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職貢圖 (蕭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職貢圖》是南朝梁代蕭繹所繪的繪畫作品,原作已失,現存宋人摹本,絹本設色,   該摹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職貢圖 (蕭繹)
圖片來自互動百科

畫作內容

蕭繹《職貢圖》原作朝貢人物不少於25國,甚至超出31國。現僅存12國畫像。 自右至左為:滑國波斯百濟龜茲倭國狼牙修鄧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題及末國使者,每一位使者身後,有一簡短的題記,敘述其國名、方位、山川道里、風土人情、與梁的關係,以及歷來的朝貢情況。其榜題,滑國前行殘,末國後段殘,倭國只存前半,後半屬宕昌國,其使者圖像已逸,其餘多有漫漶,內容與《梁書·諸夷傳》相符,或更翔實。 該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部辟用外域職貢人物為作畫題材的工筆人物捲軸畫,亦是現存最早的職貢圖。同時也為後世研究繪畫和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證材料。

創作背景

蕭繹[1] (508—554年)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南北朝長期對峙的時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民族大融合的特定歷史時期。由於中原地區大量士族南遷和朝廷的文藝政策,使長江流域獲得進一步空前的開發,使江南成為中國的文化中心,即使在國際上也成為最為重要的國際文化中心之一。日本著名考古學家吉田憐說,「從文化上來說,6世紀的南朝宛如君臨東亞世界的太陽,圍繞着它的北朝、高句麗、百濟、新羅、日本等周圍各國,都不過是大大小小的行星,像接受陽光似的吸取從南朝放射出來的卓越的文化」,充分意識到南朝文化對東亞地區乃至世界文化發展的影響。蕭繹所繪《職供圖》,即是此一時期南朝與周邊地區及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個縮寫和象徵。

在古代中國,職貢圖用來記載少數民族進貢的情形,亦即外國及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向朝廷進貢的紀實圖畫。蕭繹的《職貢圖》為現存最早的職貢圖,創作於526年—539年間。蕭繹是梁武帝的第七子,當時南朝與各國友好相處,來朝貢的使臣不絕於途,而作為皇子的蕭繹則有機會見到這些平常人不能看到的盛大景象。所以才有這一《職貢圖》的問世。《職貢圖》為蕭繹做荊州刺史時所作。 張彥遠說的「任荊州刺史日,畫蕃客入朝圖,帝極稱善」,指的正是這張畫。按《梁書·武帝紀》,蕭繹第一次任荊州刺史是在普通七年(526)十月到大同五年(539)七月之間。《職貢圖序》上還提到「皇帝君臨天下之四十載,垂衣裳而賴兆民,坐岩廊而彰萬國」,說明畫成寫序當在梁武帝建國四十年前後,因為蕭繹在大同五年七月「入為安右將軍護軍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六年(十二)出為使持節都督江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他可能在京城這段時間最後完成了《職貢圖》。

蕭繹還專門為這幅《職貢圖》作了序言,說明了創作《職貢圖》的動機,他說:「臣以不佞,推轂上游,夷歌成章,胡人遙集……瞻其容貌,訊其風俗,如有來朝京輦,不涉漢南,別加訪采,以廣聞見,名為職貢圖云爾。」

參考文獻

  1. 梁元帝蕭繹,視覺素養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