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椒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椒目
[ 原图链接]

中文名: 胡椒目

拉丁学名: Piperales Bercht. & J. Presl

界: 植物界

亚 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 门: 轮藻总门

门: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 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 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 纲: 木兰亚纲

超 目: 胡椒超目

目: 胡椒目

分布区域: 亚洲东部和北美洲。我国主产中部以南各省区。

中文学名: Piperales Bercht. & J. Presl (1820)

草本灌木攀援藤本,稀为乔木;维管束有时散生而与单子叶植物的类似。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单叶,不分裂,通常有托叶。花小,两性或单性,无花被或稀为单被花,通常聚集成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常有苞片;雄蕊1-10枚; 心皮1-5,分离或连合。果为浆果核果蒴果或分果爿,不开裂或顶端开裂;种子具丰富的胚乳和小的胚。[1]

形态特征

草本或木本。茎内维管束分散,似单子叶植物。单叶全缘,有油细胞,常含辛辣味,有托叶。花小,无花被,生于苞腋,密集成穗状花序;雄蕊1--10;心皮分离或结合;种子有胚乳,胚小。

本目包括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三白草科(Saururaceae)和胡椒科3科 。

分布范围

本目多产热带

主要价值

胡椒目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被子植物中的一个目。草本或木本,叶子有油细胞,常有辛辣味,其中胡椒是主要的调味品。

分类

依分子数据的分类,胡椒目属于木兰类植物,和白桂皮目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与樟目及木兰目共同组成木兰类植物。

2003年APG II及2009年APG III分类法中的胡椒目包含五科:

胡椒目 PiperalesBercht. & J.Presl (1820)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Juss. (1789), nom. cons.

菌花科 Hydnoraceae C.Agardh (1821), nom. cons.

短蕊花科 Lactoridaceae Engl. (1888), nom. cons.

胡椒科 Piperaceae Giseke (1792), nom. cons.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F.Voigt (1811), nom. cons.

其中,菌花科在胡椒目内部的位置还未明确。

2016年APG Ⅳ 中的胡椒目包含三科:

胡椒目 PiperalesBercht.&J.Presl(1820)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Juss.(1789), nom. cons.

胡椒科PiperaceaeGiseke(1792), nom. cons.

三白草科SaururaceaeF.Voigt(1811), nom. cons.

沿革

1935年韦特斯坦分类系统(Wettstein system)将本目置于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s)离瓣花被亚纲(Choripetalae)单瓣花区(Monochlamydeae),仅包含胡椒科一科。

1964年修定的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Engler system)则将本目归类于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之下,包含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短蕊花科、胡椒科与三白草科四科。

1981年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将本目放在木兰纲(Magnoliopsida,=双子叶植物)木兰亚纲(Magnoliidae,大略相当于木兰类植物)之下,包含金粟兰科、胡椒科与三白草科三科。

1998年,APG分类法依据基因分子数据分类,将本目列入被子植物之下的木兰类植物分支之中,包含了胡椒科、三白草科、短蕊花科及马兜铃科四科,其中的马兜铃科是APG分类系统新设立的科,而曾被归类于本目的金粟兰科则被移出,成为当时地位未定的一科。

2003年APG II开始将菌花科列入本目,此科早前曾被克朗奎斯特系统归类于大花草目,但基因分析强烈支持此科应属于本目。

此外,自1999年起,几份基因分析的研究倾向将短蕊花科合并到马兜铃科之中,但由于其关系不强(小于66%),且形态学分析倾向将两者分开,于是2003年的APG II及2009年的APG III都未将两者合并。

另外,APG III也将曾被归类于本目的金粟兰科单列一目,成为木兰类植物的旁系群。[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