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胡景翼 | |
---|---|
出生 | 1892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字笠僧 |
职业 | 将领 |
知名于 | 与其他将领联合发动北京政变的著名爱国将领 |
胡景翼(1892年-1925年4月),字笠僧,又作励生,陕西富平人,著名爱国将领。1910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在耀县组织起义失败后流亡到日本。1915年护国战争时期奉派回国。1917年护法战争期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1920年直皖战争后被直系收编为陕军第一师。直奉战争期间所部驻在彰德-顺德一线。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胡景翼 | 别名 | 字笠僧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出生日期 | 1892年 | 逝世日期 | 1925年 |
性别 | 男 | 职业 | 将领 |
出生地 | 陕西省富平县长春乡陵怀村 |
目录
人物简介
基本资料
胡景翼,字笠僧,陕西省富平县长春乡陵怀村东窑人。著名的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一说为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人。
生平经历
早年入西安健本学堂,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时,在陕西举兵响应,任第一标统带。民国成立后赴日本留学。1914年回国,在陕西地方军陈树藩部下先后任营长、团长等职。1917年参加组织陕西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兼第七路总指挥。1922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时,他任第一师师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部到河南援助直系,直系败后,驻河北正定、邯郸一带,归附直系曹锟、吴佩孚。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2]
少年时代
胡景翼的老家在富平县陵怀堡,因父亲胡彦麟在外经商,家中无人照料,举家迁至外祖父家侯家堡。胡景翼的父亲胡彦麟,读过几年私塾,识得文墨,不同于一般唯利是图、只知钻钱眼的商人。他见多识广,重义轻利,思想进步,关心国家,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尤为不满。他为人侠义,性情豪爽,是位具有强烈爱国心,和远见卓识的好父亲。这对孩提时代的胡景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学者章太炎和胡彦麟有过来往。看到胡景翼聪明好学,一表人才,对胡彦麟说:"励生是今世少有的天才。……如果没有胡大人的严正督导,励生所就未可知也。"
胡彦麟有六子一女,胡景翼为长子。胡彦麟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举家又从地处偏僻的侯家堡,迁到富平重镇庄里镇。让胡景翼跟一位姓杨的先生读了近六年书,将《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课本读得滚瓜烂熟。胡景翼的聪明好学,先生已教不了他了,就举荐他跟父亲到三原读书,拜关中有名的学者赵如笃为师,读"四书"、"五经"。这些古文虽有些诘屈聱牙,枯燥乏味,却为他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胡景翼崇尚健体,在读书的同时,又拜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为师,成为高家拳的再传弟子。当时井勿幕等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08年成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经常来三原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这对少年的胡景翼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他稚嫩的心灵中播下了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的种子。
当时的革命以剪辫子、放小脚为形式,反对满清政府,开展解放妇女运动。15岁的胡景翼,以"一十五龄人"为笔名,编写了劝妇女放足的传单,四处张贴。
