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中市孔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中市孔庙

图片来自taichung

台中市孔庙是位于台湾台中市北区金华里的孔庙。最初规划于东区基隆颜家赠售的吴鸾旗公馆,但因环境、被公眷与平民占用等问题尚未解决,后改至空军第三飞机场附设子弟小学原址、台中市忠烈祠旁重建,建筑仿效曲阜孔庙格局,于1976年落成。[1]

沿革

筹建

台湾战后时期初,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迁至台中。1951年6月16日,台中市孔庙筹建委员会在台中市府会客室招开第二次会议,由杨基先举行会议,孔德成刘安祺沈鸿烈、黄通、徐成等十馀人出席,陈积中报告省府委员颜钦贤愿意用大智路的土地作为兴建孔庙用地。该地原是台湾府城建城总理吴鸾旗公馆

同年9月29日,台中市府大礼堂,委员会推选杨基先为主任委员,沈鸿烈、黄通为副主委。并推出常务委员刘安祺、沈鸿烈、孔德成、吴礼卿、徐灶生杭立武等十七人,常务监察委员林金标,监察委员邱钦洲、林汤盘等七人。次年5月17日,筹建委员会举行职席会议,由市长杨基先主持,到杭立武、孔德成等委员二十馀人,经决议发动地方人士劝慕兴建孔庙,原预完1952年下半年动工。1955年,颜钦贤以新台币六万元廉让一千多坪的土地,并言明不得移作他用。

草建

孔庙初始位在大智路21号,属翰第里。

当时吴鸾旗公馆前有更楼一座,中座正厅,分前后两进,厅之左右各附卧房一间,两旁各住屋三栋,每栋一厅两房,各有天井围墙,右侧有一大书房,旁有水池。右后角有大客厅一座,厅后有卧房数间,厅前有桥栏、池塘,公路四周加筑围墙,楼阁雕梁画栋。

因市府建庙经费难筹,原作为孔庙的吴鸾旗公馆就先被住户占住,缠讼数年期间恣意破坏,宅内建筑物呈现破烂不堪。庙内大部分房舍被充作公务员宿舍,并有其他阶层份子占住,又向市府要求补偿费。孔庙正殿上木板墙被人拆除,供奉孔子像之处变成通道,通道两边辟为房间,施景琛所赠孔子像遗失。庙址又遭认为偏僻,及被里长抱怨对面就是风化区妓女户,并传出堪舆不宜。

于是各界人士组织孔庙迁建委员会,决定将庙地予以转卖,而将所得款项另易地另建孔庙。此举引起颜钦贤来函向市长林金标抗议,内容为在台中市孔庙筹建委员会立约后应善加兴建孔庙,以酬渠售赠之愿,而至今事隔数年,迄今该孔庙尚未完全建好,如今复意图将地转售,此举实违售赠的本旨,渠实难以同意。

迁建

1962年12月4日,市议员周赐斌在总谘询时,提出将孔庙从东区迁往大坑山区。1965年6月17日,台中市议会联合审查总预算时,议员李清花向市长张启仲建议,原预定兴建台中殡仪馆的空军第三飞机场附设子弟小学现址,可改建孔庙。此提议也获得里民赞同,认为可安定人心。次月9日,省议员吴一卫台湾省政府建议要拨款帮助台中市建立孔庙。次年1月27日,台中市政府在记者会上宣告,将以空军小学原址兴建孔庙,但说市府无力负担费用,望中央补助与民间捐献。因台北市即将升格成直辖市,省府不能再用台北孔子庙祭孔,因此报纸有呼吁省府协助另建孔庙的社论。《台湾民声日报》在1967年2月22日独家报导说,原捐献人的台阳实业于市府计画另地建庙后,决定将原有大智路三百多坪出售,未经市府同意。此行为被市政府下令地政事务所停止转售。同年4月17日市府会议室,孔庙迁建委员会决定孔庙建地产权改归市府所有,以使迁建工程能顺利进行。原先有兴建明伦堂的计画,但土地在1969年租给台中市救国团,原租期间自1969年5月1日至1971年4月30日为止,却长期未归还。

