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职贡图 (萧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职贡图》是南朝梁代萧绎所绘的绘画作品,原作已失,现存宋人摹本,绢本设色,   该摹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职贡图 (萧绎)
图片来自互动百科

画作内容

萧绎《职贡图》原作朝贡人物不少于25国,甚至超出31国。现仅存12国画像。 自右至左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及末国使者,每一位使者身后,有一简短的题记,叙述其国名、方位、山川道里、风土人情、与梁的关系,以及历来的朝贡情况。其榜题,滑国前行残,末国后段残,倭国只存前半,后半属宕昌国,其使者图像已逸,其余多有漫漶,内容与《梁书·诸夷传》相符,或更翔实。 该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辟用外域职贡人物为作画题材的工笔人物卷轴画,亦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同时也为后世研究绘画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证材料。

创作背景

萧绎[1] (508—554年)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南北朝长期对峙的时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民族大融合的特定历史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大量士族南迁和朝廷的文艺政策,使长江流域获得进一步空前的开发,使江南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即使在国际上也成为最为重要的国际文化中心之一。日本著名考古学家吉田怜说,“从文化上来说,6世纪的南朝宛如君临东亚世界的太阳,围绕着它的北朝、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周围各国,都不过是大大小小的行星,像接受阳光似的吸取从南朝放射出来的卓越的文化”,充分意识到南朝文化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萧绎所绘《职供图》,即是此一时期南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写和象征。

在古代中国,职贡图用来记载少数民族进贡的情形,亦即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向朝廷进贡的纪实图画。萧绎的《职贡图》为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创作于526年—539年间。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子,当时南朝与各国友好相处,来朝贡的使臣不绝于途,而作为皇子的萧绎则有机会见到这些平常人不能看到的盛大景象。所以才有这一《职贡图》的问世。《职贡图》为萧绎做荆州刺史时所作。 张彦远说的“任荆州刺史日,画蕃客入朝图,帝极称善”,指的正是这张画。按《梁书·武帝纪》,萧绎第一次任荆州刺史是在普通七年(526)十月到大同五年(539)七月之间。《职贡图序》上还提到“皇帝君临天下之四十载,垂衣裳而赖兆民,坐岩廊而彰万国”,说明画成写序当在梁武帝建国四十年前后,因为萧绎在大同五年七月“入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六年(十二)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他可能在京城这段时间最后完成了《职贡图》。

萧绎还专门为这幅《职贡图》作了序言,说明了创作《职贡图》的动机,他说:“臣以不佞,推毂上游,夷歌成章,胡人遥集……瞻其容貌,讯其风俗,如有来朝京辇,不涉汉南,别加访采,以广闻见,名为职贡图云尔。”

参考文献

  1. 梁元帝萧绎,视觉素养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