听说西安"健本"学堂招生,胡景翼向父亲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取得父亲的支持,考入了西安"健本"学堂。
"健本"学堂,是革命党人焦子敬等人创办的。任课的老师大都是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利用课堂,揭露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黑暗,宣传民主革命的道理。这些新鲜的思想,给了年轻的胡景翼以极大的激励。
面对国家危亡,民族危机,胡景翼再也坐不住了。他组织同学演讲,慷慨激昂,大声疾呼:"列强环逼,清廷无能,堂堂中国就要被瓜分了,我们就要作亡过奴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岂能眼看着鞑虏的蹂躏,而干作亡国奴吗?"他仿效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杆为旗",组织同学制作了20几支木枪,进行操练。
1910年3月,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绍下,19岁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以一位自觉的革命者,投入了民主革命的洪流。
背景资料
1908年10月,渭北蒲城县发生反动政府迫害进步学生的"蒲案",全省各地声援"蒲案"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接连不断。1910年,学生运动进入高潮。在这次反迫害斗争中,胡景翼认识了他后来的挚友张义安。面对荷枪实弹的反动军队,手无寸铁的学生当然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运动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学生运动的失败,教训了胡景翼,要推翻专制政府,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一介书生,赤手空拳,要建立自己的武装,从那里着手?胡景翼认为只有从当时的"刀客"入手。
胡景翼的家乡富平以及周围各县,是"刀客"们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少年时代的胡景翼就崇拜"刀客",崇拜他们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崇拜他们杀富济贫,英勇无畏。于是,他就向井勿幕建议联络"刀客"。井勿幕就把秘密联络渭北会党和"刀客"的任务交给了胡景翼和李仲三等人。
在富平,胡景翼先后结识了"黑瘠背"王守身、"胡老六"胡彦海、"马老二"马正德、"石冷錾"石象仪等一批有名的"刀客"和"柴伙会"(邦会)头目田玉杰、田春耕等。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井勿幕和胡景翼所率义军的骨干。富平当时有个哥老会头目叫向紫山,颇有些实力。胡景翼想做向紫山的工作,但向被县衙关在监牢。胡景翼通过做工作,里应外合,救出了向紫山。出狱后,向紫山带领1000多人的队伍投入了革命。
在做"刀客"和帮会工作的同时,胡景翼又把工作伸向清军内部。在清政府扩编的陕西新军中,有大量的哥老会成员。胡景翼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打入新军,结识了哥老会头目张云山、万炳南等,并参加了哥老会,在大雁塔歃血为盟,使哥老会成员成为革命队伍的一支武装力量。
胡景翼联络"刀客",打入新军,争取"哥老会"的工作,为以后的武装起义打好了基础。
投笔从戎
1911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震撼全国。接着,四川的保路运动汹涌澎湃,全国各地的反清浪潮风起云涌。清王朝处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3]
1911年10月20日,武昌起义的炮声打响了,陕西革命党人深受鼓舞,他们连日召开会议,加紧起义的准备工作。
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打响(又称:陕西举义)。义军很快攻进西安城,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井勿幕为北路安抚招讨使。
