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雹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聊斋志异·雹神出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异,有记录奇异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王公筠苍(1),莅任楚中(2)。拟登龙虎山谒天师(3)。及湖(4),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5)。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6),曰:“闻驺从将临(7),先遣负弩(8)。”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9)。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10)。”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11),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12)。”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13)。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译文
王筠苍,山东淄川人,要去湖南为官,路过江西时准备登龙虎山拜谒张天师。到达鄱阳湖时,遇一人驾着小船,要求船夫通报求见。王公会见后,发现此人容貌甚是伟岸端正,来人从怀中取出天师名帖,道:“(天师)听闻贵客将临,特遣在下在此迎候。”王公见对方能未卜先知,非常惊讶,益加神往,对此次拜见更加诚意。 王公到后,天师摆酒相迎,左右侍从甚众,衣帽须发,皆异于常人。鄱阳湖所遇到的使者,也在旁边服侍。过了一小会儿,(那位使者)俯身向天师小声的说了几句话。天师问王公:“这是你的同乡啊,你不认识他么?”王公疑惑不知,遂问之。
天师回答说:“他就是世上所传的雹神李左车啊。”王公惊讶不已。天师说:“适才他接到玉帝圣旨,将去布雨下雹,故而来告辞的。”王公就问:“冰雹将降在何处啊?”天师说:“章丘。”王公想到章丘和淄川相邻,怕桑梓受累,忙离席祈求免除这个灾祸。天师说:“此乃玉帝敕令,降下多少冰雹,均有定额,岂敢徇私?”王公再三恳求,天师沉思良久,才转过身叮嘱说:“可以在山谷中多降点,不伤庄稼就可以了。”跟着又叮嘱说:“贵客在这里,走的时候动作慢点,不要搞那么大阵仗。”
于是,雹神就走出去外面,走到庭中,脚下就开始生烟,一会儿就烟雾遍地。稍等了会,才使劲腾云起来,只是稍高于庭中树木,再使劲,才高于楼阁。然后就电闪雷鸣的向北而去了,屋宇振动,酒桌上的杯盘也被震动的晃动不停。王公说:“这就是下雹前的雷霆吧。” 天师说:“刚才已经告诫他了,这才缓缓的;不然,就在平地上这么霹雳一下就去了。”
王公拜别回来后,记下了日期,派人去章丘问讯。果然那日大降冰雹,沟渠都下满了,但是庄稼地里只有寥寥几颗而已。
注释
(1)王公筠苍:指王孟震。孟震字筠苍,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通政。因触犯权奸魏忠贤被革职。见《淄川县志》卷五。 (2)楚中:泛指春秋时楚国故地习用为湖北、湖南两省的通称。 (3)龙虎山:道教名山之一。在江西贵溪县西南。由龙、虎二山组成故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后人世居此山。张道陵(34—156),即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省丰县)人,顺帝汉安元年(142)在鹄鸣山(在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创立道教,徒众尊其为“天师”。其后世承袭道法,移居龙虎山,世称“张天师”。山上建有上清宫,为历代天师的道场和祀神之处。其居处上清镇(在贵溪东),有“嗣汉天师府”,今尚残存。 (4)湖:指江西鄱阳湖。 (5)为通:为之通禀,即替他传达谒见的请求。 (6)刺:名帖。古时在竹简上刺上名字作拜见的名帖,所以叫刺。 (7)驺(zōu邹)从(zòng纵):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前后的骑卒。 (8)负弩:负弩矢前驱;意思是充当先导。《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住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弩,用机栝发箭的弓。 (9)治具相款:备办酒席招待。具,馔具,指供设的肴馔。 (10)李左车:汉初行唐(今河北省行唐县)人,初依赵王,封广武君,后归汉将韩信,信用其奇计攻取燕、齐等地。详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李左车死后为雹神的传说,不详始于何时。本书第十二卷《雹神》称其“司雹于东”,且在日照县(今属山东省)有“雹神李左车祠”。而据传说,博兴县城北十五里有李左车墓,“俗传李左车为雹神,每年三月初六日,距李墓较近各村众相率顶礼谒墓祈禳;距墓远者,亦于是日相约备牲醴祭于村西北三百步外,祭毕埋之,去来均不回顾,是年辄丰稔,雹不为灾。”(民国二十五年《博兴县志》卷十七) (11)上帝玉敕(chì斥):道教称上帝为玉皇大帝,简称玉皇、玉帝。“玉敕”,犹“御敕”,帝王的诏命。玉,敬辞。敕,敕令。 (12)文去勿武:温文离开,不要勇武。 (13)氤氲(yīn yūn因晕)匝(zā扎)地:烟雾绕地。氤氲,烟云弥漫的样子,一般形容云气蒸腾。匝,环绕。
赏析及寓意
《雹神》选自《聊斋志异》卷一第二十篇,主要讲述了父母官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传说故事。《雹神》篇幅短小,描写生动。聊斋志异《雹神》记王公筠苍,莅任楚中,登龙虎山谒天师,哀求天师降雹“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天师法力无边,负责风雨雷电的神差都在他那里服役。本文虽然以雹神为主线,实则描画了王公爱民如子的崇高形象。 《雹神》告诉了我们:一个要讲究信用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在灾难面前,我们要想尽办法帮助他人,把伤害减到最低。[2]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