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肖新志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肖新志

国籍;中国

民族;汉

主要成就;两度创造红薯吉尼斯世界纪录

湖南省著名商标"旺侬"的创造人

新立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

出生地;湖南省醴陵市均楚镇

肖新志,名副其实的"红薯大王",和其他7名返乡农民创立了"醴陵市新立红薯种植农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他是湖南省著名商标"旺侬"的创造人,新立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1]

目录

个人简介

2008年,其合作社种出了一个68.5公斤的"巨无霸"红薯,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湖南(国际)第十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9年,其合作社又种出一个单株73公斤的红薯,获得第二届中国中部(湖南)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2010年,"旺侬"红薯脆片制作技艺,获评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其合作社注册的"旺侬"商标成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肖新志领导的新立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拥有著名商标的农民合作社。

媒体报道

株洲日报--从"破烂王"到"红薯王"

种出"巨无霸"红薯,"旺侬"成为省著名商标,薯片制作技艺获评市"非遗"。

2007年,肖新志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再捡破烂了,改种红薯,制作红薯片,并成立了新立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新立合作社)。和他一起创业的,还有曾在外打工的其他7名农民。

4年过去,肖新志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薯大王",而新立合作社的"旺侬薯片",也喜获"湖南省著名商标"。

未来规划中,新立合作社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建立自己的直销店,让"旺侬薯片"成为醴陵的新名片。

8农民创立红薯合作社

新立合作社地处偏远,位于醴陵市均楚镇岱兴桥村。22日,记者冒着寒风,来到这里。刚进门,一股薯片香味便飘来。

屋内,柴火"扑哧"地燃烧,香气四溢的茶油在锅中翻滚,工作人员用筛子滤出红薯片。"煮薯片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把握和蒸煮的时长,这都需要一定的技术。"

肖新志介绍着。再往前走,是一间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位老师傅正在切片。"当初,我们就是从这里起家的。"肖新志说。

资料显示,200年前,醴陵就开始种植红薯了,是湖南红薯的主产区之一,常年产量在万吨以上。当地有制作红薯片的习俗,却从没人想到过要规模经营。

2007年,在外捡了多年破烂的肖新志回到家乡发展。他发现家乡旱土遍布,盛产茶油,劳动力资源丰富,做大红薯产业(含食用薯、工业用薯)的条件得天独厚。

这年7月,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人地位,对合作社给予相关政策扶持。于是,肖新志和其他7名回乡的农民一道,创立了"新立红薯种植农业合作社"。

发动村民规模种植

合作社成立了,薯源是问题,"村民都只愿零散种些红薯自用,要他们规模种植,很难。"肖新志述说着当时的情景。

合作社成员找来美国高产淀粉薯种,逐家逐户去推销,"我们给村民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承诺亩产2500公斤,并保证销售。如果没有达到,差额部分由合作社补齐。"

村民还是不买账,合作社又决定,再按一半的销售额发放订金。可2007年,只有少数村民同意规模种植,种植面积也只有200多亩。

湖南日报--"红薯大王"的新心愿

初遇肖新志

在株洲醴陵市均楚镇潘家冲村李家组,一个200立方米的地窖正在挖掘中。2011年9月22日,肖新志领着记者到泥泞的洞里转了一圈,胸有成竹地说:"再过两个月就能完工了。这里离合作社总部有25公里,山路窄不好走,搞了这个地窖就可以储藏约300亩地的种薯,就近供应当地农民了。"

肖新志其人

肖新志是何人?还记得曾在2009年农博会上展示的那株73公斤重的"巨无霸"红薯吗?那就是肖新志带领一帮人鼓捣出来的。2007年,肖新志等在外打工的8位农民,决定回乡种植红薯。"均楚镇多山地,适合种植红薯,而且红薯对技术要求不高,病虫害也少,比种水稻还是赚钱些。再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里吃红薯的也会多起来。"8人发起成立了醴陵市均楚镇新立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肖新志则当起了负责人。

回溯创业路

"当初想发动农民种红薯好难呀。""红薯大王"肖新志回忆道。"农民觉得田都不愿种,还去种红薯,以前都吃怕了,肯定没人要。合作社引进了美国高产淀粉薯,实行种苗和技术免费供应,保证销售。并承诺亩产2500公斤,如果没有达到,差额部分由合作社负责补齐。可这样还是打动不了农民,只好再按一半的销售额放订金。2007年,除了自己亲友种的,其他的预付了七八万元订金,总共种了200多亩。