听到西安起义胜利的消息,受陕西同盟会委托,在渭北联络革命志士,组织各地武装力量,准备起义的胡景翼十分激动。他连夜率领队伍上了耀县药王山,插起了"兴汉灭满,光复中华"的大旗。胡景翼率领义军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耀县、富平、三原等渭北重镇,成立了渭北起义军总部。年方20的胡景翼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秦陇复汉军第一标标统(团长),开始了自己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1914年1月赴日本,入浩然学社学习军事和数学。毕业后回陕,在陈树藩部下任职。1918年1月任陕西靖国军右翼总司令。
崭露头角
概况
胡景翼的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渭北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但由于组建仓促,成分复杂。这些由"刀客"、"哥老会"等帮会成员组成的队伍,作战虽勇敢,但纪律松弛,各行其是,缺乏应有的装备和军事素质,很难应对装备优良、训练有素的政府军。于是,胡景翼在所率部队中开展了整顿纪律和练兵活动,改变了部队中存在的自由散漫,各行其是的江湖作风,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4]
耀州城有个会党头目张南辉,假冒"革命军"的名义,勾结清府,烧杀虏掠,无恶不作,弄得城内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井勿幕令胡景翼率兵剿灭之。
以少胜多
胡景翼从所率的士兵中,精选了40名骑兵,直驱耀州城,把守城的300多名匪兵,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耀州城以少胜多的胜利,使渭北的土匪闻风丧胆,销声匿迹,老百姓无不称快。胡景翼的威名也从此风传渭北。
在革命浪潮的的冲击下,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惊慌失措。在向武汉进攻的同时,又慌忙命令河南、甘肃的清军夹击围剿陕西的革命军。
为迎击清军的进攻,陕西军政府一面派军进驻潼关,一面派军抵挡西来之敌。不料甘肃来敌凶猛,西线全线崩溃,向西安告急。井勿幕立刻派胡景翼率两营兵力,西进增援。胡景翼率军直取三水城,清军望风弃城而逃。胡景翼乘胜追击,包围了张洪镇,扼守要隘,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轮番冲击,死死卡住清军的退路,打得清军狼狈不堪,抱头鼠窜。
张洪镇的胜利,扭转了西线的战局。充分显示了胡景翼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将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逐陆讨袁
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袁世凯轻而易举地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登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陕西大统领改为大督都,张凤翙背叛革命,沦为袁世凯的走狗,处处打击、排挤革命党人。井勿幕、郭希仁等不得不解甲隐退。政局出人意料地急剧变化,特别是井勿幕的退隐,使胡景翼心灰意冷。
1912年秋,胡景翼伙同张义安、冯毓东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经于右仁、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有幸进入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举办的"浩然庐学社"学习,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个新的转折点。胡景翼对孙中山先生说:"来日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誓言后来成为胡景翼将军终生的奋斗目标。
结束了几个月的"浩然庐学社"的学习生活,胡景翼准备回国。临别时,孙中山先生握着胡景翼的手,说:"你的家乡在陕西,陕西革命的大事就托给你了。"肩负着孙中山先生的重托,怀抱着伟大的革命理想,胡景翼踏上回国的征途。
胡景翼回国之时,正是袁世凯践踏共和,阴谋称帝之时。
为了复辟的需要,袁世凯把他的部属和前清同僚委以重任,把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又遣兵调将奔赴全国各地,夺取地方政权。陆建章就是袁世凯派往陕西的军政要员。
陆建章一到陕西,大肆逮捕革命党人,迫害进步人士,残害人民群众,时人称之为"陆屠夫"。陕西革命处于低潮。
胡景翼经河北、山西回到陕西渭北,找到先期回国的张义安、冯毓东,又通过他们见到刘允丞、史可轩等人。
