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肉苁蓉炮制方法与标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肉苁蓉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fubulosa (Schrenk),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时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

南朝宋时有酒酥复制法(《雷公》)。宋代增加了浸法(《圣惠方》),酒洗法、水煮制(《证类》),酒煮制(《局方》),酒蒸制(《济生方》),焙制(《洪氏》)等炮制方法。元、明时代又有了面煨(《儒门》)、酒炒法(《普济方》)、酥炒法(《景岳》),在煮制工艺上提出了“于银石器中文武火煮”(《普济方》)。清代新增了“泡淡”法(《条辨》),在酒蒸制时强调“以甑蒸之”并“忌铁器”(《本草述》)。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十五六种。

【现代炮制方法】

1、肉苁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稍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盐苁蓉须用清水漂净盐后,晒至七八成千,闷润,再切片,干燥。

2、酒苁蓉:取肉苁蓉片,加入黄酒拌匀,置炖罐内,密闭,隔水加热炖透。或置适宜的容器内,蒸透,至酒完全被吸尽,表面黑色时取出,干燥。肉苁蓉每100kg用黄酒20kg。

【饮片性状】

肉苁蓉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中间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周边呈灰黑色鳞片状;质坚脆;气微,味甜微苦。酒苁蓉形如肉苁蓉,表面黑棕色,质柔润,味微甜,微有酒气。

【质量标准】

肉苁蓉含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8.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5.0%。肉苁蓉含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30%。管花肉苁蓉含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不得少于1.5%。

【炮制目的】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经、大肠经。具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 肉苁蓉生品以补肾止浊、滑肠通便力强,多用于肾气不足之便秘,白浊。酒制后增强补肾助阳之力,多用于阳痿、腰痛、不孕。

【应用选择】

1、生用 (1)肾气不足:常与山药、茯苓、菟丝子等同用,能补肾益精,可用于肾气不足之遗精,遗尿。 (2)便秘:常与当归、地黄、白芍等同用,能润燥滑肠,可用于老人血虚肠燥之大便秘结,如苁蓉润肠汤(《济生》)。 2、制用(酒苁蓉) (1)阳痿:常与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淫羊藿等同用,能补肾壮阳,可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不起等。 (2)不孕:常与当归、熟地、肉桂、附子等同用,能温肾暖宫,可用于冲任虚寒,宫冷不孕。 (3)腰痛:常与杜仲、续断、菟丝子等同用,能补肝肾,强腰膝,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疼痛,如肉苁蓉丸(《圣惠方》)。

【现代研究】

肉苁蓉主含甜菜碱、甘露醇、麦角甾苷、游离氨基酸等。均系亲水性成分,可在汤剂中被煎出。

现代研究表明,应用比色测定肉苁蓉炮制品中甜菜碱的含量,结果,生片为4.30%,酒炖片为7.52%,清炖片为9.16%,清蒸片为7.88%,浸泡片为2.47%,高压酒炖片为7.68%,白酒炖片为5.99%。这一结果说明肉苁蓉经加热炮制后其甜菜碱的含量明显升高,温度是其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浸泡后几乎损失一半,辅料中白酒炮制不如黄酒好。

通过不同方法炮制的肉苁蓉对“阳虚”动物DNA合成率及金属微量元素的测定表明,肉苁蓉经蒸制均有增加DNA合成率的作用,并含有较高的与中医“肾”密切相关的锌、锰等元素,且制盐大芸比淡大芸作用较强,含锌、锰、铜、铁量亦高,说明肉苁蓉传统蒸法炮制有意义,并提示盐大芸炮制无需漂尽盐分,洗净直接蒸制,既可减轻烦琐工序,又可提高临床疗效。

肉苁蓉的最佳炮制工艺,以甜菜碱和麦角甾苷的含量为指标,对酒炖法中的不同工艺进行正交设计,结果是加入黄酒30%、水25%、蒸炖12个小时者为最佳。这一新型工艺与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的酒炖法比较,蒸炖时间缩短一半,并省去了倒罐工艺和劳力,一般药厂均可炮制,新工艺技术参数明确,易于掌握,使肉苁蓉饮片的质量能得以保证。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浸法、单蒸法、黑豆煮、蒸复制法。

2、文献摘录肉苁蓉“凡使,先须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样是,此偏隔人心前气不散,令人上气不出。凡使用,先须酒浸,并刷草了,却蒸,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雷公》)。“专补肾中之水火,余无他用,若多用之能滑大肠,古人所以治虚人大便结者,用肉苁蓉一两,水洗出盐味,别用净水煮,即下大便,正取其补虚而滑肠也”(《新编》)。

【总结】

肉苁蓉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南北朝始创酒酥制,而后有浸、蒸、焙、炙、煮、煨、炒等;辅料有酒、酥油、面等,但以单一洒炙为主,酒与酥油合炙为次。

酒制法始见于宋代,酒制品主要用于治肾气虚,腰脚无力及一切风证(《圣惠方》),还可补不足,强目力(《普济方》)。后世各代广为沿用,亦为《中国药典》收为法定的炮制方法。

肉苁蓉净制时要求去“浮甲”与“白膜”,《仁术便览》云:“不去隔人心气不散正气不出”,近代已无此要求。肉苁蓉有“甜苁蓉”与“盐苁蓉”之别。

对盐苁蓉明代提出用酒浸去咸,可能成本太高,清代改用水漂去咸,水漂虽能去咸,但亦会溶去水溶性的有效成分,故而有人提出无需漂净盐分.洗净即可,此说当亦在理。肉苁蓉经过酒蒸制之后甜菜碱的含量提高,壮阳补益作用增强,润下作用缓和,所以酒蒸肉苁蓉的炮制经验是成功的,应予以充分肯定。 [1]

【炮制方法】

肉苁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稍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盐苁蓉须用清水漂净盐后,晒至七八成千,闷润,再切片,干燥。

【饮片性状】

肉苁蓉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中间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周边呈灰黑色鳞片状;质坚脆;气微,味甜微苦。酒苁蓉形如肉苁蓉,表面黑棕色,质柔润,味微甜,微有酒气。

【质量标准】

肉苁蓉含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8.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5.0%。肉苁蓉含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30%。管花肉苁蓉含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不得少于1.5%。

【炮制目的】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经、大肠经。具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肉苁蓉生品以补肾止浊、滑肠通便力强,多用于肾气不足之便秘,白浊。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