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老舍纪念馆

移除 11,049 位元組, 4 年前
纪念馆简介
[[File: ''' 老舍纪念 馆02.jpg|缩略图| 馆''',著名作家老舍在 北京 老舍纪念馆]]==【基本信息】==的故居。
==基本信息==[[File:老舍纪念馆02.jpg|right|460px|[http://travel.qunar.com/p-pl4672799 北京老舍纪念馆]]] {| class="wikitable"|-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中文名称: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 老舍纪念馆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外文 || Memorial Museum of Lao she |-| 别名: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 老舍故居、丹柿小院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 地理位置: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面积: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1 | 300平方米! scope="col" |景点级别:|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AAA级|-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开放时间: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1 | 9:00-16:00(周一 休息闭馆) ! scope="col" |门票价格:|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免费参观|-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景点级别 电话:|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1 |010-65599218! scope="col" |咨询电话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AAA级 010-65142612|-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门票价格 邮箱:|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1 |laoshe1899@126.com! scope="col" |预约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免费参 团体 众务必提前一天以上预约|-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展馆内容:|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故居原状陈列(北京四合院),老舍的生活与创作展览。|-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网站:|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http://www.bjlsjng.com|-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微博:|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http://weibo.com/u/2674876691|-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scope="col" colspan=1 |行车路线:|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灯市西口站下车往西走或北京妇产医院站下车往东走。
|}
== 纪念馆简介 ==
http://www.bjlsjng.com/  [[老舍]]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原为老舍故居。因院中种有两棵柿子树,也叫“丹柿小院”。
老舍纪念馆位于北京市   丰富胡同属 东城区 东华门地区,是 灯市口西街 丰富 路北从西往东数的第二条 同19号院 原为老舍故居 自北向南沟通大草厂胡同和灯市口西街 长170余米。清[[乾隆]]时称" 丹柿小院风筝胡同", 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 宣统时称"丰盛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 小小 因与西城区 黑门坐西朝东 "丰盛胡同"重名 进门为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1999年2月1日正式开放 遂改称"丰富胡同"
目录1实用信息2历史沿革3 老舍 简介4丹柿 纪念馆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格局,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往里走是个不大的 小院5相 ,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进二门,迎面是一座北京现在已少见的五彩小木影壁。转过影壁,便到了纪念馆的主要部分。院中正房三间,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卧室兼画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卧室兼书房,现已按原貌对观众开放。<ref>[http://wukong.shufadashi.com/b/81/lsjngxbjx.html 信息6各地 于老舍 纪念馆折叠编辑本段实用信息折叠门票信息免费]</ref>