这时,在陕的老同盟会员、著名的革命党人郭希仁,隐居在华山脚下,以讲学为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得到郭希仁的行踪,胡景翼立即约冯毓东等来到华山脚下,拜见郭希仁,向他传达孙中山先生对对西北革命的关怀和指示。和他一起分析国内和陕西的形势,为了重建革命武装,胡景翼决定投靠陈树藩。胡景翼到渭北蒲城县见陈树藩。陈树藩只给了他一个差官长的闲差。经过种种努力,胡景翼终于取得了陈树藩的信任,当了备补连连长,不久又被提升为游击营营长,驻守富平。
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背叛共和,登上皇帝宝座,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孙中山先生立即发表了《讨袁檄文》,蔡锷将军宣布云南独立,兴师讨袁。
在陕的郭坚、曹世英、高峻等,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1916年3月在白水县城举起了讨袁的义旗。胡景翼派张义安、岳维峻等到渭北各县联络民军,招集旧部,同时利用矛盾,做陈树藩的工作,准备起义。
这年5月初,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带领3000多人的"中坚团"进驻富平。胡景翼认为这是逐陆讨袁的极好机会。当时,胡景翼的游击营只有300余人200支枪,和陆承武的力量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但胆大心细的胡景翼,谙熟兵法,以拜见陆承武为名,详细掌握了"陆"军的部署情况。出其不意,突然发难,活捉了陆承武。
听到胡景翼活捉陆承武的消息,各路民军都赶到富平,群情激愤,要求杀了陆儿子,推举胡景翼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胡景翼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为保存革命实力,力排众议,推陈树藩做了护国军总司令。[5]
陈树藩任护国军总司令后,兵分两路向西安进发。陆建章极为恐慌,只好答应陈树藩的要求,立即离陕,让出陕西督都的位置。
陈树藩就任陕西督都后,就背叛了护国军,成为袁世凯的帮凶。袁世凯倒台后,他又投靠段祺瑞,和陆建章一样,继续排挤、打击革命党人。陈树藩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胡景翼的部队,企图牵制、监视胡景翼的行动。 并把胡景翼的驻防从渭北调到陕南龙驹寨,以限制其发展,割断胡景翼与曹世英、郭坚等人的联系,企图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分化瓦解护国军。
对陈树藩的阴谋诡计,胡景翼早有觉察,他将计就计,以守为攻。驻军龙驹寨后,胡景翼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开展练兵活动。出乎陈树藩的意料,胡景翼在龙驹寨,不但没有受到限制,部队反而由10个连扩大为15个连,而且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倒陈伐段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发动了讨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渭北的曹世英、高峻,西安的耿直,响应孙中山纷纷起义,举起了倒陈伐段的旗帜。
1918年元月,驻军三原的张义安,对陈树藩派来旨在对付护国军的驻军,发起突然攻击。张义安以一营的兵力,歼灭了陈树藩的一个旅和一个整团,取得了三原起义的胜利。之后,胡景翼、曹世英也赶到三原,两军会师,成立了陕西靖国军。[6]
靖国军的成立,使陈树藩惊慌失措,坐卧不安。陈树藩软硬兼施,挑拨离间的阴谋败露之后,恼羞成怒,公然派兵攻打三原靖国军总部。胡景翼和曹世英出其不意,主动出击,一举粉碎了陈树藩的进攻。靖国军乘胜追击,除用一部分兵力留守三原,其余部队兵分东西两路,合围西安。张义安率西路军,进驻西安附近的甘家寨,以一个营的兵力粉碎了陈军三个营的进攻。在泾阳、三原战役结束后,胡景翼派冯毓东、李虎臣、康指定、邓宝珊,挥师南下,支援张义安。靖国军以凌厉的攻势摧毁了陈军在西安西郊的防线,从西、南两面包围了西安。
曹世英、郭坚、高峻率领的东路军连克新筑、十里铺、光台庙,直逼韩森寨,从东、北两面对西安形成了包围。
在靖国军东西两路大军的夹攻下,陈树藩惊慌失措,一面向北洋政府告急,要求增援;另一方面以省长相许,向豫西的刘镇华求救。
刘镇华本来就是个鼠首两端的野心家,对自己盘踞于豫西一隅早就不满。陈树藩的求援,是肉饱子打狗,正好合了刘镇华的野心。于是,刘镇华亲率5000人马,开进潼关。刘镇华的入关,对靖国军十分不利。胡景翼审时度势,下令靖国军从西安撤军。西路军退回三原、泾阳、富平,以泾河为防线。东路军回到渭北原先驻地休整。
靖国军作战虽勇敢,但缺乏统一的指挥,这是军家的大忌。胡景翼、曹世英、刘允丞等商议,决定请在上海的于右任先生回陕主军。
