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叶理诺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圣叶理诺堂(英语:St. Jerome's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位于新界天水围天美街6号,建立于2002年10月6日。现任主任司铎为天主教香港教区李志源神父。[1]
历史
1993年初,由于天水围人口剧增,教区发展天水围的牧民工作,高培理神父借用培圣中学,设立圣叶理诺弥撒中心,附属于玫瑰堂区。1993年10月3日,陈志明副主教主持第一次主保瞻礼庆典。1995年10月1日,圣叶理诺弥撒中心升格为堂区。1998年6月,政府批出建新圣堂用地,新圣堂动工兴建。2001年9月,胡振中枢机委任林荣钧神父为助理主任司铎。2002年3月31日,复活节感恩祭高神父离任,由林神父接替为主任司铎。2002年10月6日,新圣堂正式启用,由陈日君主教举行献堂礼。
建筑风格
以圣经为主题
因圣叶理诺是圣经圣师及本堂主保,所以,室内设计师余蕙瑛修女利用圣经作为本圣堂设计要表达的主题,以圣经环绕整个圣堂,从创世纪述说到默示录。圣堂的右边要展示的是旧约,前面正中央祭坛是福音,左面是默示录,再由入口大门圣洗池至祭坛,令进入这圣堂的人环视一周,就能体验到整本的圣经。
彩绘玻璃画
从圣堂右边的窗户开始,第一至第六幅彩绘玻璃画,是旧约创世纪,主在六天内完全了创造宇宙的工程。最右面的第一幅是第一天,而第六幅则是第六天。到第七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在第五幅里,天上有一彩虹,是借用这个位置,道出主与人类所立的第一个盟约。在圣堂中央是描述新约的奥迹,有第七至第十幅彩绘玻璃画、圣体柜、祭台及读经台。在第七幅里绘有一个空盒子,盒子被放在山洞里,山洞上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串彩虹。那个空盒子就是耶稣降生的马槽。在马槽和树上有彩虹,是要表达出主对旧约以色列民族所许的诺言,现今在新约中实现。
在第八幅里,降生奥迹中的马槽是空的,表示出耶稣已经不止二千年前降生了,而且每当在祭台上有圣祭的举行,在读经台上有福音的诵读,都是基督的再降临。
在第九及第十幅,绘有鸽子、光和风、还有十三朵火舌,代表著圣母玛利亚及十二位宗徒在耶稣升天后,圣神降临于门徒们身上,这景象形成了整个祭台的背景。第七至第十幅彩绘玻璃画,表达出新约的奥迹,从天使向玛利亚报喜,直述到圣神降临。
祭台、读经台及圣体柜
祭台、读经台及圣体柜的背景,都以一块完整的大石头雕凿而成,表达出基督的完美无缺,所信仰的主只有一个,只有一个基督的祭献,只有同一张餐桌,同一的救恩。祭台刻有十字架,因为基督自己就是祭台,又是司祭又是祭品。读经台的雕刻也是基督的名号(希腊文),表示在读经台上所宣示的是基督的真理,是生命之言。圣体柜是金属的十字架,藏在石雕的麦捆中,表示基督就是麦子,是生命之粮。从圣体柜下、祭台下和读经台下的地板都有流水纹,将三者串连在一起,因为它们三者同出一处:“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在祭台后的复活基督像,显示著主藉基督的死亡和复活,重新创造了世界,立了新的盟约,使凡信仰祂的人得到新生命。
圣洗池、纪念台及圣母像
从圣洗池中流出来的水,以大理石的图案表达,充满了整个圣堂的地上,是取用厄则克耳先知书中所说的景象(则47:1-12)。从水中生出一棵大树,由圣堂入口,经过整条通道,直至祭台,直到复活基督的十字架下,喻意我们人生所走的道路,是一条藉著基督,而又通往基督的道路。
圣堂右边背的尽头,有亡者的纪念台,也有一棵树,绿荫之下栖息著很多灵魂,正在期待著末世永恒的安息。这棵树上结有果子,象征著那些在生时结出相称善果的人,都会得到主的赏报。(路8:4-15)。 圣堂左面是圣母像,表达出圣经的最后一部书:默示录。这幅圣母像是要表达默示录的公审判和新天新地(默20:11〜21:4)。
圣经的象征
凡进入这圣堂的人,当看到各种图案,都能体验到旧约、新约福音和默示录里所采用的各种象征,代表著主,要启示的各种奥秘。设计师还取用这圣堂位于天水围,而利用天水围这个美丽的名字作灵感,表达天空和水流,使信友更有本地化的亲切感。旧约所预许的救恩,基督在新约所体现的天国,默示录所预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