折叠开放   院子东西各3间厢房,现辟为展室,从第一篇小说《小铃儿》到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老舍先生各个 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 ,再现了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北面3间为正房,现为原状陈列,展示了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在这不大的客厅里,曾聚会过很多文化名人, 二至周日9总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边的沙发上,与先生亲切交谈。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就是老舍的书房兼工作室,书房内的光线很暗,书桌对着门,背后是嵌在墙里的大书架。书桌是硬木的,桌面嵌着青色大理石,上面放着文房用品,其中有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冯玉祥将军送他的圆形玉石印泥盒,有他收藏的清朝文人李渔的砚台,上面刻有“笠翁李渔书画砚”字样。还有一个黄铜做的烛台,似乎是美国带回来的,烛台上面有一个打棒球的小人雕像。桌面上当然少不了月份牌,日期还停留在“1966年8月24日,星期三,阴历八月初九”。40多年前的这个日子,老舍离开了自己的家,再也没有回来。<ref>[http:00-16:00//roll.sohu.com/20141113/n406006875.shtml “人民艺术家”老舍(组图)]</ref>
折叠   1949年12月9日,老舍应周恩来总理邀请由美国回国抵天津,两天后到北京,受到周总理的接见。1950年4月,老舍买下了这座院子,在此居住了17年。他一生颠沛流离,晚年归乡,这里是他除出生地外,住得 佳季 久的一处。老舍对小院是满意的,也精心地进行装点,还在院子里种植了两棵柿子树,每到金秋时 四季皆可,橘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给小院起了个雅号--丹柿小院。老舍喜爱养花,写作累时,便到院中赏花,绿叶丛中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折叠建议游玩1小时   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几次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 老舍 纪念 在"丹柿小院"里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青年突击队》、《女店员》、《全家福》、《茶 》,小说《西望长安》、《无名高地有了名》、《正红旗下》等。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杂文和曲艺作品等。话剧《茶馆》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史诗,《龙须沟》则是新中国的赞歌。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 老舍 纪念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折叠故居形成1949年12月9日,老舍应周恩来总理邀请由美国回国抵天津,两天后到北京,受到周总理的接见。1950年4月,老舍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今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即今天的老舍纪念馆馆址。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几次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 ==筹建 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并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程==
{| class="wikitable"|-! 时间!! 筹建|-| 1984 年5 || 5 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老舍故居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老舍故居|-| 1994 || 老舍故居 折叠故居修缮1994年 老舍夫人携子女向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市长李其炎写信,提出将老舍故居连同老舍收藏的部分字画、古董捐献给国家,同时胡絜青也愿意将她本人创作的美术作品捐献给国家。|-| 1997 年7 || 7 月老舍家属有偿将老舍故居捐献给国家。捐献交接仪式在北京市政府举行,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市领导出席,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老舍夫人胡絜青携子女出席。|-| 1998 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故居进行落架修缮。|| 2014年闭馆修缮四个月后,老舍纪念馆于2014年8月19日重新对公众开放。[1] 折叠馆藏文物巴金致晚年胡絜青的信件冰心致晚年胡絜青的信件臧克家致晚年胡絜青的信件林风眠水墨雁阵图绢地于非暗彩色牡丹轴黑釉葵花酒壶硬木小炕桌折叠纪念馆由来1998年5 5 月18日 "老舍故居筹建处"开始组建,1998年6月4日召开第一次老舍纪念馆筹建会。随后进入紧张的筹建工作。<br> 1998年10 10 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同意将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 1999 年2 ||2 月1日,老舍诞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老舍纪念 | 2014 ||闭 对外展示内容:故居原状陈列(北京四合院),老舍的生活与创作展览。老舍纪念馆的福字影壁老舍纪念馆的福字影壁 折叠其他相关王之鸿 丰富胡同属东城区东华门地区,是灯市口西街路北从西往东数的第二条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草厂胡同和灯市口西街,长170余米。清乾隆时称"风筝胡同",宣统时称"丰盛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的"丰盛胡同"重名,遂改称"丰富胡同"。 丰富胡同19号,旧时的门牌是丰盛胡同10号,在胡同南口内西侧,是一座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街门面东,是一座随墙"小门楼"①,街门内迎面是一座贴着里院东厢房南山墙向南砌成的"一字影壁",遮挡住通往里院的二门,街门南侧有两间南房,为外院。