1918年8月,于右仁从上海回到渭北,担任了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从北京回来的张钫担任了副总司令,全军实行了统一的编制。四分五裂的靖国军,从此有了统一的指挥。
靖国军虽然有了统一的指挥,与陈树藩的战争也暂时停了下来。但靖国军仍处在陈树藩的包围之中,处境仍然十分危险。胡景翼决定向陈军包围薄弱的东部发展。胡景翼去渭南固市找故友姜宏模。姜宏模建议胡景翼和陈树藩和谈。胡景翼接受了姜宏模的建议。但出人意料的是,陈树藩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借和谈之机,将胡景翼劫持回西安,拘禁起来。
1920年,是军阀混战,风云变幻的一年。直系势力伸进陕西,要赶陈树藩下台。陈树藩走投无路,决定以释放胡景翼为条件,和靖国军讲和。就这样,胡景翼结束了近三年的囚禁生活,回到了渭北,担任了陕西靖国军总指挥。
1921年5月,曹锟北京政府下令撤去陈树藩陕西督军的职务,由直系师长阎相文接任。7月,阎相文、吴新田、冯玉祥率部进陕。陈树藩准备武力抵抗。冯玉祥与胡景翼暗中联系。在冯玉祥和胡景翼的夹击下,陈军土崩瓦解,陈树藩逃进南山。
曲折发展
阎相文进陕,以直系取代了皖系。对靖国军来说,无异于前门驱狼,后门进虎。阎相文进陕,首先把敌对的矛头指向靖国军。到陕不久,阎相文就指使冯玉祥,诱杀了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这急功近利的鲁莽做法,激起了靖国军将士的愤怒和不满,受到上司吴佩孚的训斥。阎相文气急相加,服毒自尽。由冯玉祥接任了陕西督军。
冯玉祥上台后,和阎相文一样,并没有放弃消灭靖国军的企图。不过他汲取了阎相文的教训,采取了委婉的做法。他派人斡旋,试图收编靖国军,但没有结果。
吴佩孚坐镇洛阳,虎视眈眈。冯玉祥控制了西安、关中、陕南大部。坚守渭北的曹世英、高峻、胡景翼等只有两万人马,而且装备落后,粮饷不足。形势对靖国军十分不利,胡景翼等为靖国军的前途日夜焦虑。
刘允丞、续桐溪向胡景翼提出,接受改编,暂且换旗,保存势力,东出潼关的建议,得到胡景翼的赞同。
为了稳定局势,缓和冯、胡之间的矛盾,北洋政府派何遂来陕调解,决定将胡部改变为一个师,由胡任师长,直受吴佩孚节制。
1922年4月,直奉第一次战争爆发。吴佩孚命令冯玉祥移军河南。为东出潼关,谋求发展,胡景翼也决定率部进军中原。
冯玉祥一到郑州,就遭到河南督军赵倜的两面夹攻,向胡景翼告急,要求增援。胡景翼不计前嫌,立即出击,解了郑州之围。郑州一战,改变了冯玉祥对胡景翼的敌对情绪。为以后的冯、胡联盟奠定了基础。
冯、胡虽然取得了郑州反击战的胜利,但没有得到吴佩孚的赏识,反而成了打击、排挤的对象。冯玉祥到河南任督军不到半年,就被吴佩孚调到北京南苑坐了冷板凳。胡景翼被任命为京汉铁路线的护路使,驻军顺德(河北邢台),负责正定到彰德(河南安阳)一段的护路任务。
1923年2月,京汉铁路爆发了"二七"大罢工。吴佩孚下令镇压工人,胡景翼拒绝执行吴佩孚的命令。对胡景翼的作法,吴佩孚大为不满,下令胡景翼南下,攻打北伐军。胡进翼以军备不齐,粮饷不足为借口,又一次拒绝了吴佩孚的命令。
曹锟贿选和吴佩孚的"武力统一"政策,激化了内外部的各种矛盾。在孙中山的支持下,胡景翼、孙岳、冯玉祥结为反直联盟。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革命目标。会后,孙中山派人向胡景翼传达了会议精神,指示他联合北方进步势力,发动反直系军阀的斗争。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揭开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序幕,胡景翼盼望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他立即和刘允丞、续桐溪,商定了一个倒曹灭吴的计划。
胡景翼分析了曹、吴的内部情况,选择其中实力最大,和吴佩孚矛盾最深的冯玉祥,作为联合的重点。胡景翼先请孙岳面见冯玉祥,然后又派李仲三再见冯玉祥。冯玉祥同意和胡景翼合作,确定了推翻曹锟,解决曹吴,赶溥仪出紫禁城的计划。大政方针已定,冯玉祥令胡景翼火速率部进京。胡、孙、冯反直三角联盟正式形成。
北京政变
背景资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25万大军北上迎击张作霖。吴佩孚命令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出兵古北口,胡景翼作援军,策应前方。
让自己出兵古北口,冯玉祥认为吴佩孚是排除异己,有意刁难,十分不满。胡景翼要求后勤补给,也遭到吴佩孚的拒绝。这成为冯玉祥、胡景翼决心回师倒戈的导火索。
冯玉祥受命后,迟迟不发,秘密地进行着回师倒戈的准备工作。他以京城空虚为借口,向曹锟推荐孙岳任北京卫戍副司令,作为内应。又派蒋鸿遇为留守司令兼兵站总监留守北京,监视曹、吴的行动。待一切部署就绪后,冯玉祥才率部开拔。
讨伐叛贼
