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荽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72458&sid=5608391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胡荽 漢語拼音:Hú Suī 2、饮食不消,纳食不佳:本品气味芳香,能开胃消食,增进食欲,尤多用于饮食调味 |
胡荽,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sativumL.的全草。具有發表透疹,開胃消食功效。主治麻疹不透,飲食不消,納食不佳。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胡荽
拼音名:Hú Suī
英文名:Coriander Herb
別名:香菜、香荽、胡菜、原荽、園荽、芫荽、胡荽、莞荽、莚荽菜、莚葛草、滿天星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iandrum sativum L.
出處
出自《食療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芫荽的帶根全草。
採收和儲藏
春季採收,洗淨,曬乾。
原形態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無毛,有強烈香氣。根細長,有多數纖細的支根。莖直立,多分枝,有務紋。基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列,葉柄長2-8cm;羽片廣卵形或扇形半裂,長1-2cm,寬1-1.5cm,邊緣有鈍鋸齒、缺刻或深裂;上部莖生葉三回至多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狹線形,長5-15mm,寬0.5-1.5mm,先端鈍,全緣。傘形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梗長2-8cm;無總苞;傘輻3-8;小總苞片2-5,線形,全緣;小傘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帶淡紫色,萼齒通常大小不等,卵狀三角形或長卵形;花瓣倒卵形,長1-1.2mm,寬約1mm,先端有內凹的小舌片;輻射瓣通常全緣,有3-5脈;藥柱於果成熟時向外反曲。果實近球形,直徑約1.5mm。背面主棱及相鄰的次棱明顯,胚乳腹面內凹,油管不明顯,或有1個位於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現我國各地多有栽培。
資源分布:原產地中海地區。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具有抗寒性強,生長期短,栽培容易等特性。從播種到收穫,生育期60-90d,在我國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均可栽培。一般要求陽光充足,雨水充沛,上壤肥沃,疏鬆的石灰性砂質壤土上栽培。對鱗肥的反應最為敏感,磷肥可提高各子精油的含量。在結實期間切忌天氣乾旱,要求土壤濕潤,方能使處子充實飽滿。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華北地區在7-8月播種,10月前收穫,南方溫暖地區於10-11月播種,翌年春季收穫。撒播、條播均可,每1hm2播各量22.5-27kg。播前先將果實搓磨一下,以利種子接觸土壤,吸收水分,促進發芽。播時不宜灌水,經4-5d後再灌水,約5-9d即可發芽。
田間管理
苗高5-8cm時,進行間苗,株距10-15cm,並追施肥料和灌水1-3次。
性狀
性狀鑑別
多捲縮成團,莖、葉枯綠以,乾燥莖直徑約1mm,葉多脫落或破碎,完整的葉一至二回羽狀分裂。根呈須狀或長圓錐形,表面類白色。具濃烈的特殖香氣,味淡微澀。
化學成分
全草含維生素(vitamin)C98.1g/100g[1],以及正癸醛(decanal),壬醛(nonanal)和芳樟醇(linalool)[2]等。
地上部分含4個異香豆精類物質:芫荽異香豆精(coriandrin),二氫芫菜異香豆精(dihydrocoriandrin),芫荽異香豆酮(coriandrone)A、B[3]。葉子含香柑內酯(bergapten),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花椒毒酚(xantho-texol),和東莨菪素(scopoletin)[4]。
此外,尚含有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glu-curonide),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芸香甙(rutin)[5],維生素C[6]和無機元素鋁、鋇、銅、鐵、鋰、錳、硅、鈦等[7]。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脾;肝經
功能主治
發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主風寒感冒;麻疹;痘疹透發不暢;含食積;脘腹脹痛;嘔惡;頭痛;牙痛;脫肛;丹毒;瘡腫初起;蛇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搗敷;或絞汁服。
注意
痧疹已透,或雖未透出而熱毒壅滯,非風寒外束者忌服。
- 1.《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華倫雲,患胡臭人,患口氣臭,NI齒人,食之加劇,腹內患邪氣者彌不得食,食之發宿病,金瘡尤忌。
- 2.《食療本草》:久冷人食之腳弱,又不得與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難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損入精神。根發痼疾。
- 3.《綱目》:凡服一切補藥及藥中有白朮、牡丹者,不可食此。
- 4.《本草經疏》:氣虛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風寒外侵及穢惡之氣觸犯者,不宜用。
- 5.《醫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氣。
各家論述
- 1.《綱目》: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氣,故痘瘡出不爽快者,能發之。諸瘡皆屬心火,營血內攝於脾,心脾之氣得芳香則運行,得臭惡則壅滯故爾。按楊士嬴《直指方》雲,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噴之,以辟惡氣。若兒虛弱及天氣陰寒,用此固妙,如兒壯實及春夏晴暖陽氣發越之時,加以酒麴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熱熾,毒血聚蓄,則變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 2.《醫林纂要》:芫荽,補肝,瀉肺,升散,無所不達,發表如蔥,但專行氣分。
- 3. 崔禹錫《食經》:調食下氣。
- 4.《食療本草》:利五臟,補筋脈,主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
- 5.《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臟,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拔四肢熱,止頭痛,療痧疹、豌豆瘡不出,作酒噴之立出,通心竅。
- 6.《日用本草》: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治頭疼齒病,解魚肉毒。
- 7.《醫林纂要》:升散陰氣,辟邪氣,發汗,托疹。陳念祖:化痰。[1]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