二门建在里院南房与东厢房之间,里院有北房3间,北房两侧各有耳房1间,有东、西厢房各3间和两间南房。院内房屋的屋面虽然是合瓦清水脊,但墙体却不是整砖到顶的清水墙,而是被称为"四角硬、棋盘心"的墙体,即:墙体上下左右四周用整砖砌成,中间则是外罩灰皮的碎砖墙。 小院的规格和布局透露出它最初的主人应该是户"小康人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小门、小院、"小门楼"和"四角硬"的墙体揭示出其主人决不是高官富贾,既没有值得炫耀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更多的富余钱财。小院只能因地制宜,不过,小院的布局却是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是颇具匠心。 二门建在里院的东南角,占据里院的"巽"位;街门建在外院东院墙的北部,将外院作为坐西朝东的独立院落观之,亦占据"巽"位,此谓中规中矩。"巽",八卦之一,为木、为风,卦形为 ;位在东南,时寓晚春,意为吉顺。"巽"位开门在北京 修缮 合院中实为定例。外院狭长,在东南部位仅有两间南房,然而,里院的两间南房则占据外院的西北部位,使人疑为外院的北房;东南、西北部位的4间房屋与西南、东北部位的两块空地使狭长的外院虚实结合、错落有致,亦可理解为八卦图中间的"阴阳鱼",只不过由圆形变成了长方形,此谓颇具匠心。老舍纪念馆老舍纪念馆诚然,"风水"是一种古老的迷信,古人也曾以"风鉴先生惯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若是真有龙虎地,何不当年葬乃翁"进行讥讽。然而,对一所小院的营造却如此讲究"风水",就不能不承认当年的营造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1949年,老舍从美国回国后托人买下这个小院。1950年3月入住。老舍对小院是满意的,也精心地进行装点,还在院子里种植了两棵柿子树,每到金秋时节,橘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还给小院起了 雅号--丹柿小院。 老舍在"丹柿小院"里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青年突击队》、《女店员》、《全家福》、《茶馆》,小说《西望长安》、《无名高地有了名》、《正红旗下》,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杂文和曲艺作品等。话剧《茶馆》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史诗,《龙须沟》则是新中国的赞歌。1951年12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然而,1966年8月24日,老舍走出"丹柿小院" 就再也没有回来。1984年5月24日 老舍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建成 老舍纪念馆  折叠编辑本段老舍简介折叠个人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为团结广大文艺工老舍老舍作者参加抗日宣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折叠人物生平老舍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第17国民高等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3年在北京教育会任文书,同时在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堂(今北京一中)兼课,在燕京大学读书。192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陆续创作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30年回国,历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先后创作小说《月牙》、《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等,其中发表于1936年的《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品之一,也奠定了老舍先生"京味文学大师"的地位,抗战期间,老舍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1944年创作小说《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在北京定居,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 于2014 年8 月24 月19 ,在太平湖投水而亡,系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所致,后被平反昭雪。孙郁在《大爱者--老舍先生逝世四十年祭》中说:"当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的死,像他那样让后人痛心,其悲壮之志,让一切苟活者顿失光泽。" 折叠编辑本段丹柿小院老舍纪念馆老舍纪念馆老舍像老舍像"丹柿小院"是1950年老舍旅美回国后购置的,这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小小的黑门坐西朝东,进门为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要部分:东西各有三间厢房,现辟为展室,从第一篇小说《小铃儿》到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老舍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再现了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北房三间,左右各一间耳房,现为原状陈列,展示了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在这不大的客厅里,曾聚会过很多文化名人,周总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边的沙发上,与先生亲切交谈。