胡景翼担任第二路援军司令。在临行前,胡景翼把刘允丞、续桐溪、李仲三找来,部署了周密的回师计划。他托李仲三联系冯玉祥,令李虎臣留驻通州作策应,派续桐溪去承德争取米振标,托刘允丞向孙中山汇报。请孙中山出师北伐,共讨曹、吴。
冯玉祥到古北口后,以筹措军饷为由,驻足不前,设法与奉军联系。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派人到古北口见冯玉祥,要求冯玉祥与奉军统一行动,共伐曹、吴。心有灵犀,双方一拍即合。但刚愎自用的吴佩孚却蒙在鼓里,对冯、胡、孙的三角联盟,及冯军与奉军、皖军的结盟,毫无觉察。
在冯玉祥的默许下,奉军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了天险九门口等三道关,打开了通往山海关的道路。在喜峰口,奉军也击败了直军王怀庆部。败讯传来,在北京的吴佩孚坐不住了,亲率精锐急忙赶赴山海关。吴佩孚一走,京城空虚,为胡景翼、冯玉祥回师北京,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邓宝珊按胡景翼的安排,到古北口见冯玉祥,通报了情况。冯玉祥决定立即班师回京。
胡景翼立即下令全军撤离战场,南下接应冯玉祥。胡景翼密令岳维峻袭击王怀庆部,割断王怀庆和吴佩孚间的联系。然后兵发榆关,堵住吴佩孚陆路回师的通道。又命邓宝珊、李纪才直奔京津,在丰台、玉田、滦州一线布防。令留守通州的李虎臣,策应冯玉祥进京。配合邓宝珊、郑成思,形成对唐山和天津的包围,堵死吴佩孚从海上回师京城的通道。胡景翼的这些部署,有力地配合了冯玉祥回师北京的军事行动。
1924年10月22日午夜,冯玉祥的先头部队在孙岳的帮助下,一弹未发,开进了北京安定门,占领了城内的交通要道,包围了总统府,囚禁了曹锟。23日黎明,冯玉祥的大队人马开进了北京城,控制了北京的整个局面。
25日,在北京北苑召开了政变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各部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冯与胡、孙商议,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北京政变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吴佩孚这时才如梦初醒。得到北京政变的消息,吴佩孚急忙挥师天津,以曹锟的名义,电令江苏、湖北各军火速北上增援,讨伐冯玉祥。
政变结果
李虎臣、李纪才、张之江、刘郁芬等兵陈杨村以西,准备向吴佩孚发动进攻。岳维峻、邓宝珊已占领了唐山。兵临城下的吴佩孚,困兽犹斗,拒不投降。胡景翼下令总攻击,取得了杨村战役的胜利。吴佩孚看大势已去,只好从塘沽下海,向南逃窜。胡景翼进驻天津,讨吴战争宣告正式结束。
北京政变,消灭了吴佩孚,迫使曹锟下台,把溥仪赶出了皇宫,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接到冯玉祥、胡景翼的邀请电报,孙中山决定即日北上。这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张作霖,违背当初的承诺,率师进山海关,直逼京、津。并公然拥戴段祺瑞任反直军统帅。国民党内对孙中山北上一事,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使孙中山的北上,迟迟不能成行。[7]
合作决裂
为了早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使人民免遭战乱的涂炭,孙中山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决定北上,并发表了《北上宣言》。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到上海,因交通受阻,改道日本到达天津。胡景翼在北京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这时的冯玉祥私心膨胀,置大局于不顾,把心思用在争夺地盘上。任命胡景翼为河南军务督办,孙岳为河南省长,企图把胡、孙赶出京津,以利自己的发展。
与此同时,冯玉祥在天津举行了包括奉系张作霖、皖系卢永祥在内的三方会议。会议其间,屈于段祺瑞、张作霖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压力,冯玉祥采取了"高揖群公,激流勇退"的态度,拱手把北京政变的胜利成果,让给了段、张这两位军阀,以新的军阀独裁代替了旧的军阀独裁。
天津会议使胡景翼大失所望。摆在他面前地唯一出路,就是南下中原,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跟军阀多年打交道的教训,教育了胡景翼,军阀们是靠不住的。于是,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屈武的引见下,胡景翼在苏联大使馆,见到了李大钊,并要求他南下指导工作。李大钊的接见,使胡景翼又一次柳暗花明,获得了"激流勇进"的信心。
