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脑桥 | |
---|---|
脑桥,又称桥脑,是脑干部的一部分。位于延髓和中脑之间,前、后缘有横沟分界。脑桥的腹侧面积脑桥基底,内有大量的横行纤维,连接小脑半球,也有一些纵行的神经纤维。 [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脑桥
外文名 pons
所在地 延髓上方 [2]
生理功能 调整呼吸
拼音 Nao Qiao
解剖学特点
脑桥介于中脑与延髓之间,分为腹侧的基底和背侧的被盖部。
脑桥腹侧面宽阔膨隆,称脑桥基底。其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下缘借脑桥延髓沟与延髓相续。在脑桥延髓沟内自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根出脑。腹侧面正中有一纵行浅沟,称基底沟,容纳基底动脉。
腹侧面有大量的横行纤维,向两侧逐渐变窄,移行为小脑中脚或脑桥臂,转向背侧进入小脑。移行处有大的三叉神经根附着,通常把此根视为脑桥腹侧面与小脑中脚的分界线。脑桥基底部为联系大、小脑皮质间的中继站。
延髓、脑桥与后方小脑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恰位于此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当该处有肿瘤压迫前庭蜗神经纤维时,可出现听力障碍和小脑损害的症状,同时肿瘤还可压迫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产生相应的症状。脑桥的前端狭细,为脑桥与中脑的移行部,称菱脑峡,此处可见左右小脑上脚或称结合臂,自小脑行向前下。
左右结合臂之间有前髓帆,滑车神经于前髓帆内交叉后,在中线两侧出脑,出脑后绕过大脑脚,再到脑干腹侧。滑车神经是惟一的一对自脑干背面出脑的神经。
自脑桥出入的脑神经有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三叉神经根在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出入脑桥,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的根,自内向外位于延髓脑桥沟内。外展神经靠内侧,距正中线4~5cm,前庭蜗神经在最外侧,恰居脑桥小脑三角处。面神经在前庭蜗神经的内侧,它与前庭蜗神经之间有细小的中间神经。
脑桥出血
多突然发病,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倒地,并于数分钟内意识丧失,进入深度昏迷。出血往往自一侧脑桥开始,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部瘫痪和对侧上下肢弛缓性瘫痪。头和两眼转向非出血侧,呈"凝视瘫肢"状。
少部分(约占20%)患者可局限于此类小范围出血;大多数则迅速波及对侧,出现两侧面部和肢体均瘫痪,双侧病理征阳性,头和两眼回到正中,两侧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此为特征性表现,系由脑桥内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所致);常持续高热,并可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影响而早期出现呼吸困难。危重者很快出现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死亡率高。
脑桥出血的诊断要点:
1)中老年患者,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迅速,有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2)重症脑桥出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起病时及24小时内可出现意识障碍、中枢性高热、呼吸障碍、四肢瘫或交叉瘫、针尖样瞳孔缩小、眼球浮动(ocularbobbing)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3)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MRI。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