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兼工作室,书房小而朴素,硬木镶大理石书桌上至今还摆放着老舍喜爱的几件文玩:一枚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一只冯玉祥将军赠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笠翁李渔书画砚"。就是在这间小屋里,从1950年到1966年的16年中,老舍写下了《龙须沟》、《茶馆》和大量曲艺、杂文、论文、诗歌、散文。 老舍喜爱养花,写作累时,便到院中赏花,院中的柿树也是他亲手栽下的,绿叶丛中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小院因此得名。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信息老舍一生著作丰厚,有《老舍文集》存世。[2]老舍纪念馆图册老舍纪念馆图册老舍以笔名行世。于是,有人误认为老舍姓"老",在济南居住时,房东太太称当时才二十多岁的胡絜青为"老太太";老舍晚年也曾戏称自己为"老老"。老舍是满族人,除去汉化的姓氏"舒",还有满族的姓氏,俗称"老姓"。老舍的女儿舒立说:"父亲这'舒'姓是来源于'舒穆禄'氏。"自家人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可是,启功先生却说:"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来姓'舒舒'氏,后来加上'觉罗',就叫'舒舒觉罗',而老舍又从'舒舒'中取第一个'舒'字做自己的姓,又把第二个'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做自己的名字就叫舒舍予。"国学大师的解释也是入情入理的。 其实,老舍的"老姓"究竟姓什么已无关宏旨,老舍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关纪 说:"老舍,有如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在我们民族诸多的文学和文化天平上,显示着他的作用与价值。" 老舍是北京人,深深地眷恋着故乡。他在《想北平》中写道:"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像老舍那一代学者、教授大多有坐"洋车"的体会,与"洋车夫"有直接的沟通。鲁迅通过《一件小事》讴歌"洋车夫"纯洁的心灵,胡适和沈尹默也曾作诗叙述"洋车夫"生活的艰辛。然而,以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洋车夫"立传的却只能是老舍。因为,老舍是由穷孩子成长起来的大作家,与"祥子"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 老舍先生说:"穷人是不轻易掉泪的!"所以,《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在家里无端遭到欺负,全院人都为他揪心的时候,也只是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谁让我是个窝囊废呀!"所以,《茶馆》中"王掌柜"在即 老舍纪念馆老舍纪念馆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也只是 孙女平静地说:"跟爷爷说,再--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于是之先生悟出了真谛,把这两个人物演绝了! 若干年后,将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搬上话剧舞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焦晃先生出演老舍。在剧中,老舍这一形象串联全剧却没有动作,焦晃为此焦虑不安。于是,焦晃走进了"丹柿小院",见到小院里始终有张小方桌,桌子上始终摆着一壶茶,供过往的行人歇歇脚。焦晃终于找到了老舍在舞台上的心理动作:"应该是站在台前,弓着身子让演员踩着我的背脊走向观众,让观众踩着我的背脊走上舞台,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主持人。" 剧终的时候,两边谢幕的演员纷纷退去,焦晃饰演的老舍却踏过"太平湖"向观 缓缓走来,说:"朋友们,我爱你们!" 剧场顿时寂静下来,继而爆发出震耳的掌声。观众们没有料到,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舍先生正在向自己走来。 注解: ①小门楼,是墙垣式的一种,与屋宇门相比,等级低得多。 折叠编辑本段各地纪念馆折叠山东1930年7月,老舍应聘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住在齐鲁大学办公楼(现为山东医科大学办公楼)二层西南角的第一个房间里。1931年7月28日 ,老舍回北平和胡絜青结婚,不久,夫妇二人一起返回济南居住,租住在南新街 54 号一间小房子里。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南新街位于齐鲁大学的北边,是一条有个折弯的南北胡同。院子不大,大门坐东向西,二门内的西、北、东三面有房。紧靠大门洞的门房由老田夫妇居住,西屋两间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东屋是厨房,厕所在东南角的角落里,老舍夫妇住北房。北房说是三间,实为三间半,西山墙后边还连着一个小暗间,堆放杂物。北房的东边一间半加了隔断,作为卧室,西边一间半,是老舍会客和写作的地方。往北不远就是闻名全国的趵突泉,往南不到十分钟就是齐鲁大学。整个院子不很大,但种满了花草和盆养的畦栽,还有一棵不算小的紫丁香和一大缸荷花。院子里有一眼水井,一早一晚,老舍自己打水浇花,施肥,捉虫,所以花儿开的很旺盛。每年开春以后,小院里花香不断,五彩缤纷,吸引着不少朋友观景赏花。老舍一生爱交朋友,只要有人来访,他都热情接待,客人走后他才拼了命似的作他自己的事情。他的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赶集》中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如《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3] 》、《也是三角》等,还有发表在《论语》等刊物上的幽默诗文,大都写成于这个院子里。在这里住了三年 , 生下了大女儿舒济。 1934年9月,老舍接受了山东大学文学院的聘约,全家移居青岛,居住在莱芜路(现登州路 10 号甲)的一所洋式平房里。 1935年8月16日 ,儿子舒乙出生。 1936年搬家到黄县路 12 号二层楼的一层,居住一年多。夏天,老舍辞去了山大的教职,开始成为职业作家。