荟萃中州
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在击败了吴佩孚残部和憨玉琨的抵抗之后,经郑州,进驻开封。他遵照孙中山先生"除恶务尽"的指示,出兵豫西,追剿吴佩孚,围困鸡公山。吴佩孚走投无路,只好带领残部窜进湖北,溜进湖南,投靠了军阀赵恒惕。
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各地纷纷来电祝贺,为其歌功颂德,称其为"临时执政"、"执政"。唯独胡景翼在来电中,称他"段大元帅",并在电文中控诉、训诫军阀的罪恶,招来段祺瑞的极端不满。
河南地处中原,是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南下可控制长江中下游,北上可图京、津,控制华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因为孙岳不愿来河南,胡景翼又兼任了河南省长。这一切为胡景翼实现自己大伟大抱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胡景翼在组建新政府时,采取了"豫人治豫"的方针,受到河南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拥护和爱戴,迅速稳定了中原局势。新政权成立后,清乡剿匪,惩治腐败,发展交通,兴办教育,对河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当然,胡景翼也并没有忘记国民二军所处的险恶形势。他下令整顿队伍,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时刻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大战。
胡景翼认为,对付反动军阀,必须贯彻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他邀请李大钊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计。为国共在河南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应胡景翼的邀请访问开封。
不久,苏联又派遣西纳尼、魏金斯基等30多人到郑州担任国民二军的军事教练。同时,胡景翼又派党必刚、师哲等30多人到苏联基辅军事学院学习。苏联又无偿援助国民二军大批枪炮、弹药和新式武器,大大改善了部队的武器装备。
李大钊、王若飞先后派刘天章、潘自立、史可轩、邹钧等许多优秀共产党员、进步青年来国民二军工作,开展革命活动。
在胡景翼的要求下,广州黄埔军校输送杜聿明、张耀明、马志超、王太玄等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到国民二军担任职务。徐向前、阎揆要也从黄埔军校来参加国民二军的工作。
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干部和知名人士也相继到达开封,如于右仁、李根源、刘允丞、张季鸾等直接参加国民二军的军务、政务、外务工作。
日本友人、朝鲜革命志士也来开封访问。一时间,海纳百川,宾朋如云,河南开封成了革命者的云集的地方,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
豫西大战
背景简介
早就对胡景翼怀恨在心的段祺瑞,对中原出现这块"赤色"地区惶恐不安,决心以武力消灭之。
1925年1月,段祺瑞任命憨玉琨为豫陕甘"剿匪"副司令,接着又唆使张作霖、阎锡山、刘镇华配合憨玉琨围攻胡景翼的国民二军。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盘踞在豫西的憨玉琨,很快发展到10万人马,对国民二军造成很大威胁。为避免战乱再起,胡景翼电致刘镇华,调国民二军留陕部队来河南,让憨玉琨部返回陕西,遭到刘、憨的拒绝。并指使其部属王老五、张德胜不断挑衅,一手制造了"禹州事件"。
一触即发
为顾全大局,稳定局势,胡景翼在处理这件事上作让步。但刘、憨以为胡景翼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极力扩大事态,连续攻占了国民二军控制的登封、密县、并向郑州前进。大战一触即发。
主动出击
2月中旬,胡景翼的到驻京代表张季鸾密报:张作霖、阎锡山、刘镇华在太原聚会,准备联合行动,消灭国民二军和三军。
胡景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于是主动出击,决定亲任总指挥,给憨玉琨、刘镇华以沉重打击。