1972年新闻报导,台中市府正计划拨款二千五百万元,在忠烈祠旁边兴建新的孔庙。省府在民国六十三年度(1974年)决定运用二十亿元,进行十八项公共建设工程和四项专案工程计划,其中一专案就包括台中孔庙的新建。建造商为以作古迹修缮建筑起家的庆仁建设,琉璃瓦为供应圆山饭店琉璃瓦的莺歌三星陶器工厂制作,孔子神主由曾雕刻过台北孔子庙神主的李松林负责,凿花为施坤玉作品。1976年8月15日,大成殿业已完工,获蒋经国以行政院长身分巡视。

完建

1976年9月14日安设孔子像基座,9月29日落成。地址是双十路二段30号,地点属于金华里,占地两万馀坪。

2015年10月22日,市府拆除台中市救国团后方与孔庙园区间的围墙,以恢复孔庙既有范围。2017年2月6日,台中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救国团必须根据《民法》求偿租金最高五年不当得利所得,赔偿市府约四百万元,另对于救国团团本部占用多年的孔庙土地须依照市府要求拆除建物。救国团上诉二审后,法官劝两造和解,市府遂同意救国团续用四年,建物须无偿返还国有(2022年2月)。

设施

建筑式样上属北方孔庙,大成殿仿宋朝宫殿式建筑,整体建筑配置仿曲阜孔庙,彩绘全仿宋制,只见花草不画龙凤,在台湾孔庙中独树一格。

照壁长17.60公尺、宽4.5公尺,独立在围墙之外,与櫺星门隔街相望,为北方庑殿式建筑,仿花岗石斩石子基座,顶覆青色琉璃瓦,四面嵌以琉璃浮雕,不同于其他台湾孔庙照壁大都直接书写“万仞宫墙”四字、图绘麒麟,而是嵌浮雕孔子游学图。

作为正门的櫺星门不同于其他县市孔庙则设在大成殿内,而是独立在外。二侧设有金声、玉振门。双十路旁设有观德门作侧门。

汉宝德回忆罗云平非常喜欢新建的台中孔庙,有外宾来访,一定带他们去此庙参观。并且向建造单位要图样,准备在美国依样建一座。罗云平曾问汉宝德意见,后者认为台中孔庙虽规模甚大,但在庙相与气势上,不及台南孔子庙彰化孔子庙远甚。

汉宝德认为台中孔庙虽使用宋代营造法,但不免制度上混乱,斗拱尺寸大,出檐远,自然予人以檐宇飞扬的感觉,却比例上掌握不善,缺乏壮伟的气势,南庑、大成门等,与正殿的搭配是相当软弱的。他并批评两庑用卷棚顶,尤其不能原谅。

庙内种一棵称为“孔子树”的楷树,为牧野富太郎赠与庙方管理员何源松,其来源是白沢保美在1916年从曲阜取来的种子。由于祭孔时,会举行拔智慧毛活动,这棵树也被学子认为是智慧树,树皮惨遭池鱼之殃。

释奠

在1976年以前,祭孔大典都在醒修宫举办。

自1976年孔庙落成之后,庙附近的力行国小学童担任祭孔大典中的八佾舞。佾舞为明朝后期的《頖宫礼乐疏》。 1995年,苗栗县政府首次举行释奠时,就派人来此校学习,以便在象山孔庙演出。礼生、乐生则是从台中市府及区公所中挑选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佾生对象以六年级的男童为主,暑假开始之际,从五年级的学生中挑选,为求整齐、化一的画面,还得在身高及体型上力求均一。人数有六十四人,在甄选时都选上八十馀名,以备万一。暑假过后,需利用课馀甚至夜间练习。由于释奠都于清晨开始,因此,往年9月27日借住在孔庙毗邻的救国团宿舍内,由于换床的不习惯,加上第二天半夜就得起床准备,因此,当夜学童几乎都彻夜未眠,复加上第二天得站立、舞动近一个钟头,稍有差错即遭指责,体力消耗大。

2004年,轮由省府主持时,以米食取代太牢,而学子喜欢拔的牛毛,则先从牛墟收集。

2011年秋季祭孔时,马英九出席,为成立以来首次有国家元首参与。2015年首度加办春祭。因少子化危机,该年秋祭变通首度有两位女佾生,但该年刚好碰到台风而取消。2017年,首度由孔氏七十七代子嗣孔德运担任崇圣祠祭典分献官。

参考文献

  1. 台中市孔庙,taichung