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 "七·七"事变[4] 的炮声使老舍无法再埋头于创作。8 月 1 日第三个小女孩舒雨出生后,青岛形势危急。在接到齐鲁大学文学院的聘书后,全家搬到齐大校内常柏路 11 号。 1937年11月15日,日寇炸毁黄河铁桥,济南危在旦夕。决不能当汉奸,坚决去抗战,老舍毅然提起小衣箱,告别妻儿,离开常柏路 11 号温馨的家,奔向武汉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 2010年,老舍先生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的故居改建为"骆驼祥子博物馆",面向社会 开放 。[5] 交通信息:乘坐公交11、41、K54、K95、K98、K109路至大明湖站下车即可。 折叠重庆1938 年 7 月中旬,在九江沦陷武汉无险可守情况下,老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据老舍先生自述:" 8 月 14 ,我们到了重庆。"暂时住在公园路青年会里。青年会是"文协"在重庆的第一个会址,老舍与何容住在二楼窗口向阳的一间,中间一个九屉桌,两张单人床分放两旁,坐在桌旁可就桌工作。至 1940 年 8 月房屋被炸毁才离开,现仅存当年楼上的"青年会"三个大字残迹。这期间写作了他的第一部抗战话剧《残雾》,第四部短篇小说集《火车集》,长诗《剑北篇》,话剧《国家至上》、《张自忠》、《面子问题》、《归去来兮》、《谁先到了重庆》等作品 。 1943年11月17日,夫人胡絜青携子女来到北碚与刚割治完盲肠的老舍团聚,一家定居在蔡锷路 24 号(现为天生新村 63号副16号)。与老向一家、萧伯青、萧亦五同住"文协"北碚分会的一座小楼。 1943 年,老舍在身心全不舒服的情况下,创作完成了长篇抗日武装斗争小说《火葬》和第五部短篇小说集《贫血集》。 1944 年4 月15 日 ,《新华日报》为"文协"成立六周年与老舍创作生活二十周年发表社论,郭沫若、茅盾、何容、台静农、臧克家等人均写文章或贺词表示祝贺。茅盾在文章中说: "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任劳任怨,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家的大团结,恐怕不能那样顺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艰难困苦地支撑到今天了。这不是我个人的私方,也是文艺界同人的公论。"|}
== 故居图片==<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40">老舍 在北碚安家后 故居-01.jpg|[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696f410102wxwm.html "丹柿小院" 许多朋友前去看望。胡絜青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了北平沦陷后 每逢深秋时节 人民 红柿缀满枝头]老舍故居-02.jpg|[https://item.btime.com/41ove5j63ac9u2r9sf454ubroft 院内 苦难和当亡国奴 两棵柿子树是老舍夫妇在1953年亲手种下 耻辱。这些真实 ]</gallery><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老舍故居-03.jpg|[https://item.btime.com/41ove5j63ac9u2r9sf454ubroft 冬日 细节,为酝酿创作《四世同堂》,提供了详细 老舍故居]老舍故居-04.jpg|[https://item.btime.com/41ove5j63ac9u2r9sf454ubroft 老舍故居鸟瞰图]老舍故居02.jpg|老舍故居03.jpg|老舍故居04.jpg|老舍故居05.jpg|老舍故居06.jpg|老舍故居07.jpg|老舍故居08.jpg|老舍故居09.jpg|老舍故居10.jpg|老舍故居11.jpg|老舍故居12.jpg|老舍故居13.jpg|老舍故居14.jpg|老舍故居15.jpg|</gallery>图片来源:<ref>[http://travel.qunar.com/p-pl4672799 在北京灯市口西街 背景材料。1945年 2月4日, 女舒立出生。胡同里]去哪儿</ref>
1944 == 年元月,老舍开始写作百万字小说《四世同堂》,他说"我必须把它完成,成为从事抗战文艺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年底完成了三部曲的第一部《惶感》,1945年完成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于 1948 年在美国写完。人物简介 ==
《四世同堂》这部长达百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 的长篇巨 舍予,北京人。现代 名作家 用最普通的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 量的民俗传统和国民性 学教授。抗战期间 主持 华全 当时的 化、经济和政治 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为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 作出 反思 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 解释为什么 中国 几乎被日本吞食,几千年封建 化传统对当时 联副主席、 中国 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 影响 称号 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 《四世同堂》 是老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 、《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 抗战胜利后,老舍写了长篇回忆文章《八方风雨》,记叙了他在八年抗战中的生活,在北平《新民报》上连载。他说:"把八年的生活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的写下来。我希望它既能给我自己留下一点生命旅程中的印迹,同时也使别离八载的亲友得到我一些消息,省得逐一的在口头或书面上报告。"参考资料 ==
老舍先生在重庆北碚的故居(现天生新村63号)于2010年更 [[Category: 为"四世同堂纪念馆",面向社会开放。[6人建筑]]
3,1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