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e/e8/%E8%87%B4%E4%B9%9D%E5%BC%9F%C2%B7%E5%81%9A%E4%BA%BA%E9%A1%BB%E8%A6%81%E6%9C%89%E6%81%92%E5%BF%83.jpeg)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选自《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书[1]》章节目录:《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
“ |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来书谓“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此却大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校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 现在带勇,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孽孽,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干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中各条,一一皆宜详求。至于口粮一事,不宜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禀。弟章既得楚局每月六千,又得江局月二三千,便是极好境遇。李希庵十二来家,言迪庵意欲帮弟饷万金。又余有浙盐赢馀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禀沟,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将来此款或可酌解弟营,但弟不宜指请耳。 饷项既不劳心,全剧精神讲求前者数事,行有馀力则联络各营,款接绅士。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凡此,皆因弟兴会索然之言而切戒之者也。 弟宜以李迪庵为法,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余生平坐无恒流弊极大,今老矣,不能不教诫吾弟吾子。 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长进,亦山先生亦请邓改文。亦山教书严肃,学生甚为畏惮。吾家戏言戏动积习,明年喜在家,当与两先生尽改之。 下游镇江、瓜洲同日克夏,金陵指日可克。厚庵放闽中提督,已赴金陵会剿,准其专招奏事。九江亦即日可复。大约军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局,贤弟勉之。 吾为其始,弟善其终,实有厚望。若稍参以客气,将以鼓志,则不能为我增气也。 营中哨队请人气尚完固否?下次祈书及。(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
” |
—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正七、有十回,接到弟弟的信,知道一切,定湘营已经到三曲滩,营官成章鉴,是武官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弟弟可与他结交。
来信说你意趣不在这里,所以干起来索然寡兴,这是大大不行的。凡人做一件事,便须全副精神去做,全神贯注于这件事,自始至终不松懈,不能见异思迁,做这件事,想那件事,坐这山,望那山。人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成就。我生平犯没有恒心的毛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本应该留心诗字,却喜欢涉猎其他书籍,分散了心志。读性理方面的书时,又杂以诗文各集,使学习的路子歧异。在六部时,又不太用全力去办好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心治理军事,或者读书写字,乱了意志。这样,人老了,百事却无一成功。就是水军这件事,也是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弟应当以我为鉴戒。
现在带兵,就是埋头苦干,尽心尽力,来求得带好兵的方法,日夜孜孜以求,日所思,夜所梦,除带兵一件事,一概不管。不可以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做州官县令,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走我的老路,百无一成,那时后悔也晚了。
带兵的方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里说的各条,都要一一讲求。至于口粮,不要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信禀报。弟弟营中既然得了湖北局每月的六千,又得江西局每月二三千,便是最好的了。李希庵十二日来家,说迪庵想要帮助弟弟筹措军饷黄金万两。我在江西有浙江盐款盈余的一万五千两银子,昨天盐局派专人前来禀报询问,我嘱咐他解交藩库充当军饷,将来这笔钱,或者可以酌情解送弟弟军营,但弟弟不应该指明去要。
军饷的事情既然不操心了,全副精神都集中在讲求前面讲的几件事,再有余力,就去联络各营,款接绅士,身体虽弱,却不要过于爱惜;精神越用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这些都因弟弟说索然寡兴一句话,引发出来要你切戒的话。弟弟要以李迪庵为榜样,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以后,必有一番甜美的滋味出来。
我生平没有恒心的流弊极大,如今老了,不能不告诫我的弟弟、我的儿子。
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进步,亦山先生也请邓先生批改文章。亦山教书严肃,学生很怕他。我家说话随便行为不检点的老习惯,明年我在家当和两位老师一同改正过来。
镇江、瓜洲,同一天克复,金陵指日可攻下。厚庵放任闽中提督,已去金陵会剿,准许他专折奏事。九江也指日可复。大约战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束。贤弟勉之。我开头,弟弟完美地结束它,实在是我对你的殷切期望。如果稍微参杂一点客气,将会败坏志气,就不能为我争气了。营中哨队那些人,士气还旺盛吗?下次请在信中提到。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2]、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视频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曾国藩家书》为我们揭示的6点人生感悟,看完太受益了 ,搜狐,2019-09-23
- ↑ “两江总督”到底是哪“两江”?今天才终于明白 ,搜狐,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