由于承诺兑现,第二年红薯种植面积扩到1000多亩,订金一事也取消了。此后,种植面积节节攀升,收购价格也从当初的每公斤0.64元涨到如今的保底价每公斤1.2元。同时,引进的红薯优良品种也扩展到水果薯、紫薯等,达到了4个。

引领致富路

均楚镇潘家冲村村民钟志辉种植的60多亩红薯长势不错,再过一两个月就能收获了。两年前他在福建打工时发现红薯旺销,便萌生回乡种红薯的想法。与合作社接上头后,当年钟志辉种下10亩红薯,每亩产量达到2500多公斤,共收入15000多元。第二年便发展到40亩,还养起了猪和羊,搞循环经济。记者在钟志辉的养羊场看到,新鲜的红薯藤一送到,两百多头黑山羊一拥而上品尝。"红薯叶、藤等发酵后可以保持将近半年的新鲜,猪喜欢吃,算下来可为每头猪节省500元饲料钱。羊主要是在冬天吃薯藤,大概可为每头羊省下30元饲料钱。猪粪和羊粪再拿去肥田。"钟志辉还告诉记者,2011年他家的红薯面积扩大到了60多亩,还以土地入股加入了合作社,成为社员了。2011年的家庭收入达到了20万元。

薯王新心愿

红薯合作社会员越来越多,肖新志的干劲十足。"今年,合作社已有成员328名,种植农户增加到3250户,种植红薯面积达6000多亩,扩展到7个乡镇。"说起未来,这个"红薯大王"有个新心愿。"想要把红薯产业做大,让红薯成为醴陵的一张新名片,合作社也能跟着发展赚大钱。"

红网湖南--"薯王"惊艳农博会

09年11月18日上午,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二楼,醴陵农民肖新志展示的那株73公斤重的"巨无霸"红薯,成为2009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现场的一大亮点。

在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中,出现了一个肖新志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湖南省委原书记熊清泉。他快步走上前去,紧紧握住老人的手以表祝贺。

2007年的一天,醴陵市均楚镇岱兴桥村的一个红砖房里,肖新志和另外7位农民坐到了一起,他们都是在外打工受挫后的返乡人员。

肖新志十几岁时外出到建筑工地打工,后来推过板车、收过破烂,再后来雄心勃勃开了个有色金属回收店,却因为价格波动太大铩羽而归。其他几人的情况大致相仿,有的曾在德国打零工,有的在长沙搞过家政服务,结果都非常不理想。

肖新志记得很清楚,那一年的早春特别冷。大家缩在屋里想点子,谋出路,聊到最后,8个人一合计,决定引进国外技术种植红薯。

一个月后,8个农民捣弄出一个红薯种植协会,后于2007年7月3日正式更名为"新立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组织办起来之后,大家算了算账,发现总投资竟然高达60万元,把他们吓了一跳--这几乎是他们常年打工的所有积蓄。

背水一战的8个人,开始四处游说村民们参加协会。村民们担心种红薯市场不好,收益不高,他们就免费派送种苗,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并向村民们承诺:保证亩产2500公斤,如果没有达到,差额部分由协会负责补齐。肖新志说:"我们甚至给困难户提供预付款,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跟着干。"

"在最关键的时候,熊老给我们送来了春风,也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肖新志回忆说,早在2005年,熊老就专门调研过在醴陵发展红薯产业。听说几个农民成立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经常打电话询问进展情况,并帮忙多方联系技术支持。肖新志告诉记者,醴陵市均楚镇地属山区,道路崎岖陡峭,熊老年事虽高,但调研时却执意要徒步走到山上去查看。熊老多次联系省农业部门、老科协的负责人帮助出谋划策,并想办法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引进先进技术,支援农民种红薯。2010年8月17日,熊清泉前往醴陵考察,特意带了自己的一幅画作《红薯图》,送给合作社,向广大种薯户寄予丰产增收的美好祝愿。

在熊清泉支持下,合作社渐渐走上了正轨。3年里,共与328户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作协议,从种苗到生产技术,再到市场包销,醴陵农民享受着合作社全方位的服务,每年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除了特色营养红薯、油炸薯片、红薯粉丝等食品大受消费者欢迎外,当地还开发出工业用薯,被加工成纤维材料、保水剂,提炼乙醇等。

"现在我们拥有水果型红薯紫色薯蔬菜薯油脂淀粉薯等多个拳头产品,这株巨型红薯是去年引进的优质特色大薯,在去年就产出了单株68.5公斤的'薯王',一举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今年又创下新纪录,达到了73公斤。"在农博会展馆现场,肖新志忙不迭地向前来看望的熊清泉报喜,熊清泉开心的笑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