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葉理諾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葉理諾堂
圖片來自twitter

聖葉理諾堂(英語:St. Jerome's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新界天水圍天美街6號,建立於2002年10月6日。現任主任司鐸為天主教香港教區李志源神父[1]

歷史

1993年初,由於天水圍人口劇增,教區發展天水圍的牧民工作,高培理神父借用培聖中學,設立聖葉理諾彌撒中心,附屬於玫瑰堂區。1993年10月3日,陳志明副主教主持第一次主保瞻禮慶典。1995年10月1日,聖葉理諾彌撒中心升格為堂區。1998年6月,政府批出建新聖堂用地,新聖堂動工興建。2001年9月,胡振中樞機委任林榮鈞神父為助理主任司鐸。2002年3月31日,復活節感恩祭高神父離任,由林神父接替為主任司鐸。2002年10月6日,新聖堂正式啟用,由陳日君主教舉行獻堂禮。

建築風格

以聖經為主題

因聖葉理諾是聖經聖師及本堂主保,所以,室內設計師余蕙瑛修女利用聖經作為本聖堂設計要表達的主題,以聖經環繞整個聖堂,從創世紀述說到默示錄。聖堂的右邊要展示的是舊約,前面正中央祭壇是福音,左面是默示錄,再由入口大門聖洗池至祭壇,令進入這聖堂的人環視一週,就能體驗到整本的聖經。

彩繪玻璃畫

從聖堂右邊的窗戶開始,第一至第六幅彩繪玻璃畫,是舊約創世紀,主在六天內完全了創造宇宙的工程。最右面的第一幅是第一天,而第六幅則是第六天。到第七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在第五幅裡,天上有一彩虹,是借用這個位置,道出主與人類所立的第一個盟約。在聖堂中央是描述新約的奧蹟,有第七至第十幅彩繪玻璃畫、聖體櫃、祭台及讀經台。在第七幅裡繪有一個空盒子,盒子被放在山洞裡,山洞上有一棵樹,樹上有一串彩虹。那個空盒子就是耶穌降生的馬槽。在馬槽和樹上有彩虹,是要表達出主對舊約以色列民族所許的諾言,現今在新約中實現。

在第八幅裡,降生奧蹟中的馬槽是空的,表示出耶穌已經不止二千年前降生了,而且每當在祭台上有聖祭的舉行,在讀經台上有福音的誦讀,都是基督的再降臨。

在第九及第十幅,繪有鴿子、光和風、還有十三朵火舌,代表著聖母瑪利亞及十二位宗徒在耶穌升天後,聖神降臨於門徒們身上,這景象形成了整個祭台的背景。第七至第十幅彩繪玻璃畫,表達出新約的奧蹟,從天使向瑪利亞報喜,直述到聖神降臨。

祭台、讀經台及聖體櫃

祭台、讀經台及聖體櫃的背景,都以一塊完整的大石頭雕鑿而成,表達出基督的完美無缺,所信仰的主只有一個,只有一個基督的祭獻,只有同一張餐桌,同一的救恩。祭台刻有十字架,因為基督自己就是祭台,又是司祭又是祭品。讀經台的雕刻也是基督的名號(希臘文),表示在讀經台上所宣示的是基督的真理,是生命之言。聖體櫃是金屬的十字架,藏在石雕的麥捆中,表示基督就是麥子,是生命之糧。從聖體櫃下、祭台下和讀經台下的地板都有流水紋,將三者串連在一起,因為它們三者同出一處:「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14)。在祭台後的復活基督像,顯示著主藉基督的死亡復活,重新創造了世界,立了新的盟約,使凡信仰祂的人得到新生命。

聖洗池、紀念台及聖母像

從聖洗池中流出來的水,以大理石的圖案表達,充滿了整個聖堂的地上,是取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所說的景象(則47:1-12)。從水中生出一棵大樹,由聖堂入口,經過整條通道,直至祭台,直到復活基督的十字架下,喻意我們人生所走的道路,是一條藉著基督,而又通往基督的道路。

聖堂右邊背的盡頭,有亡者的紀念台,也有一棵樹,綠蔭之下棲息著很多靈魂,正在期待著末世永恆的安息。這棵樹上結有果子,象徵著那些在生時結出相稱善果的人,都會得到主的賞報。(路8:4-15)。 聖堂左面是聖母像,表達出聖經的最後一部書:默示錄。這幅聖母像是要表達默示錄的公審判和新天新地(默20:11〜21:4)。

聖經的象徵

凡進入這聖堂的人,當看到各種圖案,都能體驗到舊約、新約福音和默示錄裡所採用的各種象徵,代表著主,要啟示的各種奧秘。設計師還取用這聖堂位於天水圍,而利用天水圍這個美麗的名字作靈感,表達天空和水流,使信友更有本地化的親切感。舊約所預許的救恩,基督在新約所體現的天國,默示錄所預示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聖葉理諾堂,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