1925年2月18日胡景翼到郑州,第二天就召开了军事会议,确定了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胡景翼命令岳维峻为右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杨瑞轩、史可轩、田生春沿陇海铁路西进,打击正面来犯的敌人,直捣洛阳。任命邓宝珊为左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李虎臣、蒋朗亭,并建国豫军、国民三军从密县、登封迂回出击,包抄敌军右侧直下偃师,同正面攻击部队会师洛阳。令米振标坐镇开封,以防张宗昌。令李纪才驻守豫东,以防阎锡山和肖耀南。
1925年2月22日,胡景翼下达了总进攻的命令。两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刘、憨发动了全面进攻。
右路军利用陇海铁路之便,迅速逼近,势如破竹,使憨玉琨不得不放弃荥阳、汜水、巩县,退守黑石关。憨玉琨惊慌万状,一面向刘镇华紧急求援,一面组织残余势力负隅顽抗。在黑石关前,憨玉琨命令部队多次冲锋,均告失败,不得不下令西撤,炸断伊水铁路大桥。
赶到洛阳,刘镇华一看情况不妙,急令憨玉琨集中兵力到伊水西岸的偃师,固守伊水桥头,又令袖手旁观的张治公立即投入战斗,拖延时间,以待奉军和晋军的支援。
急智克敌
这时的张宗昌从徐州来点电,以"援胡讨憨"之名,行"援憨讨胡"之实,要求西进,企图造成国民军腹背受敌之势。胡景翼接受了李根源急中生智,提前报捷的建议,使张宗昌失去了借口,只打消了西进的念头。
修复伊水铁路大桥,成为国民军西进,剿灭憨玉琨、刘镇华的首要。按工程要求得25天,胡景翼组织铁路工人,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修桥任务。岳维峻率师攻占了偃师,兵临洛阳城下。两路大军会师,一举攻下了洛阳城。憨玉琨如丧家之犬,逃回嵩山老家,服毒自尽。
刘镇华带领残兵败将,狼狈西窜,途中遭到邓宝珊、田玉洁、冯毓东的突然袭击,全军覆没。刘镇华侥幸逃生,渡过黄河,向太原去了。
豫西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段祺瑞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胡景翼将军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他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杰作,为他"以豫为基,推行主义于全国"的宏图大略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屠城惨案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与胡景翼、孙岳组成国民军,河南被划为国民军的势力范围,胡景翼以国民军第二军军长身份具领河南军务督办。然而,尽管脱离北洋军阀,倾向革命,但国民军以客军治豫,军纪很坏,进入河南后,各路败兵与土匪纷纷归其麾下,迅速膨胀,成为"匪来如梳、兵来如篦"的另一种荼毒百姓的祸殃。时年20岁,也是河南人,原籍距离禹县不足200里的中国口述历史的创始人郭廷以曾说过,河南兵匪一家,国民二军的胡景翼几乎全是土匪队伍。两个多月后,为收缴禹县警团枪械,国民军与地方武装发生冲突,胡部遂派重兵围城洗劫禹县,纵兵烧杀抢掠,酿成惨绝人寰、骇人听闻的禹县屠城大案,成为民国史上挥之不去的阴霾与耻辱。惨案发生后,豫省哗然,然胡景翼仅将该旅团长王祥生枪决,布告缉拿在逃的曹士英,来草草结案,以安地方。惨案的直接凶手曹士英原系国民二军收编的直系残部,也有为国民军扬善弃恶的历史学者,故意把这次屠城的罪行算在了北洋军阀头上。
与世长辞
就在国民二军攻克洛阳,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传来了不幸的消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突然病世。噩耗传来,胡景翼将军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右臂上的疔疮复发,病情急剧恶化。经医治无效,于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将军在开封与世长辞,享年仅34岁。
胡景翼将军逝世全国震惊,北京、西安、开封、郑州都举行了隆重地悼念活动。5月,胡景翼将军的灵柩由豫归陕,安葬于华山北麓的王猛台下。1936年10月,冯玉祥等胡景翼将军的生前友好,在河南郑州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胡公祠",作为胡景翼将军的永久纪念。
电视剧
《关内胡》
基本简介
东方云开,霞光微露。伴随胡笠僧遗像(封二)和片段的画面,扬起浑厚雄壮的主题歌曲:
太华云开,中原天晓,振臂一呼,豪杰多少。
为将为儒,为僧为佛。胸有千秋,心无一物。
亦孙亦徐,亦关亦岳。国之少年,世之先觉,
王翦为友,王猛为邻。古今百战,独为拯民。
灵兮归来,我亦雪涕。十亿劳民,一声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