冯永谦; 崔德文. 营口市文物志.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6-03: 150-151. ISBN 7-80527-681-1. 
  2. 辽宁省博物馆 (编). 辽宁史迹资料. 沈阳: 辽宁省博物馆. 1962-01: 127. 
  3. 薛涛 (编). 大辽河文萃:营口史话.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04: 16. ISBN 7-207-0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